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宏观经济数据质量评估的博弈论研究

    时间:2021-02-25 04:00: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宏观经济数据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信力。运用博弈论研究方法,指出声誉资本大小、失信惩戒力度、报假收益及监督力度是影响宏观经济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证明了引入统计信用可以在有限的成本下防范数据失真,提出完善统计信用惩戒制度是统计信用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宏观经济数据;质量评估;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22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06—03
      引言
      宏观经济数据是政府宏观决策的基础。中国政府部门宏观经济数据质量问题长期为国内外所关注,更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和统计界的一个难题。同时,宏观经济数据质量是影响官方统计体系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只有生产高质量的统计产品,提供准确的宏观经济数据,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决定宏观经济数据质量的因素有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随着统计理论的发展,技术因素相对于非技术因素易于解决,难点是非技术因素,即统计过程中参与人的行为对宏观经济数据质量所起的根本性的作用。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均衡问题的数学工具。朱秀君(2000)、卢冶飞(2003)是国内较早运用博弈论研究统计数据造假与治假的学者,他们分析了被调查单位与统计部门、上下级统计部门及数据使用单位之间的博弈,认为各统计参与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其行为遵循纳什均衡原理。林勇(2006,2008)是国内较为全面地运用博弈论分析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学者,分析了统计调查对象与统计部门之间、平行政府之间的博弈,得出在行政干预下,数据质量问题不是单纯的统计改革、统计技术和一般统计管理课题,还涉及政府经济职能定位、政府及政府官员的考核制度、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等。他们还从博弈论和统计理论出发,首次给出了数据提供方报真与统计部门积极查假的充要条件,报假的充要条件是对其相对处罚力度要低于报真给统计调查对象带来的相对损失。查假同样需要激励。查假的充要条件是审查的相对成本要小于其相对损失。
      这些研究认为,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利益差异使统计数据报送方并不总是积极报真,统计审核监督部门并不总是积极查找资料的虚假;统计部门不具备独立性,地方政府有干预动机;统计监督执法不力等是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应该改变目前统计工作业务经费由各级政府提供和地方政府任命统计部门负责人的做法,杜绝相关利益主体对统计行为和统计过程的干扰和影响。加大统计监督执法力度等。但是,在当前中国的统计管理体制下,上述措施和解决方案难于在实践中推行,即推行的成本都较高。譬如,在实践中,加大统计监督执法力度难于推行。因为统计调查对象众多,而统计执法力量单薄,使得统计的法律执行力和威慑力相当有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如何提高宏观经济数据的统计质量?在考虑数据质量监督成本的条件下,怎样有效监督而防止统计数据失真,最理想的方式是以相对低的监督成本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这是本文的出发点和想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引入数据统计信用机制,运用博弈论证明其可以起到在有限的成本下防范数据失真的作用,并指出完善数据统计信用惩戒机制是统计信用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一个完善的统计信用管理体系在防治统计数据失真的作用上,其威慑力远远大于统计执法的一次性惩罚。
      一、统计信用作用机理
      目前,中国统计工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诚信与否的问题。诚信是统计的基础,贯穿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统计关系的各方面。在统计调查阶段,被调查者是否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调查者能否保证调查资料不泄密,需要诚信。在统计整理阶段,统计人员能否对调查资料进行认真地检查和审核,能否不修改统计资料,能否不编造统计数据,需要诚信。在统计分析阶段,统计人员能否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不为了某种特定的结论或迎合某种意图而扭曲真相,给出真实的结论,需要诚信。在以上阶段中,被调查者是否能够提供真实数据是决定数据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统计调查对象所提供的数据是源头性数据,其本身的质量对于整体统计数据质量具有根本性作用,成为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
      统计调查对象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即选择报真,与他自身的声誉资本大小、失信惩罚力度、报假收益和统计部门的查假概率有关。统计信用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在履行统计义务中的声誉价值。统计信用信息,是指统计调查对象在履行统计义务中的有关统计信用的记录,统计信用建设就是要将统计调查对象参与统计过程的信用与未来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交易收益相结合,从而实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目标。统计信用体系建设是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统计信用评价对于防范统计数据失真、完善统计监督起到重要作用,而中国还没有全面建立起统计信用评价体系,其重要性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统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是声誉理论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根据声誉理论,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的声誉是一种与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相类似的资产,其价值为不履行承诺或丧失信用而失去的未来交易机会的成本。该理论指出,声誉的作用在于为关心长期利益的参与人提供一种隐性激励以保证其短期承诺行动,声誉因此可以成为显性合约的替代品。从理论上讲,声誉机制与以国家强制力为实施保障的国家司法系统即法律机制,是维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两种基本机制,但是,与法律机制相比,声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
      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存在重复博弈和失信惩罚机制。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统计调查对象拥有一定数量的声誉资本,而统计信用是评价声誉资本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统计调查对象在履行统计义务时违背统计诚信,提供虚假数据,统计执法人员将其违背统计诚信的行为记入统计信用信息系统,企业或个人的统计信用乃至整体信用将降低,导致声誉资本贬值。各个统计调查对象考虑到如果丧失统计信用会因声誉资本贬值而损失未来收益,则在报送统计数据时一定会考虑数据报假可能带来的后果,会在统计数据报送时增大报真的可能。

    推荐访问:宏观经济 评估 质量 博弈论 数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