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对美国平民主义的重新解读

    时间:2021-07-06 08:01: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经历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从农业国家迅速转型为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大国,由此也引发了内战后美国社会新一轮的变革。起源于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的平民主义者运动(Populist Movement,又称人民党运动)就是这一时期意义深远的社会政治运动,并直接影响和推动进步主义改革年代的来临。平民主义者运动因其涵盖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诉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美国学界对这场社会运动的看法抱有许多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评论。自新政时期以来,每隔数十年就会有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对运动的起源、过程和历史地位进行重新阐释。
      2007年,美国史学界后起新秀查理斯·波斯特(Charles Posted的《平民主义者的远见》以下简称《远见》),挑战了著名史学家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对运动的论断,继承新左派史学对运动的文化研究,并从思想意识角度对平民主义者肖像群做全景式的梳理,肯定其对美国政治和社会产生积极而深刻影响的改革运动。该书获2008年度美国历史学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OAH)的弗里德里克·J,特纳美国史著作奖和美国史学最高荣誉的班克罗夫特奖。
      
      一
      
      研究社会运动的起源和发展,首先要界定构成参与该运动的核心人物群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利益主张。美国学者对平民主义者运动的看法分歧,也正是从“何谓平民主义者”展开的。其主要的研究范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进步主义史观、社会行为科学理论和新社会史观。
      20世纪30年代进步主义史学观占据美国史学界主流思潮,以史学家希克斯(J0hn D.Hicks)为代表的学者视美国农场主联盟为平民主义者的中坚力量,强调农场主阶层与东部工商业精英的二元经济利益冲突,后者对前者的经济剥削和压迫导致前者在政治上的激烈反应,成为运动勃兴的主要成因。进步主义史学者认为平民主义者继承美国历史上的杰弗逊传统,通过政治斗争的方式反抗经济垄断并捍卫个人经济利益,是进步民主观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对进步史观提出质疑,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改革年代》中运用社会阶层理论分析指出,世纪交替中的美国中西部农民群体因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迅速滑落产生严重的地位焦虑症,他们自发组织起抵御代表工业文化的东部城市文明,歧视和反对外来移民,支持贸易壁垒等激进的保守主张。在霍夫斯塔特的笔下,作为进步主义运动前身的平民党运动实质上乃是“向后看”的变革运动,是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政治象征。
      霍夫斯塔特对平民主义的负面看法影响深远,激起历史学者间的热烈辩论。但在这场辩论中,历史学者大多忙着破除霍夫斯塔特的地位革命论而无暇对平民主义者运动做出深度与广度兼具的挖掘。到了1960年代,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E.P.汤普森运用物质一文化研究模式的影响下,有学者开始从新社会史角度挖掘平民主义者思想意识的根源,拓展通常意义上的平民主义者形象。新左派史学家劳伦斯。格什温(Lawrence Goodwyn)在《民主的希望一美国的平民主义时刻》中,把平民主义者刻画为被东部精英阶层所扼杀的大众民主改革运动的先驱和牺牲者。还有学者从批判当时美国社会物质进步观的角度来定义。各派学者尽管对这场运动的性质有不同的意见,但对其不从属于现代社会和缺少现代性的认识,却也殊路同归。
      美国史学界一般认为,19世纪末以来美国迅速发展的工商业带动美国经济的迅猛提高,在美国中西腹地的农业地区和农业居民却无法分享到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相对封闭和滞后的交通信息手段和保守的文化宗教信仰,中西部和南部农民被视为东部工业化时期副作用的受害者。换句话而言,现代性并没有波及到广大的农村地区。
      波斯特则在《远见》一书中对这些“共识”发起了挑战。在导言部分他指出,19世纪末期平民主义者所处的环境并非我们通常认识的传统社会,乃是高度商业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平民主义者所代表的中西部和南部农业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和地区思想间差异很大。部分学者把边疆地区视作农业社会价值守护者的浪漫化描述加重了这一错觉。
      波斯特指出,美国农业阶层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在忍受资本市场和全球化的货币不公正待遇后才奋起抵抗,恰恰相反,农业阶层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现代性带来的对农村未来发展的双重影响,认识到这种转变需要农业阶层自身内部进行变革。现代性对19世纪的美国农民阶层而言,是技术迅捷发展和交通运输手段升级带来的对世界市场的重新认识。现代化发展中美国农业的特点在于很早就面向跨大西洋资本流动体系和全球化的要素市场。平民主义者占主导的乡村早已形成较成熟的商业运作体系,依附全球市场而展开活动。技术上的创新,铁路系统的辐射效应与边疆地区经济过密化的发展,把零散的农村社区联系在一起;新的农业耕种技术,采矿业和地区城市中心的形成,对中西部农村的示范效用明显。例如,一位在加利福尼亚州种植甜橘的果农关注的,不仅仅是果园的生长情况,他需要时刻了解近阶段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运输价目表和芝加哥,利物浦等地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指数,从而判断自己的资本投入能否获取利益。
      现代性还带来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新式大众沟通模式,新的大众传媒,如廉价报纸和期刊,邮政购物手册的诞生,促进乡村世界的人们开始关注消费资讯,商业新闻和来自华盛顿的政治新闻。波斯特指出,以往的研究往往忽视了作为人民党前身的农场主联盟改革者和知识分子的言论空间,这些潜在因素对平民主义者价值观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
      现代性同样对平民主义者的政治话语产生影响。从历史语境出发,波斯特指出以农场主联盟为代表的平民主义者的政治观点力图保持非党派特性,政府为商业服务变成政治参与的最高诉求。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众语言的修辞上往往有双面特性。一方面,平民主义者运动具有天然的民众政治倾向,草根性质浓厚。农场主联盟会员支持杰克逊式的政治话语,反对政治精英化、置疑联邦权力和维护个人自由。另一方面,平民主义者向往的商业政治,诉求国家积极干预的急迫使得他们对自由的内涵做出新的含混的解释。这两点看似矛盾,其实有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就平民主义者而言,自由的话语在于它辞令的可通约性,因为实际政治并非政治理论那般需要精准的描述。
      
      二
      
      为了准确把握平民主义者的现代特征,波斯特分别以农场主(Farmers)和平民主义者(Populists)两大部分共8章节进行研究。在第一部分中,该书以农业改革与联盟的缘起,技术与现代教育,社会性别意识和女性独立、农业合作主义的兴起为四章,具体论证具备现代意识的农民阶层的商业一政治观的形成。在第二部分平民主义者专题里,作者延续第一部分的历史背景,着重论述具备现代性思维的平民主义者在商业一政治组织、第三党运动(人民党),种族与社会意识(南部黑人问题)、与劳工

    推荐访问:美国 平民 解读 主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