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0-03-16 08:3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持续痉挛阻塞引起部份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的局部心肌坏死,是内科急症之一。临床表现有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胃痛、背部放射性疼痛、发热、心肌坏死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并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96-01
       急性心肌梗塞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一旦明确诊断,及时抢救,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配合积极有效的治疗基础上,加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顺利渡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1 数据与方法
      1.1 一般数据 2008年6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最大81岁,年龄最小22岁;平均年龄62岁。患者大多为首次心肌梗塞发病,经过积极抢救和相应的护理,其中好转42例,死亡4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1.2 方法
      1.2.1 吸氧 吸氧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必不可少的,间断或持续地吸氧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左心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有助于梗塞周围缺血心肌的供氧,避免梗塞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并可减轻疼痛[1]。在发病急性期时,可予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给予4-6L/min为宜,持续72h后改为低流量吸氧,1-2L/min,持续一周。观察患者疼痛症状,若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气流量改为间断低流量吸氧。此外,还应注意有隐性疼痛的患者,需要观察其心电监护,合理给氧。
      1.2.2 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的患者须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包括运动种类,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等。发病第3周病情趋向稳定,可起床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减少血栓形成。患者卧床期间,协助患者翻身,以平卧、半卧、侧卧交替,每2-4h1次;垫海绵垫以防褥疮,第4周可开始适当床边活动。对持续高血压而无心衰患者的降血压治疗中,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在有效降压的同时,每2-4h测血压1次;对心肌梗塞后血压低的患者,用升压药需从低浓度开始,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每15-30min测血压1次,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2 观察与护理
      2.1 病情观察 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心律、面色表情、末梢循环等情况,防止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2]。此外还要询问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有无放射性痛。在观察患者生理状况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谈话的神色、注意力,稳定患者的情绪。
      2.2 口腔护理 每日2次,使口腔保持清洁,预防口腔炎,增加食欲。
      2.3 药物护理 应遵医嘱给予患者必要的止痛剂,如吗啡或度冷丁。其中因吗啡可抑制呼吸,对于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3]。各种止痛剂用量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同时需要预防使用吗啡、度冷丁等药物的患者成瘾,应密切观测药效的发挥状况;为了避免患者呕吐可给予止吐药同时使用;密切监测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患者的血压,因硝酸酯类药物有脸红、头痛等不良反应,应预先告知患者,使其有心理准备。
      2.4 饮食护理 发病后4-6h应禁食,以后两天内宜进流质饮食,2天后改为软食,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加上长时间卧床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饮食上应选择适合患者口味的低脂、低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免增加负荷。
      2.5 保持二便通畅 由于患者卧床,消化功能减弱,抑制了胃肠蠕动,加重了便秘,致使排便困难,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脏骤停。因此,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3天未解大便者,鼓励多吃水果、蔬菜,可根据情况用番泻叶泡水喝或服用果导片,以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可用开塞露、液体石蜡油、缓泻药或用少量盐水、肥皂水低压灌肠,切不可用力排便加重心脏负担,排便时须有专人看护;出现排尿困难,可让患者听流水声、热敷或轻轻按摩下腹部,促进患者排尿。
      2.6 疼痛护理 心肌梗塞的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塞面积扩大,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因此,及时有效地给予镇静、止痛对缓解病情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有吗啡和度冷丁、硝酸甘油等药物;遵医嘱给吗啡等药物镇痛时,应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疼痛的变化情况,专人守护。
      2.7 心电监护 心肌梗塞患者确诊后应立即进入监护病房,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2.7.1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24h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早博及室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及时予以纠治。护士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
      2.7.2 心力衰竭 多发生于心肌梗塞时的最初几天,以左心衰竭为主。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2.7.3 血压监测 如果收缩压低于90mmHg应结合神志意识的变化、皮肤的颜色、末稍循环情况等判断是否休克,如果是休克应给予抗休克处理,积极抢救。
      3 健康指导 嘱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一般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宜,勿过度耗氧;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因人而宜,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活动时出现呼吸短促、眩晕、恶心、无力、心悸等,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如梗塞后恢复期仍出现心绞痛发作,且药物治疗控制不住者,应建议做冠脉造影。向患者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制定饮食计划;嘱患者吃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品;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防止短时间心脏负荷过重,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劝其戒烟酒,克服急躁、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防止便秘,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4体会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指导后,医护人员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了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之保持平稳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休息、活动等健康知识指导,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不良行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使我深刻体会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情变化快,不易被察觉;尤其是老年患者感觉反应较慢,不易表现出来。因此,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做到细致、认真。只有通过我们的专业护理,关心体贴,耐心解释,尽一切可能消除其不良反应,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急救技术和较强的预见性护理病情,实施正确有效地抢救护理,才能及时挽救心肌梗塞患者的生命,促使其病情迅速好转,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沈莹,夏勇.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试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9-11.
      [2] 李慧慧,赵萍.CCU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7).
      [3] 杨姗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11).
      

    推荐访问:心肌梗塞 健康教育 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梗的健康宣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