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同和通训释古字活用就是通假关系吗_训活

    时间:2019-04-24 03:13: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多年来初中语文在对某些古字活用进行训释时,基本上使用“同”或“通”两字作为训字引出训释字阐述该古字的意义。虽然在注释里没有明确说明被训字与训释字是什么关系,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把“同”或“通”之间的前后两字的关系称为通假关系,并对学生进行讲授。不过,由于这种训释方式比较笼统,不具体,前后两字的关系不仅有通假关系,也有古今与通用关系等,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被训字与训释字的关系就是通假关系。
      关键词:同和通;训释;古字活用;通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245-01
      
      在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里,因为有很多古字被活用,所以编者在给其进行注释的时候,都在用“某同某”或“某通某”的形式指出其本字。上世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在对这类活用的古字进行注释时,大多用“某同某”的形式,而本世纪初至现在七年级至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在对这类活用的古字进行注释时,又改为“某通某”的形式,有时又用“某同某”的形式。在这里,“同”即等同之意,“通”即通用之意,但彼此是什么关系没有说明,显得非常模糊。1988年版的初一第一册语文在课后练习中说:“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叫做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由于这些被活用的古字不尽然都是通假字,因此如果就从这样的训释方式确定被训字与训释字的关系为通假关系,就显得过于简单化、概念化和不具体化。
      古人写文章时,常常使用通假字,通假字实际上就是别字。例如:古人常把早字写作“蚤”字,现代一些饮食店常把韭菜写作“九菜”一样,七年级下册《狼》中的止有剩骨的“止”写成“只”等。从训释方式“同”和“通”来看,本字与借字之间并不完全是通假关系,有些是古今字的关系,有些是通用字的关系等。例如:1992年10月第1版第一册语文第八课《论语》六则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83页文脚注释:“说”同“悦”,说与悦其实是古今字关系,而不是通假关系。2007年3月第2版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43页文脚注释已经作了更正,即注释:“说”是“悦”古字。又如前者第十三课白居易写的《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字,文脚注释:“直”通“值”,也是古今字关系;七年级下册《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扳”字,文脚注释:“扳”通“攀”,两者为通用关系。若按上述关于通假字的定义来判断古字活用的情况,那么还存在繁简字、异体字的关系。
      究竟“同”和“通”各表示古字活用中的什么关系,因为编者没有说明,所以在这里很难得到具体准确的答案。那么什么是通假字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只属于本有其字的假借。借字与本字之间形不同,音相同,义不同。如果说也包括本无其字的假借,那么古人在写文章时,就不会存在写别字之类的现象。特别要说的是古今字开始产生的时候也有假借的作用,但后来创造了今字(后起字),后代古字今字并用,形成了古今字。古今字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历时”的关系,着眼点在古今。通假字是本字与借字并存,本字与借字的出现不存在朝代先后的问题,借用之时,两字并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共时”的关系,着眼点在同一时限之内的借用。由此可见古今字与通假字正好相反,古今字属于本无其字的假借。两者虽从“本无其字”而借用它字表示此词的情况来说,两者有其共同点,但从它们的“结果”上说,却有不同,造字法的“假借”字是“久借不归”,而古今字本字仍表本义。
      上述1988年版初一语文关于通假的定义,说“通”即通用,但是通假却不能等同于通用,也不能包括通用,它仅仅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因为通用字两字各有来源,但二者都有一个共同意义,形不同,音不完全相同,义不全同。例:享,进献,享食;相,享食、宴请。享与相有一个共同的意义:享食,所以二者互为通用字。通假,实质上是一种同音字之间临时通用的用字现象,因而通假字更不可能属于异体字或繁简字,关于通假与此两者的差异关系,这里就不再讨论。为之,在初中语文的古诗文的文脚注释里,用“同”和“通”所训的古汉字前后两字不一定都是通假关系。
      由于古汉语里古字活用的情况十分复杂,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层次,因此不可能给学生作通假字的专题论述;再者,现在强化了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而弱化了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教育。基于此,虽然在初中阶段没有必要给学生详细讲清古字通假的关系,但是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辨析古字通假关系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面对其中古字的活用,我们不可能想当然地将其统统视为通假字。对于这些活用的古字,可以不必进行深究,但也要和学生一道弄清它的本义,给学生简单介绍古字活用的一般性知识,让学生知其然,也初步略知其所以然。
      根据古字活用的关系,笔者认为假若古字的活用为古今字关系时,在训释时,中间的训释术语最好统一为“同”字;假若古字的活用为通用字关系时,在训释时,中间的训释术语最好统一为“通”字;又假若古字的活用为通假字关系时,在训释时,中间的训释术语最好统一为“为”字。其次要明确地说明前后两字的关系。笔者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模糊笼统、简单的释义现象,才能有效地表述古字活用的关系,才能准确地表情达义。

    推荐访问:古字 通假 活用 关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