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时间:2019-01-02 03:34: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翻译中词义的选择。如果不充分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造成交际困难,甚至引起文化的冲突。只有正确处理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从词汇、交际用语等角度来谈翻译中词义的选择与文化差异的处理,以及如何避免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冲突。
      关键词: 英汉翻译 文化差异 源语文化 目的语文化 文化冲突
      
      1.前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翻译的根本任务是传递不同文化。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因为有翻译,哪怕是不免出错的翻译,文化交流才成为可能”(王佐良,1989:19)。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翻译中词义的确立。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彭保良,1998:25)。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才能达到更好地表达两种语言之间信息交流的目的,否则将有可能造成交际困难或引起文化冲突。
      2.文化差异的表现方面
      “文化”表征着传统和信仰,我们一出生就浸润其中,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语言也因此受这种文化所制约(谢天振,2000:202)。文化之间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翻译中词语的选择。
      2.1词汇
      2.1.1颜色词
      英汉两种语言,在颜色词的表达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中学生在翻译“红茶”时将其译成red tea,把“红糖”译成red sugar。而事实上,“红茶”应译为black tea,而“红糖”应译为brown sugar。在《红楼梦》的翻译中,英国翻译家David Hawks将“怡红院”译成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把“怡红公子”译成Green Boy,而我国翻译大师杨宪益将其分别译为Happy Red Court和The Happy Red Prince。在英语文化里,green的意义与汉语里的“红色”文化意义更接近,而英语文化中的red给人产生一种血腥与暴力的印象。如:
      (1)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译文: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吗?(张培基等,1980:13)
      在上面的译文中,有人将其译成“你从我的眼里看得到绿色吗?”。事实上,我们不能死译,green在英语中有“欺骗”、“新手”等意。而green-eye则是汉语中的“眼红”之意。汉语中常说的“红粉佳人”、“红榜”,与这两个词意思接近的表达应该是a young beauty,honor board,与其颜色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人惯用“黄色”象征低级下流、有害人的身心健康的影视书画作品,以致有些学生看到yellow pages就理所当然地理解为“黄色书刊”,而实际上,英语中的yellow pages是指的分类电话薄。如果我们不清楚英语颜色的这些文化背景,在理解上就容易产生困难。
      2.1.2与动物有关的词汇
      中国人普遍认为“龙”是中国的图腾,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外国人则对dragon没什么好感,甚至把它看成是十分讨厌的动物。如表示某人很讨厌时,会说成“She is an old dragon.”。汉语里常说的“望子成龙”,如果我们将其译成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则会令外国人很不理解,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望子成龙”的含义,是希望其子女成为有用之材,则我们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将其译成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其次,dog在西方人眼中被认为是他们忠实的朋友,如:Love me,love my dog.表示某人幸运时会表达成“He is a lucky dog.”。而汉语中“狗”一般会有贬义,有“狗腿子”、“走狗”一说。另外,在汉语里,表示人的胆小,通常会用“胆小如鼠”,而在英语里则用as timid as a rabbit;当说某人很强壮时,会用“力壮如牛”,而英语里则用as strong as horse。如下面译文:
      (2)这是你自己的祖母。拜拜罢,保佑你生龙活虎似的大得快。(鲁迅:《彷徨》中的《孤独者》)
      译文:This is your own grandmother.Bow to her,so that she will protect you and make you grow up strong and healthy.(冯庆华,2002:24)
      在上述译文中,“生龙活虎”译成了“strong and healthy”,翻译这样的词语,主要的是要透彻理解其在源语中的文化涵义,然后根据情况进行直译或意译。
      2.2交际用语
      文化背景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会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邓炎昌、刘润清,1989:159)。如汉语中的“你吃了吗?”只是一种问候,却让外国人产生一种是要请他吃饭之意;对“你到哪里去?”这样的汉语方式的问候也让他们感到很纳闷。
      英汉文化差异在日常交际中,主要表现在“表扬”和“问候”等方面。当面对他人对衣着或所做出的成绩表示赞赏时,英汉表达完全不一样。请看下面的对话:
      A:Your skirt is very beautiful.
      B:Thank you.I’m glad you like it.
      C:你的裙子真漂亮。
      D:是吗?不过我不喜欢这颜色……
      如果将汉语的对话译成英语,则会让外国人一头雾水,这就是中西文化不同所造成的,中国人在对别人表扬时,总是用否定的回答来表示其谦虚。如中国人打招呼时惯用“你好”,“你吃过了吗?”。外国人打招呼时,初次见面用“How do you do!”,而熟人之间则用“How are you?”;在送别时,中国人喜欢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则回答“走好”或“慢走”,这就不能译成“stay here”或“walk slowly”。在英语国家里,他们道别时习惯用“Keep in touch”。
      2.3习语、典故
      语言习惯的不同形式是由不同的习俗、生活环境、人们的心理、表达方式和观察习惯形成的(欧阳小生、张建佳,2007:135)。习语的理解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
      我们一见到“银河”,就很容易联想到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相会,而英语中则称为the milky way。中国人对the milky way感到很不理解。其实the milky way源于希腊神话,是天后Hera给Hercules喂奶时所滴下的乳汁凝成的一条路。再看下面的句子:
      (7)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
      译文:青少年们不邀请鲍勃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人。(张培基等,1980:162)
      在上面译文中,如果不理解“wet blanket”这个习语的意思,就无法理解整个句子,“wet blanket”表示“令人扫兴的人”。同样,汉语中的许多习语更是让外国人费解。如我们常说的对事情有把握会说“胸有成竹”,若译成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就会闹笑话。其实,他们表达的意思是to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before doing something,与英文中的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意思比较接近。要想译好这些习语与典故,不充分理解其文化背景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的。
      3.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3.1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原著、英文报刊杂志或观看英文经典电影,有意识地涉猎英语国家文化,并且要注意多积累一些习语和谚语等。在词汇学习时,不但要掌握词的概念意义,还要了解其内涵意义和文化所指意义,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背景知识和外国文化礼仪。
      3.2有意识地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研究
      在对母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应有意识地将英汉两种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只有深入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避免文化冲突。在学习“Where are you going?”等句子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对比,他们就不会理所当然地认识这些句子的使用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3.3用英语思维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阅读,在阅读中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在阅读中获得习惯的表达。作为教师,要通过日常对话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体验比较真实的交际场景,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和模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语
      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帮助传达两种语言地信息,否则会造成交际阻碍甚至文化冲突。但中西文化冲突也已越来越体现于文化融合之中。现在两种文化均已接受“Long time no see.”这样的表达,在汉语和日常对话中已有越来越多的词语引进和借用,像Internet,DIY这样的词汇已经涌现到母语文化中。本文只是对英汉翻译中在词汇、交际用语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翻译方法等方面未作深入的探讨。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具备强烈的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达到翻译所要达到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建军.新编英汉翻译[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中国翻译,1998,(1):25-27.
      [5]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推荐访问:文化差异 英汉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