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医进校园,让人欢喜让人忧] 有人欢喜有人忧

    时间:2019-04-13 04:24: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下学期起,北京市计划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但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堂化的、教材化的,更不能指望依靠行政化的手段达到效果。  ??上学时有关中医的课文,你都记得哪些?恐怕《扁鹊见蔡桓公》大多会上榜,时隔多年,还有不少80后能隐隐记得其中的几段文字,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中医要进校园
      而对如今的00后,今后要读到《扁鹊见蔡桓公》中有关中医望诊的内容可能会更加详细,因为从下学期起,北京市计划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届时,全市将启用统一的普及读本《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小学版)。在读本中,收录了《扁鹊见蔡桓公——洞察入微的中医望诊》、《道人仙方疗骨伤——动静结合的中医骨科》、《一味“黄土”救太子——钱乙与中医儿科》等有趣的文章。
      除了小学读本外,中学读本也有望在明年面市。中学阶段读本,将内容融入生物、化学、历史等日常课程中,如林黛玉为何服用人参养荣丸?天体运行和四季变化中应如何调节生物钟?医学史上最早在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人是谁?这些问题,学生将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学到中医知识。
      据了解,“中医文化进校园”是本市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年工作的内容之一,由市中医局、市教委、市文化局、市卫生局等多部门联合举办。这项课程旨在普及中医文化,非硬性规定,课程不进课表,不列为考试项目。为了使课程更生动,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在报名选拔后将接受中医培训。
      此外,除了中小学版本的课程外,“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还设计了校园内的中草药种植活动,比如孩子感兴趣、药食同源的品种,如迎春花、连翘、薄荷、百合等。
      北京市中医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医文化进校园不是单纯只讲中医知识,而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不论是开设中医选修课,还是让孩子们亲手种百草,看到草药的生长变化,都是想让孩子身体、心理的成长发育更健康,比如合理膳食可以减少小胖墩、辨证论可以提供解题思路、天人合一则会让孩子们的焦躁易怒感减轻。通过这些,让孩子知道祖国医学是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
      教育需尊重孩子成长规律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记者,中医文化进校园类似于课外教育的一种,就像学武术、画画、民乐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将中医的文化灌输给孩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表示,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喜闻乐见的,不光是中医,任何内容他们都是乐于接受的。
      但是杨东平也认为,纵然教育者的初衷是弘扬民族文化,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仅仅依靠课堂化的、教材化的,更不能指望依靠行政化的手段达到效果。社会渗透式的教育方式,才是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比如通过游戏、活动、环境熏陶等等,自然而然地将文化传承下来。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行政指令为中心,但是现在经常见到的现象都是反过来的。”储朝晖说,要想真的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其实应该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尊重文化内部的规律,其次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
      储朝晖说,传承中医,光靠行政命令肯定行不通,文化不是靠几篇课文就能传承下去的。在这方面,教育者要做的其实是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与文化接触的机会,比如请一些名家,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等等,通过一次次的接触,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孩子,自然就会深入进去。孩子的探索欲望是很强的,一旦他们感兴趣了,文化传承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这也是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而对于孩子,教育者也可以换种方法,什么都进课堂,并不能使孩子学到知识,反倒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孩子的课业负担、考试负担、升学负担都减轻一点,把他们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与他们更多的自由时间,这样他们才有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深入的了解。
      “进课堂”效果要靠时间证明
      ??其实,“进课堂”并不是一个新鲜词。2008年,在一片争议声中,全国10个省份的部分中小学试点“京剧进课堂”。但是进了课堂的京剧,似乎收效甚微,虎头蛇尾。如今,校园中已经很难再觅它的芳踪。
      储朝晖说,在中小学生时间紧、精力有限,课业负担重的前提下,不进课表、不参加考试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重视,并达到设计者的初衷,这是需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而且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不同,老师的师资力量并不专业,仅靠培训就上岗等问题的存在,“中医进课堂”的实质作用也值得商榷。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能解决,就急忙上马,“中医文化进校园”难免变成另一个“京剧进课堂”。
      而社会上也有一些更加尖锐的声音,在他们看来,“进校园”是一种责任的转移。大人们自己不争气就“从娃娃抓起”,这几乎已经成了规律。把责任压到孩子们的肩膀上,仿佛自己身上的担子就轻了一些。而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也对此极为反对,他在微博上发表言论说,如果北京教育当局在学校中推广中医读本,就把它当作进行科学教育的反面教材。
      不管怎样,中医进课堂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要靠时间来证明。

    推荐访问:让人 欢喜 中医 进校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