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你在他乡还好么

    时间:2021-01-11 00:03: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北美是海外华侨华人重镇,也是华人文化和当地文化碰撞较多、讨论最热烈的地方,这种碰撞和讨论并未如上世纪80年代一些华人、非华人分析家所预言的那样,会随着彼此间的融合而趋于淡化。
      
      几乎在北美大多数华人较集中的城镇,都会从部分华人口中听到所谓“春节的困惑”——到底是像个华人那样去过“团圆年”,还是像个当地人那样,随口说一声“Happy Chinese new year”就该干啥干啥。如今的北美较诸以往,似乎有了更多的华人气息,原本是中国“土特产”的春节,如今也已俨然成为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节日。
      春节的困惑
    在美国《功夫熊猫》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强烈象征

      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成为北美首个承认春节节假日地位的城市,自翌年起该市公立中小学春节放假一天,但第二个争取到这一待遇的城市却足足等了21年——2015年美国纽约市通过承认春节节假日地位的决定,也就是说,2016年的春节,这座美、加两国最大的城市,公立中小学将和中国一样放假。
      而第三座春节放假的北美城市呢?很遗憾,至今还没有。华人移民人数众多、辖区内拥有全北美华人比例最高城市列治文市(2013年统计,华裔常住居民比例高达45.4%)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012年宣布自2013年起在每年2月第二个星期一设立放假一天的“家庭日”(Family Day),尽管许多人都相信,这个“年轻”的假期是为了迎合华裔过春节的习俗(今年恰好就是大年初一),但官方的说法却是“2月没有假日不太合适”、“这样的目的是填补2月假日空白”。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加拿大,近几任联邦总理、几个大省省长和三级政要,都已习惯在春节前上媒体、去华人社区公开拜年,甚至用生硬的汉语(往往是粤语)说一声“恭喜发财”,但自去年起韩国、越南裔移民却提出异议,认为“Chinese new yers”的提法忽视了他们这些非华裔却同样过春节者的“尊严”,要求换一个“中性名称”,不过这种喧闹照例过完年便销声匿迹——当然今年又会再度冒出来。
      对于当地商家而言,春节照例是“华人购物节”,华人较多的大城市,即便是西人商场、超市如今也挂春联、舞龙舞狮,摆出一副“中国人不买后悔”的热闹架势,奢侈品行当则更打起中国本土游客的主意,有较成规模华裔社区的城市,春节照例有花车巡游等活动,像旧金山、温哥华等著名华埠所在地,给春节巡游的狮子点睛,照例是市长的专利,巡游的出发地也常常放在市政厅,参加巡游的不仅有华裔、亚裔,还有什么节日都会出来凑热闹的其它族裔,以及警察、消防等政府服务部门。
    美国纽约,唐人街举行春节大游行

      以往春节前后是各种华社团拜会扎堆的时候,大抵是小圈子操作,且有一搭没一搭的,若逢选举年,“串桌”的各级政要常常喧宾夺主,迟到、抢“台面”等北美华社“传统”也在这一时段集体大爆发,一些华社要么因年轻人缺乏兴趣变成“老年会所”,要么成为几派势力厮斗的“擂台”,还有些则是徒具空壳的夫妻老婆店。“买桌”、“买票”大抵成为一种拉关系的手段,春节期间的文艺表演也多半是“两会”(庙会、堂会)水平。近两年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像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今年春节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大型、对外公开售票的春节演出就有21场之多,且不少具有相当专业的水准。
      但对华人而言,北美的春节还是“欠缺了点味道”:绝大多数州/省并没有春节假期,这样一来,即便最热闹的春节花车巡游,往往也只能凑最近或最合适的周末,而无法正好放在大年初一;春节对华人而言,最讲究的是阖家团圆,但许多北美华人家庭却在这方面颇有遗憾:新移民的父母常常远在中国,老移民的下一代又往往对“中国年”看得很淡,或已在外地、外国上学、工作,没办法赶回来。一些在北美“生根开花”的新移民家庭想带在当地出生的孩子回国跟老人们团聚,却因北美中小学寒假比中国早得多(12月底至1月初,为期两周),只能放弃或“翘课”。
      有人戏言,在北美最容易让华人一下记起年三十、春节究竟是哪一天的,并不是国内亲友的拜年电话或微信(因为许多人算不准时差),而是本地中餐馆——那些将华裔当作主要客户群的“本色中餐馆”,年初一照例要关门谢客的。
      身份的认同
      海外华人究竟该如何自我定位?他首先是华人还是美国、加拿大人?
      在这点上美国和加拿大是很不同的。
      美国一直强调“种族熔炉”,鼓励甚至推动各国移民从一切方面“美国化”,具体办法就是“逼着你变成美国人”,而加拿大自二战后始终强调自己是多元文化国家,自称“种族调色板”,鼓励移民保留自己的各种文化、传统和习惯。
      这种差异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国人所熟知的美加华人在“融入主流社会”方面认知和实践的巨大落差:旅美华裔将之视作理所当然,即便有腹诽,迫于生计也不能不踉跄跟进,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美国化”;旅加华裔则两极分化,有的人“加拿大化”得比旅美同胞还要厉害,甚至到了明明懂国语,在华人圈发个言都要故意弄个翻译“转载”的地步,有的人却跟在中国没什么两样,说中文,吃中餐,和汉语圈交往,甚至连时差都“没倒过来”。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两个“主流社会”气场不同: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主流文化”自视甚高,“融入”后的好处很大,反之则害处很大,由不得你三心二意;加拿大则是个让许多新移民由不得反问一句“什么是主流社会”的国家,在华人集中的城镇甚至不需要会英/法语就能过得很舒服(如大温哥华地区不但到处有中文招牌,许多商店、饭馆、办事机构都有会说中文的营业员,甚至机场、轨道交通系统都有中文提示,连考驾照笔试都可以选中文),且高薪工作机会有限,让一些人产生“融入也未必来得及”的感觉。

    推荐访问:你在 他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