•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一体两翼”延伸教学模式在《家庭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1-03-20 12:10: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前高校文科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外理论阅读不多、理论联 系实际能力不高等现象,这既源于当前课程教材建设滞后、学科知识体系更新缓慢,又与教师单纯依赖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外阅读、社会调研工作的组织力度不大有关。本文结合“一体两翼”延伸教学模式,以《家庭社会学》课程为例,探讨在高校文科专业教学中将课程建设、读书会、社会调研三者有机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家庭社会学;教学改革;“一体两翼”延伸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12-0105-02
      赵晓峰针对高校文科专业本科教学体制创新提出“一体两翼”延伸教学模式[1]。本文以《家庭社会学》教学为例,探讨应用“一体两翼”教学模式的路径和方法。第一,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为教学提供支撑;第二,办好课程“读书会”,提高学生理论阅读水平;第三,组织“社会调研”,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为教学提供支撑
      近年来,家庭社会学研究获得了较快发展,对转型期婚姻家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了深度关注。但与此同时,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家庭社会学”在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材建设
      潘允康早在1986年就出版《家庭社会学》教材,2001年邓伟志、徐榕合著出版《家庭社会学》,2006年邓伟志、徐新合著出版《家庭社会学导论》。相比之前版本,《家庭社会学导论》教材框架进行了较大调整,改变了原来以研究内容为主线的逻辑体系,代之以家庭生活为核心的逻辑体系。2006年,杨善华编著出版《家庭社会学》,将研究方法单列一章,强调了“深度访谈”对于家庭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引入了城乡比较的视角。2012年朱强出版《家庭社会学》,是目前较新版本的教材。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家庭社会学》教材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在知识更新方面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对国外《家庭社会学》教材及其研究成果的翻译和借鉴不够。
      (二)学科定位
      如同社会学在整个社会科学中的学科困境一样,家庭社会学面临类似难题。经济学、法学、人类学、伦理学都对“家庭”现象进行研究,家庭社会学如何强调自身特性,从而与其他学科相区别——这是“家庭社会学”诞生之初就需要回答的问题。潘允康将“家庭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家庭和家庭演化的客观规律、家庭和社会的诸种关系、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杨善华强调:“家庭社会学重点研究家庭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即这种作用如何发生、经过哪些环节而完成,同时研究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家庭演变的规律及家庭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朱强认为:“家庭社会学是综合法律、风俗、习惯、道德等各种因素,研究使婚姻、家庭规范化的过程及问题。”[4]
      笔者认为:伴随着学科交叉趋势的不断增强,任何学科都很难通过独占某个研究对象而划定学科边界。在学科综合的大背景下,每个学科的“合法性”来自于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视角。与其他学科不同,家庭社会学并不是研究家庭的某个侧面,而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家庭是初级群体,包含人类最亲密的社会关系。郑杭生指出:家庭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不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而是在于“将家庭、婚姻作为连接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5]与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研究“家庭”不同,家庭社会学还将“研究家庭演变的历史”作为自己的学科使命。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的变迁,同样是家庭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标志。
      (三)知识体系
      目前,家庭社会学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大类内容:(1)家庭起源与家庭本质;(2)婚姻起源、婚姻本质和婚姻关系缔结;(4)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生命周期;(5)家庭管理;(6)离婚、家庭暴力等家庭问题;(7)家庭法与家庭伦理;(8)家庭未来。其中,前5类为学科基础理论,特别是家庭本质、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是理解家庭问题的基本知识点。当前各版本教材对此都有涉及,构成教材主体部分。针对后3类知识点,各版本教材差异较大,角度和容量亦有区别。
      综合来看,当前家庭社会学基本理论体系并不完备,各位学者在教材中所展示的知识架构、逻辑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学科史梳理简单,重复率较高,缺少新的研究进展。知识体系安排中,对转型期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家庭变迁关注不够,特别是对闪婚闪离、剩男剩女、离婚、同性恋、家庭暴力等问题并没有系统性分析和呈现。这虽然可由任课教师结合自身需要进行讲解,但是假如教材中有此类内容,一定能为授课教师提供较大帮助,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办好课程“读书会”,提高学生的理论阅读水平
      (一)“读书会”的必要性
      之所以选择以“读书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论阅读水平,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1)课程本身的需要。课程学习中,专业素养的培养不可或缺。从目前教材编写情况来看,对相关知识点理论背景的交代较少,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课外理论阅读显得格外重要。(2)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在有限教学时间中,教师往往力不从心。基本理论教学存在广度和深度的极大张力。唯有通过集中阅读,才可能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刚性约束。(3)课外阅读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专业阅读,培养一个系统的学科思维。专业阅读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图书选择
      《家庭社会学》课程的专业书目选择应该以专业经典书籍为主。围绕着课程教学,给学生开出专业经典书籍参考书目。以家庭史为代表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著)、《古代社会》(摩尔根著)、三卷本《家庭史》(安德烈·比尔基埃等主编)、《欧洲家庭史》(迈克尔?米特罗尔等著)、五卷本《中国家庭史》(张国刚主编),这些书籍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家庭演变的历史逻辑,培养学科研究中的“历史感”。《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马克·赫特尔著)、《金翼》(林耀华著)、《祖荫下》(许烺光著)、《私人生活的变革》(闫云翔著)等书籍对于学生理解家庭文化、家庭变迁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新近出版的一些家庭研究著作也值得阅读,如《婚姻价值的变革》(陈讯著)、《个体家庭iFamily: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与国家》(沈奕斐著)、《论家庭继替——兼论中国农村家庭的区域类型》,等等。

    推荐访问:两翼 社会学 教学模式 延伸 家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