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部编教材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潜心钻研教材,有效使用教材]

    时间:2019-04-25 03:2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213-02  目前,在进行教学研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这是针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宏观引领,主要是指在设计教学时既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既要能“钻得进去”,又要能“跳得出来”。这一观点来源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
      但实际操作时,一些教师往往对教材采取了断章取义、厚此薄彼的做法,常存在着教学设计上的两种误区:一是“丢掉教材,另起炉灶”。不少教师以为每节课中一定要创设生动的情境,非得把教材“改头换面”才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是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二是“静态”地呈现教材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一部分教师过于迷信教材,在教学中没有做必要的处理,只是照搬、复述教材。这样的教学就少了必要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算法等过程,效果可想而知。我校近两年来一直进行“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课题研究,下面就针对如何改变上述现状,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研读教材,准确定位
      1.要把握好教学主线,先得深刻理解主题图的含义。
      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而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来看,主题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二是使学习材料的呈现灵活生动,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三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具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主题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但教材是静态的,教材中的主题图是“半成品”,多是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如果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主题图”的应有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如:一年级下册《十几减几》一课,教材呈现了“小猫观金鱼图”,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小猫钓鱼”的情境,课件出示主题图,然后直接提出书上的问题,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显然,这位老师对主题图没有进行深入研读,没有领会到主题图中蕴含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得到不同信息”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学的主线应该是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要寻找知识的连接点,先得横向比较例题之间的异同点。
      教材中每个例题的呈现都负载着一定的知识结构,教师既要认真体会主题图的意图,还要对本单元中的例题与例题之间进行分析、比较,辨析每个例题的侧重点,找出知识的连接点,从而正确地领悟数学思想,准确地定位课时教学目标。
      如:一年级下册《十几减几》一课,主题图中左边的两位小朋友用“破十法”分别算出了13-8和13-5,右边那位小朋友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一次计算出了两题的得数。回顾前面的教材,我们发现,例1的“12-9”中就已经呈现了“破十”(10-9=1,1+2=3)和“想加算减”(9+?=12)的思路,也提出了“你还可以怎样算?”的问题,这里仅仅是再次感受吗?仔细看看,你还会发现,右边男孩是这样思考的:“还是这样快!8+5=13,13-5=8,13-8=5。”这充分体现了教材前后的衔接和层次的递进,我们应该明白: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倾听他人的算法,还需要作出自己的比较、评价。“哪种方法最快?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算法优化。
      3.要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先得纵向分析相关单元。
      在研读教材时,我们要注意到教材中很多知识领域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因此要对相关的前后单元做个系统了解,对知识的呈现背景进行钻研和分析,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准确地驾驭教材、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否则教学可能就只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
      如:第一学段教材中的《统计》。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传统教材有关统计的内容在中、高年级才出现,而新教材在低年级就单独设单元进行编排。
      《统计》在第一学段教材中共编排了四次,但每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侧重点都不同。如:第一次出现“统计”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引出非正式的条形图,使学生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便于比较,然后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而二年级上册《统计》内容,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即以一当二。对于这一变化,教师很容易捕捉。但另一重要的教学目标,即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需联系一年级教材比较、研读才能发现。
      二、充分尊重,有效利用
      在充分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对教材中的某些不足进行大胆地改进、补充和重组,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1.化静态为动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如:二年级上册《镜面对称》一课,教材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湖面的倒影与照镜子,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教材呈现的内容有限,例题两幅图,“做一做”两幅图,练习3道题(包括思考题),文字内容极少。怎样让这一静态的教材衍生出生动的课堂?一位老师在上这节课时,是这么处理的:将教材中小朋友照镜子的情境制作成动画片《小老鼠照镜子》。课一开始,同学们就被谐趣幽默的动画片《小老鼠照镜子》给吸引住了,多媒体课件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小老鼠照镜子时的神态和动作,镜面对称的性质也在动画片中展现无遗。
      在动画片末尾,小老鼠头上闪现出一个大问号,教师顺势引导:“你们猜猜看,小老鼠在想什么呢?”   生1:我猜,它在想:“这镜子里的小家伙是谁呀?”
      生2:小老鼠在想:“这镜子里的小家伙怎么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呢?”
      师(作疑惑状):是啊!这镜子里的小家伙怎么和它长得一模一样呢?
      教师及时抓住这个具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带领学生转入探究学习。有了精彩的开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又如:二年级上册 “9的乘法口诀”一课,主题图是一幅静止的五角星表格图,意在让学生发现“几个9比几个十少几”这一规律,为编制口诀服务。但这一规律比较隐蔽,在比较中我们发现,作“化静为动”的处理,则教学景象别有洞天。教师先利用课件演示一排小鱼很快地游过,让学生猜测有几条(学生兴趣浓厚,答案多样),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究竟有多少条鱼时,教师适时出示一排10个圈,演示每条小鱼同时钻入1个圈,只剩下1个圈没有鱼。“看清楚了吗,有几条鱼在表演?”“9条,因为还有一个圈没有鱼,比10少1是9。”学生自觉比较,主动发现。当教师又出示第二排小鱼钻圈,并问学生这回有几条小鱼在表演时,学生驾轻就熟:“有18条,2排是20个圈,比20少2是18。”“还有一种方法,9+9=18。”“猜猜看,下面将有几条鱼钻圈?”“27条,因为下面肯定还有9条,18+9=27。”“我也认为是27条,因为比30少3是27。”“我觉得还可能是4排,这样就会有40-4=36条。”“还可能是5排,共有50-5=45条。”……最终,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非常清晰地体会到“几个9就比几个十少几”这一规律。张奠宙教授曾经指出,数学教学的成败,首先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阐述是否正确合理,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主题图的“化静为动”,是透过“美丽的外表”对其数学“内在魅力”的生动呈现。
      2.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调整教材的呈现顺序。
      例如:四年级下册《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一课。教材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大战牛魔王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的关系,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在认识数的过程中,学生是先认识整数,再认识小数与分数。而教材中首先出现“金箍棒长0.009米”,我认为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很难快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于是我大胆调整教材,教学时在动画中先出示整数结果“金箍棒长9毫米”,继而变成“9厘米、9分米、9米”,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启发学生:“到底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统一为毫米作单位。引出等式右边的一组数据: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还可以统一为米作单位。”再分别化成小数0.009米、 0.09米、0.9米、9米。然后进行相关的比较……这样的呈现顺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违背教材的编写意图,还体现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经过对教材的研读、感悟、创造,课程标准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得以彰显。
      教材是一笔丰富的教学资源,读懂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应将教材读懂,通晓教材的结构体系,并深知教材的编者意图,再根据课标精神灵活合理地使用教材。这样,才能架起课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并做到超越教材,在感悟教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有效使用教材。

    推荐访问:教材 潜心 钻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