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偏高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血红蛋白偏高原因分析

    时间:2019-01-13 03:23: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伴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相一致,我国大学学费也迅速地增长。虽然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我国的大学学费的增长已经超出了我国居民的承受能力,会造成高教不公,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进行改革,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低收费的试探期、双轨期、并轨期和高速增长期。以很具代表性的大学收费为例,它始于1989年,当时的试点收费额为每学年学杂费100元,住宿费20元。四年后,教育成本分担政策首次被正式写入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年学杂费占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也被大幅度调高,由1992年的4.34%跃升为1993年的12.12%,达到平均每学年六百元左右。同年,收费并轨改革开始启动。这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于1997年基本完成,并轨后的学费又一次出现快速增长,达到三千元左右。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出台,学费进入高速增长期,公立大学的学费一时涨过4000元,并于2001年突破5000元,目前基本稳定在5000~6000元的水平。[1]
      
      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偏高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水平,笔者认为:这一收费标准偏高。
      从我国城乡居民年收入整体上来看,2004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4040元,其中东、中、西部分别为4661元、3350元、2718元,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2元,其中东、中、西部分别为10366元、7036元、7235元。[2] 以一家两个劳动力的收入来计算,发达的东部地区城镇家庭收入共20732元,而一个大学生的年均费用约为12000元至15000元(学费加上其他费用),扣除家庭里的其他支出费用,其经济收入供一个大学生上学就已捉襟见肘,更不应说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了。
      从农村居民的具体情况来看,2004年,青海师范大学6841名在校生中,贫困生4167名,占60%,其中特困生2908名,每个学生的每年支出费用最低在7000元以上,包括学费3000元,最低生活费3000元,公寓费800元,书费400元,三个壮劳力养不起一个大学生;[3] 另据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的调查,2004年吉林省高校学生人均学费6000元,住宿费1000元,伙食费4800元,则一年费用为1.18万元。而2004年吉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42元,这意味着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四个农民的纯收入![4]
      从大学学费及居民收入的增长比例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秉文博士曾做过调查和对比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学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实际增长仅为2.3倍(扣除价格因素),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据测算,加上生活费和其他学杂费开支,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居民年收入的50%左右。同时,他对广州这个富庶城市的一次民调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我国高校收费偏高:仅有7.5%的人可以接受目前每年5000元以上的大学收费标准,认为大学收费太高的人占71.6%。[5]
      
      三、高等教育收费偏高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1.高教收费偏高会危及义务教育普及取得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到2000年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前正在向普及高中教育的阶段迈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普及只是低水平的普及。尽管国家近年来采取了诸如“两免一补”等强有力的措施,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巩固任务还十分艰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贫困所致:本来接受教育可以增加个人收入,摆脱贫困状态,但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偏高,就业前景不乐观,大学生毕业后收益不高,教育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的状况下,一部分贫困家庭将会对高等教育丧失信心,重新考虑教育投资决策,导致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比例上升,危及义务教育普及取得的成果。
      2.高教收费偏高会有碍大学生公民意识和人格的养成
      我国目前的高校收费制度是以学生及其家庭作为收费对象,但在我国高校勤工助学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大学学费的实际承担者大多是学生家长,这与大学生作为已经在法律上享有独立权利和承担责任的公民身份的法律原则及精神形成了内在的“紧张”,不利于我国建设法制社会必需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和人格养成。按照江苏大学王长乐教授的观点:过高的大学收费不利于促使大学生、大学生家长以及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民主、科学的权利和责任观念及其促进大学生们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健康人格的养成。[6]
      3.高教收费过高会造成“高教不公”
      所谓的“高教不公”,按郑秉文博士的观点,就是指贫困子弟交不起学费[7]。在分数与能力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下,分享有限的高等教育公共资源,原本是体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大学学费飙升而高等教育公共资源极其有限的今天,大学学费成了许多贫困学生进入象牙塔的又一道无形的障碍。此外,过高的大学学费,会影响学生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从而使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学生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出现分化,导致实质上的“高教不公”:一些家庭收入偏低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考虑到自身的家庭经济条件,对一些收费过高的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只能望而却步。钟宇平、陆根书对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在不同特征高校与专业中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现实中这种现象还相当普遍(见下表)。[8] 虽然“高教不公”有其复杂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过高的大学学费是“高教不公”的原因之一。
      4.高教收费过高会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众所周知,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增加个人的收益和社会升迁的机会。而目前在我国偏高的大学收费状况下,大多家庭经济收入低下的学生因为学费而被名牌高校、热门专业拒之门外,有的甚至被迫放弃学业。加上目前大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毕业后的收入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起薪工资持续走低。因此,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短期内得不到回报,致使低收入家庭因其子女上大学而更加贫穷。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逼近0.47 [9] ,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当然,我国基尼系数进入警戒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低收入家庭的高教投入是导致其贫困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学者提出:“人力资本论提出的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改善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的美好愿景正变得逐渐暗淡,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差距已被人为地拉大,因接受高等教育所导致的贫困现象将会激化一些社会(特别是贫富阶层之间)的矛盾,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10]
      
      四、我国高等教育收费过高的原因分析
      
      1.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大量增加,政府对高校的教育经费的投入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远远达不到高校发展规模的需要,对于“211工程”之外的院校更是如此。据《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2003年教育经费总投入结构中,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73%、37.21%、25.67%,与2002年对比,高等教育所占比重只提高了1.14个百分点[11]。
      2.教育体制改革不彻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改革还不甚彻底。目前高校管理体制落后,教育产业化力度不高,产学研相结合程度不高,高校的经费开支除了政府投入的资金和少量的社会资金外,向学生收费就成了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也导致了大学学费的持续上涨。据《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学杂费已成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来源,1991年占4.42%,2004年占18.06%。为了获得资金,有的高校甚至巧立名目,违规收费,出现了“乱收费”现象。2003年审计署审计的18所高校收取未经批准的进修费、MBA学费等64427万元,国家明令禁止的费用6010万元,自行设立辅修费、旁听费等7351万元,超标准、超范围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5219万元,强制收取服务性、代办性收费3284万元,重修费、专升本学费等554万元,共计8.6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当年全部收费的14.5%。[12]
      3.大学定位不当,盲目进行大规模建设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许多高校在扩招的进程中,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还进行新校区以及大学城的建设。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在政府对高教园区的建设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下,高校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2004年,国家审计署对四城市九个新建高教园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滨江高教园区和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南京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和浦口大学城,珠海大学园区,廊坊东方大学城)的审计检查发现,到2003年底这些高教园实际筹集资金257.1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52.76亿元,占已筹集到建设资金的59.42%,高校自有资金占23.11%,地方政府投入占12.57%,社会投入占4.90%。其中,南京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分别已贷款7亿元和6.28亿元,分别占已筹集到建设资金的93%和94%。[13]而高校的大量贷款,指望收取学杂费来偿还,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教育成本。
      4.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
      《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中规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作出原则性规定。但对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意见,以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及其家庭承担能力作评估还十分模糊,高校培养成本的计算及学费成本分担比例的确定,既缺少社会与民间的监督,也缺乏广泛的咨询听证制度,这为学费的上涨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5.高等教育市场不完善
      从经济学意义上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价格成本计量等方面的信息不透明,学生家庭及社会对相关的信息知之甚少,加上我国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过度膨胀,且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居民理性消费意识不强,而供给又相对不足,高等教育的供给方极易形成垄断,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着过高的学费。
      6.高校内部的管理效率不高
      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学校行政科层增加,而管理机制和模式没有适时调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加上高校教职员工的心理情绪、意识态度、工作积极性等影响工作效率而导致教育效率低下。这也无形之中提高了高等教育的生均培养成本,而这些额外的教育成本也被当成计算成本分担(即学费)的基数,这也促使大学学费的进一步上涨。
      
      五、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建议
      
      笔者认为:必须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进行改革,以进一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为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必须加强高校与社会力量的联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可以借鉴委托培养的方式,采取企业用人单位与大学贫困生见面洽谈的形式和双方自愿的原则,由企业向高校下订单,为其所需岗位的人才向高校支付一定预订金,与学生签订合同。这样既解决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规范高教收费标准及成本计量,增加透明度,引入听证制度,杜绝“乱收费”现象
      收费标准制订及成本计量时,可以借鉴我国法律制订和修改的程序,由政府主持牵头,召集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相关社会人士,会上政府的物价、教育、计划等相关学费制订部门依据近三年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高校近三年的生均培养成本提出本学年的学费标准,与会代表进行讨论质疑,相关学费标准制订部门进行答辩和解释,获得多数通过后,报请省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公示。这样既可以体现民主的原则,又可以更务实地考虑人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3.引入差别收费制度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学费,同时辅以政府的差别拨款,保证高等学校的正常运转。大学学费与学分制相结合,细化到每门课程学生所需交纳的学费数目,让学生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依据自己所选课程交费。这样既可以体现“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又可以进一步体现“受益多者多付费,受益少者少付费”的原则。
      4.采取收费标准浮动制
      以年为单位,每年对所管辖地区的每所高校进行成本核算,依据当年的物价水平和居民的年人均收入,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确定当年的学费。这样可以体现在市场机制下教育服务价格(当然学费只是价格的一部分)随市场浮动的客观规律,又可以杜绝目前高教收费只能上不能下的现象。
      5.将每所高校的收费标准与其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挂钩
      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高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均成本基数。这样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和高校都能获益。
      6.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导入各种形式的学生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学生助学贷款等。助学贷款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HECS体制,先由政府向贫困学生提供贴息贷款,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后依其薪金一定的比例按年限偿还,当毕业生的工资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时(依据投入与接受高等教育的预期回报率政府制订出标准,且达不到标准不是学生的个人原因,而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可以延期甚至不偿还。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独立公民意识,又强化了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12][13]罗燕,叶赋桂.“教育产业化”的终结?[J].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专题篇,2005[M].杨东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中国网:http://www.省略.cn/chinese/zhuanti/05ny/1090910.htm 2006-01-12.
      [3]刘芳.对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学生,高校收费不能再高了[N].中国青年报,2005-01-18.
      [4]侯婧珠,彭冰. 农村学生害怕考大学? [N].中国青年报,2005-05-11.
      [5][7]郑秉文:国际化趋势中的高教公平问题[J].南方周末 http://www.省略 2005-04-07.
      [6]王长乐.高校收费的文化困惑与大学生公民人格养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1).
      [8]钟宇平,陆根书.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
      [9]人民网.中国基尼系数已逼近0.47,统筹公平与效率[Z].http://politics.省略/GB/30178/3759688.html2005-10-12.
      [10]武毅英,吴连海.高校收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负面影响及反思[J].复旦教育论坛,2006(2).
      [11]王烽.2003~2004年度中国教育经费报告[J].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专题篇,2005[M].杨东平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访问:负面影响 偏高 教育收费 原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