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如何学会把握人心 [把握评分标准 学会写作技巧]

    时间:2018-12-24 03:26: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为一项必考内容,它也必然有具体要求,以便客观公正地评分。于是,《考试大纲》便有了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基础等级的要求是经过严格训练和培养所能达到的,发展等级是考查学生的聪明才智。很多考生都苦于作文水平很难提高,多数教师也在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而绞尽脑汁,殊不知,“吃透”作文的评分标准,则可能会“投机取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基础等级评分标准中的几点谈一谈。
      
      一、切合题意
      
      高考对作文基础等级要求的第一条评分标准就是“切合题意”,它包括两方面的含意:1.所写作文要符合作文试题的要求,包括符合“话题”、“材料”和“注意”点三个方面的要求。对于一篇应试作文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作文就失去了考试选拔的意义。2.所写作文要在能够深刻理解命题人的意图的基础上,对题意进行深刻的阐释和挖掘。对于高分作文来说,这是必要的条件。要想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学会审题。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作文,都要细读材料,看清要求,抓材料的关键句,弄清话题,明确范围和主旨,做到放开的地方敢于展示自己,自主的地方能够体现自己的水平,限制的地方不越雷池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切合题意”。
      2004年吉林等地区高考卷要求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一位四川考生写了一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的文章,这里节选一部分:
      “人生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边甜甜的笑……”
      这篇作文在“切合题意”这一点的处理上十分到位。他读懂了材料,领会了命题人的意图,根据话题,阐释了自
      己的认识。
      
      二、内容充实
      
      所谓“充实”就是“充足、丰富”,它既要求文章的内容和材料数量上够用,又要在样式上“花样翻新”,既做到有充足的“米”可“下锅”,又做到新鲜而不雷同。
      数量上,一般考生是没有问题的,而在“花样”上则往往问题很多,这表现在很多作文出现材料“撞车”现象,举不出新鲜的事例。没有材料,写不成文章,没有新鲜的材料,写不出好文章,因此,平时就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积累。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习惯》,有一个考生选取了这样一个材料:一个小和尚经常用冬瓜练习剃头,每当练完后,总是得意地把剃刀砍进冬瓜里,然后再去做别的事,时间一长,成了习惯。有一次给老和尚剃头,一下子闹出了悲剧。这一材料虽小,却巧妙地说明了习惯是不自觉的或无意识的行为,十分新颖,得到了阅卷教师的青睐。
      材料的“新”不仅表现为“言他人之未言”,还表现为切入角度的“新”。据载,在宋代,主考官给考生出了一道绘画题:“深山藏古寺”。有的考生在崇山峻岭间画一座古庙,有的在茂密丛林中露出古庙的一个角,主考官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考生独辟蹊径:画面上高山、清泉,有一位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水桶。画面无“古寺”,但画老和尚就是为了表现“古寺”,这样,“古寺”也就真的“藏”起来了,真可谓匠心独具。材料的使用也是如此,只要切入角度“新”,分析有理,同样让人耳目一新。“负荆请罪”既可以说明廉颇知错能改,也可以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鸿门宴”既可以表现项羽优柔寡断,也可以反映刘邦的机智应变;司马迁遭遇“宫刑”,既可以说是遭受耻辱时欲图大事的隐忍,也可以理解为权势面前不屈的气节……
      
      三、中心突出
      
      1.抓住记叙文的线索,是做到中心突出的方法之一。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一种思路,是连缀文章材料的脉络,只有线索清楚,“言之有序”,才能清楚明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2.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
      写文章离不开材料,犹如建房子离不开砖瓦一样。但要选择什么样的“砖瓦”才能“盖”出最中意的“房子”呢?那就是符合题意的材料。那些与题意无关的材料,即使十分生动有趣,也要毫不可惜地舍弃。
      3.学会分析。
      分析是让材料和中心产生紧密联系的必要的过程,是让读者接受作者思想感受,产生感情共鸣的过程。文章不是材料的堆砌,不是越多越好。没有得体的分析,也就割裂了材料和中心。
      4.点明中心。
      一篇文章总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只有易于别人正确地把握,才能易于准确地评价,因此,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应以点明旨意为好,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用中心句的方式,或借人物之口言明。

    推荐访问:评分标准 把握 学会 写作技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