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数学有价值,景情凝思维_图景性思维

    时间:2019-05-02 03:26: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利用手中的现实材料,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推理、计算、论证,从而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新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研究表明,形象记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景导入,借助声音、图像、动画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制造愉悦的学习氛围,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无意注意,再辅以分组讨论,课堂会变得异常活跃。这样教师就变为引导者和领航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变被动为主动。
      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停留在黑砖的概率”一节的教学中,首先用电脑显示这样一幅动画:卧室和书房地板示意图,图中每一块方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一只小猫分别在卧室和书房中自由地走来走去,并随意停留在某块方砖上。小猫在哪个房间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大?
      把有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辅以动画、解说,创设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探究、发现新知识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心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借助经验进行推断,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去发现结论。
      这种导入设计,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先感后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交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既掌握了知识,又了解了知识发生的途径。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和思维品质,学生终生受益。
      二、制造悬念,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思维往往是从惊讶开始的”。根据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手中现有的材料,设计阶梯性的问题,制造悬念,先使学生产生惊讶和疑问,再用极富挑战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思维活力,从而使知识内化,产生追求知识的内驱力。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思维表现出一定的疑惑性、求异性和独创性,思维极富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知识的挑战设计,使学生产生惊讶,将惊讶转化为探究知识的内驱力,完成注意力的转移和知识的迁移,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坚韧性。
      三、利用情感因素,挖掘思维潜力
      情感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深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维,并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和当地的资源优势,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教学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祖冲之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和割圆术对现代数学微积分研究的重要作用;华罗庚的研究举世公认;陈景润摘得数学王国王冠上的明珠;我们的中学生在历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屡次夺得金牌……通过渗透这些信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习的信心,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我们学校地处贫困山区,经济不发达,人们的思想意识比较落后。但是石材资源丰富,而文化底蕴的薄弱却阻碍了石材业的发展,只出产一些毛料而不能进行深加工,大大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数学图形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美感教育,展望当地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将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在讲授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参观庙宇、雕刻等,使学生对对称有深入的了解,生动而深刻地领悟对称美,从而产生数学美,对数学的学习与探究产生巨大的动力。
      四、实际问题切入,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数学是开启自然科学的金钥匙”。足以说明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以及数学对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重要作用。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归纳、总结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譬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正值我们这里进行新农村社区改造,小区原有一个四边形小湖,且顶点处各有一株几抱粗的老杨树,现需要把它改建成一个面积为原来四边形二倍的平行四边形。要求:杨树仍在原来的位置,且不能浸泡在水中。假如让你来当一个设计师,该怎么做?设计出方案并画出示意图。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先自主思考,画出图形,然后小组交流,探讨作图的合理性,分组探究,进行讨论,集体探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集体的智慧完成解答。这样,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特性。在知识运用上,采取了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式上,采取了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集体协作的精神。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挖掘内在潜力,提高学习兴趣。
      课后,我们把自己的设计和示意图交给有关单位并被采纳。学生知道后,那种成就感可想而知。这一教学成果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和新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要求,既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和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劳动观念。
      总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责编 齐秋爽】

    推荐访问:凝思 有价值 数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