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溶液的形成教学视频_“溶液的形成”教学构思

    时间:2020-02-21 11:49: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溶液的形成”是一个广泛的课题,深感要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是非常困难的,从教学的流畅到知识点的凸显都要精雕细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对该课构思过程。   很多时候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我们常提倡多听老教师的课,吸取教学经验,同时多收集教学资料、去伪存真,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积极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寻找不足,虚心听取同事的建议,以求自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身为一个想要进步的教师所必须做到的,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需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挖掘、形成一条具有自我教学风格的路线。
      教学的最根本依据是书本及《课程标准》,我认真地研读里面的每句话,罗列每一个需要理清的知识点、编排他们的衔接顺序、思考每个环节的表达方式,渐渐地一条教学的主线初步显现:“新课导入”:若身体不适――医院就医――建议吃药、输液等治疗措施――展示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化学上称“溶液”。从生活中寻找贴切的例子,一下子让学生觉得溶液不再是那么陌生、抽象的,他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从心理上就克服了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忐忑、紧张的情绪。
      “出示学习目标”:这一点是很多教师教学时经常忽略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向学生出示的,恰恰相反,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目标的了解学生就潜意识里有这样的思维:这节课我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完之后我的哪些能力应得到提升?凡是课堂涉及到这些点他的弦就会绷紧,不再需要教师过多地提醒、再三强调,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预习作业”: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课前让学生做了个家庭小实验――自制溶液。(1)红糖(选用红糖也为“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提供了依据)与水;(2)食盐(氯化钠)与水;(3)红糖、食盐与水,混合搅拌后并观察搅拌后什么“不见”了、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是否均一、是否稳定、混合后的物质类别。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做实验的机会,学生是活泼好动的,自己动手做实验比发一张课前预习学案要有效得多。
      “新课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带来了他们的实验成果,一起分析在家庭小实验中配制的溶液,教师利用动画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红糖、食盐“不见”的原因,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更深入地了解“溶解”。小组讨论总结了实验的过程、现象,在学生的叙述中,溶液的概念、特点(均一性、稳定性)也就呼之欲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阐述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判断方法,并举例进行巩固,如,请指出氯化钠溶液、碘酒、浓盐酸中溶质、溶剂分别是谁,并注明他们混合前的物质状态。学生能很快地给出答案,且能明显发现溶质可以为固体、气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等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疑问:溶质可以为液体吗?这就为教学的延伸埋下了伏笔。
      “活动与探究一”:液体可以溶解在液体中吗?此处,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取三支试管,编号ABC,A中将乙醇缓慢地加入到加有红墨水的水中(红墨水显色,便于观察实验现象);B中将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 mL的水中;c中将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观察两液体混合振荡前、后,静止后是否分层,据此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热情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小组长汇报实验结论,发现A试管中乙醇和水互溶了,B试管植物油和水最终分层了,C试管中植物油和汽油互溶了,通过A、C试管我们可以得出液体是可以溶于液体的,通常情况下,以量少的为溶质,同时我们发现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等也是可以做溶剂的,但B、C试管的对比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植物油未溶解在水中但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溶解是受一定因素影响的,马上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究。
      “活动与探究二”:溶解影响因素有哪些?我还是以小组实验为主,分取四支试管编号,(1)碘与水;(2)碘与汽油;(3)高锰酸钾与水;(4)高锰酸钾与汽油,观察他们的溶解情况并分析。实验要求:四位同学同时实验,交流各自实验情况,药品用量:碘取用一小粒,高锰酸钾药匙前三分之一;水、汽油2~3 mL。
      对比性实验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通过对比,学生能直观地发现碘能溶于汽油却不能溶解在水中,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却不能溶解在汽油中的现象,得出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的结论;水能溶解高锰酸钾却不能溶解碘,汽油能溶解碘却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得出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也不同的结论。由此可见,溶解受着溶质、溶剂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忆深刻,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在“活动与探究一”中,我们发现B试管中植物油未溶解在水中,像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那么我们能用水去除油污吗?
      “活动与探究三”:水能去除油污吗?很明显,不行!那怎么办?学生积极发言:用热水,加速分子运动;用汽油溶解等,给出的最集中的建议就是使用洗洁精。这时,我们可以把B试管的液体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几滴洗涤剂,两份均振荡后倾倒出液体,发现加入洗涤剂的试管倒出液体后比较干净,没有油污附着。那洗洁精又是怎样去除油污的呢?我借助flash动画的演示,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乳化作用的原理,同时让学生回忆洗头所用洗发水、洗澡所用的沐浴露,解说他们的作用原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乳化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推荐访问:溶液 构思 教学 “溶液的形成”教学构思 溶液的形成教学视频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