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时间:2019-04-01 03:12: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针对国内外新一轮关于图书馆消亡的讨论,结合笔者的微博调查,从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阐述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图书馆面对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主张以理性的思维看待图书馆的生存问题,客观地认知环境的变化,直面图书馆转型变革的挑战,积极地树立自身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职业的危机感,前瞻性地洞察发展趋势,能动地增强适变能力。提出必须通过确立融入数字化战略、嵌入教学科研过程、提供移动服务、创新学科服务,重新定义图书馆的发展战略,重新确立图书馆的职业特征,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构建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与管理机制,重构适应数字环境的新型图书馆范式。
      [关键词]图书馆研究图书馆 图书馆消亡图书馆战略
      [分类号]G250
      1 引言
      2011年1月2日,美国Alfred大学的用户培训馆员(instructional librarian)Brian T.Sullivan发表了《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一文,重新燃起了20世纪70年代末曾鼓噪一时的“图书馆消亡论”的战火。这把“火”不仅烧着了美国图书馆界,同时也迅速波及到国内图书馆领域,不少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图书馆生存的忧虑。消亡论触及到了图书馆人最敏感的神经,因此该报告引起轩然大波不足为奇。但是,面对图书馆消亡论的再次兴起,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嗤之为“陈词滥调”、“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也不能盲目听信,没有自己的客观分析与判断,更不能居危思安,消极被动地等待消亡。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思维看待图书馆的生存问题,客观地认知环境的变化,直面图书馆转型变革的挑战,积极地树立自身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职业的危机感,前瞻性地洞察发展趋势,能动地增强适变能力,这才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2 图书馆消亡论的由来与涵义变化
      图书馆消亡论由来已久,究其起源是因为受到技术决定论的影响。在20世纪中叶到世纪末的这段时期,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已经开始实现业务自动化、资源电子化、服务网络化。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生产、组织、传递、存贮与利用的原有格局,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原有方式与阅读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生存的信息环境。基于技术的颠覆性影响,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F.w.Lancaster)早在1978年就大胆提出“在下一个二十年(1980—2000年),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随后,1988年“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则对图书馆消亡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与建设成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图书馆领域的“热点”。至此,技术决定论弥漫于整个图书馆学领域,很多人认为技术能解决一切。由此引发了图书情报机构和学科教育的易名以及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再加上网络与搜索引擎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图书馆似乎越来越被推向边缘化,并面临着名实俱亡的危险。
      新世纪10年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证明图书馆似乎并没有如兰开斯特所预测的那样消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复合图书馆成为被广为接受的新图书馆形态。这一时期,随着人们认识上逐步走向理性和客观,学界也开始反思技术至上的危害,并试图借助于人文的视角解决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兰开斯特自己也在反思图书馆消亡论是否言过其实。但我们必须接受用户市场在失去而带来的价值拷问,必须正视图书馆日益显现的危机与边缘化,必须应对信息环境变化给图书馆所造成的竞争现实,必须直面图书馆消亡的严峻考验与变革压力。
      Brian T.Sullivan提出的图书馆消亡论不能被认为是危言耸听,他提出的大学图书馆消亡的依据主要是:①图书馆藏已变得过时;②图书馆用户教育已无必要;③信息素质教育完全融入课程之中;④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并入信息技术部门;④参考咨询服务不复存在;⑥经济问题超越质量问题。这些虽都是预测,但也不无道理。他所提出的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现实中,大学图书馆消亡的一些迹象也已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图书馆今后40年的发展很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Brian T.Sullivan的观点和所谓的图书馆消亡论应给我们以足够的警醒,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主动适变。
      消亡论不仅仅针对的是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研究图书馆,还包括公共图书馆,乃至数字图书馆。芬兰学者在What and Why Libraries一文中,警告说公共图书馆正在受到威胁,至少表现在预算在减少,而图书馆的利用率在下降。听到这样的问题,图书馆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当所有的信息都能在网上得到时,用户还需要图书馆吗?这不仅是上级领导、广大读者的疑问,图书馆员也常常在自问。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影响力能否得到人们的公认不能不令人质疑。
      在传统的物理图书馆的价值和相对作用日渐削弱的情形下,人们对数字图书馆则充满期待,甚至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将数字图书馆视为救命稻草。最近,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教授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发表的文章《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则为盲目推崇数字图书馆泼了一桶冷水,也是对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提出的质疑。他认为:“现在的数字图书馆的模式,仍然基本是传统图书馆模式的延伸,是传统服务价值和服务市场的简单能力提升和服务扩展,仍然依赖传统的文献类信息产品(infor-mation item)而不是依赖信息内容(information content)来提供服务……,仅仅依赖或者局限于这些资源和服务,将把我们的未来置于危险的境地”。数字图书馆本身也许没有错,关键是建设什么样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如果依然遵循传统图书馆的思维定势和业务模式,而不能对信息内容进行数据挖掘、情报分析、数据关联、集成融汇(mashup)、知识发现,为用户提供深度集成的数字知识服务,将难以在数字环境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笔者在自己的微博中所做的一项“2050年大学或专业图书馆的命运”的小调查(55人参加)结果显示,27%的人认为:图书馆将继续存在,而且越来越重要;40%的人认为:图书馆将继续存在,继续维持其相应的作用;11%的人认为:继续存在,但其作用日渐衰落;18%的人认为:不复存在,图书馆的功能发生变异;有4%的人答复:不知道。可见,许多人(主要是图书馆员自己)对图书馆的未来仍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图书馆怀有深深的依恋和深厚的感情,不相信也不希望图书馆消亡或功能变异,但图书馆将如何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而转移。

    推荐访问: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