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哲理【乱花渐欲迷人眼】

    时间:2019-01-19 03:34: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新课改使语文课堂如沐春风的同时,也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是教学内容在吸引孩子,还是五花八门的“奖品”在诱惑孩子?精心制作的课件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还是令人眼花缭乱?拓展的资源是提升了文本价值,还是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关键词:新课程 绿色 语文 课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改使语文课堂如沐春风。然而,我们在为“百花竞放春满园”而欣喜的同时,也为“乱花渐欲迷人眼”而痛心。
      是教学内容在吸引孩子,还是五花八门的“奖品”在诱惑孩子?
      前段时间听了几堂语文参赛课,感触颇深,大概所上班级在低段且又是借班上课的原因,执教老师都运用了五角星之类的小礼物作为奖品,其中的一位老师在整堂课中几乎是五角星不离手,而另一位老师的做法较高明些,课前准备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福娃,在课始就告诉孩子们这些奥运吉祥物将送给表现出色的孩子,奖品虽有不同,用途却大同小异。五角星之类的小礼物成为调节课堂气氛、调控课堂纪律的“法宝”。试想:这样的课堂到底是教学内容在吸引孩子,还是五角星、福娃在吸引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还是为了争取奖品而学习?这些做法与一些家长对孩子考试考好了奖物品甚至奖金钱的做法在本质上又有何不同?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孩子,长大后功利性是否会太强了?诚然,让八、九岁的孩子在三四十分钟内专注于学习内容的确有些困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要在“趣”上做好文章。前不久我上了一堂校级公开课,我把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操场上》作为一堂识字引路课,整堂课流程如下:一、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跳高、拔河、拍皮球”这三个词,在观察主题图时认识“跑步、打球、踢足球”这三个词;二、认识“拍、球”等9个生字;三、初读儿歌。其间穿插“我有一双火眼金睛”――请学生按要求快速从学具袋中找出词语卡片;“我是小小表演家”――请孩子抽一张卡片,不出声,只做动作,让下面的小朋友猜一猜是哪个词;给字宝宝找新朋友等游戏。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学得趣味盎然,正是因为我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爱发现、敢想敢说等特性,孩子们才会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精心制作的课件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还是令人眼花缭乱?
      不知从何时起,老师们的课件中频频出现一些跳动的背景画面。在一堂课中,一会儿出现的背景画面是上下跳动的大小不等的圆圈,一会儿跳动的是各种各样的爱心,一会儿又是闪烁着的耀眼灯光。其原因不难猜到,都是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嘛!喜欢的是活力四射,喜欢的是时尚。然而,在这样的课中,听课的老师往往觉得眼花缭乱,我们的学生更是应接不暇,课堂效率可想而知。由此,我也想到:我们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画面的挑选应是慎之又慎的。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动感、时髦,而是实用的、简单的。能找到与文本相匹配的内容固然是好,不能找到与文本相应的内容,我们所选用的画面不妨平常一些,低调一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新教材中的许多插图制作精美,又紧扣文本,是一些不可多得的资料。就拿三年级下册中《检阅》一课来说吧!文中所呈现的是儿童队员们在参加检阅时隆重场面的插图。一位教师在我们班试教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博莱克很棒,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问题一,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博莱克很棒?学生很快找出了“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这一段话。问题二,这段话的哪些诃语特别让你感受到博莱克真棒?学生们找到了:“保持一致、忘记了”等词。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好这段话。问题三,博莱克自己会怎么想?学生纷纷说:“不能掉队;要坚持下去为儿童队争光”等等。由于是第一教时,教师所选用的画面又是非常优美的风景画,风景画的下方是一些小花小草在不停地跳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脱离了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使得在这一环节中,朗读指导比较僵硬,学生的情感没有到位。回教室后,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感受到博莱克很棒,我重新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孩子们仔细看课文插图,我范读这一段,并让学生思考:你觉得博莱克做得怎样?第一次下来,孩子们说:“博莱克做得很棒,很好。”显然,孩子们的理解没有跳出课文这个框框,我把这个环节又重复了一遍,这回孩子们纷纷说:“博莱克做得很认真,博莱克很自信,博莱克很坚强,博莱克很勇敢……”由于孩子们看到了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真实的情景,才会真正体会到博莱克的优秀品质。这样,对这段话的朗读,对博莱克心情的理解才会水到渠成。倘若试教老师在课件中选用这篇课文插图,而不是用毫不相干的优美的风景画,那么那一堂课中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情感的体验会更到位。
      拓展的资源是提升了文本价值,还是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位教师教学《白鹭》,课堂上并没让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去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会要旨,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交流、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白鹭的图片、资料上。充满声像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在展示图片、资料中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让全体学生目不暇接、心潮澎湃。展示、欣赏前后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最后还有10多分钟时间教师又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给白鹭画像,为白鹭作诗、配乐。一节课下来学生完全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书没读,字没认,词句没理解,语言没积累。课外资源与教材文本到底哪个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有的教师把这片面理解为只有补充了课外资源才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甚至认为补充得越多,课改的味就越浓,导致盲目地开发、补充课外资源。教材是阅读的重要凭借和主要依据,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深入感悟文本上下工夫,在处理文本与拓展资源的关系上,文本始终是第一位的,而拓展的资料始终处于从属的位置,它是为文本的解读服务的,切不可本末倒置。
      课堂是儿童生命健康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最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需要人文情怀,需要知性和理性,需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的课堂应摒弃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让语文课更纯净,更绿色。

    推荐访问:乱花 迷人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