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时间:2021-07-03 20:00: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国际政治理论有四个基本来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国外国际政治理论的引进与吸收、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光大、当代独立的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衡量必以后二者为标识。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概述中国国际政治理论中国特色与中国学派的建构历程。笔者认为,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出现了哲学路线、外交史路线、政治思想史路线、国际关系理论路线等四种探索路径。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根基尚不坚实,研究缺乏原创性、科学性、独立性,还未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理论话语体系。面向未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即确立中国重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实现独立的理论创新,为建构更有解释力的中国国际政治理论做出贡献。
      关键词:国际政治 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 中国学派
      中国的崛起与世界的转型并行,推动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心。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随着中国时代的来临,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成为一种现实的诉求,而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思想理论呈呼之欲出之势。
      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基本与改革开放相同步。中国从闭关锁国走向改革开放之时,正是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在国内悄然兴起之际;中国逐步扩大改革开放之时,也是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取得长足发展之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从单一的国家间关系研究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研究领域。此间中国国际政治学界深刻认识到,建设中国自己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不仅是理论发展的必然,也包含着现实的必要性。自1987年起,诸多学者强调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国特色”;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不再聚焦于“中国特色”的争论,转而致力于“中国学派”的建构,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变得愈加规范与厚重。目前,进入快车道的中国国际政治研究正面临新的发展瓶颈,即如何回归到中国重心,将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突破对西方国际政治理论范式的模仿与追随,开创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新图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际政治思想
      在当今世界,每一个具有悠久思想文化传统的国家都对人类共同的思想遗产有所贡献,同时也都分享着人类的思想遗产。一个国家的国际政治思想理论本质上带有对全人类终极关怀的性质,但必然植根于该国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无不带有其自身文化的特质。当前的国际政治主流理论多以西方经验为圭臬,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难以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本质。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拥有悠久的、长达几千年文字记载的完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构造与发育,不能脱离几千年的历史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中国古代先贤的政治思想中汲取营养,丰富现有的国际政治理论,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中国国际政治学界自主性意识的增强提高,从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中挖掘资源正日益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建构应基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哲学理念上,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崇尚人与自然、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生。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构成了中国传统国际政治思想的精神内核,塑造了中国传统国际政治思想包容共生的本质特征。以此为基础,中国形成了“德政”、“中庸”等政治思想和以“和”为中心的外交哲学,并体现出“和而不同”的国际政治思维。
      在政治理念上,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这种理想倡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政治法则,强调“周济天下,而无过”的政治诉求,塑造了中国传统国际政治思想开放包容的特质,反映了中国人对世界秩序和人类福祉的终极关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可相应地为国家的行为准则提供规范。
      在利益观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兼济天下”,反映了朴素的共同利益理念。与西方殖民者开疆拓土、强使落后国家屈服的做法不同,朝贡体系的形成以周边地区对与中华文明交往的巨大需求为内在动力。该需求不仅来自周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崇仰,还源于在与中国“厚往薄来”的交往中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对中原王朝的政治承认和由此产生的中源王朝的政治保护所带来的地区和平秩序。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利”理念,到“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及最近倡导的正确“义利观”,均体现了共同利益在中国国际政治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对国家利益的出发点、战略与策略的考量和操作等“都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有其永久性和普遍性。”
      在安全观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不主张武力征服,而是崇尚道德和文化感召的作用。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尽管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对周边国家的核心优势地位,但从不崇尚武力征伐的作用。
      在战略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不战而胜”、“以战止战”、“上兵伐谋”的境界,统一、安定、和平始终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主旋律。战略的底蕴和根基是思想文化,而道德主义则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重要品格。“道德判断介入中国传统暴力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德轻利倾向,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若星空,涉及国际政治思想的具有重大价值的论述不胜枚举,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系统总结。
      二、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思想
      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思想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同时又有所处时代和国际环境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演变,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典范。可以说,丰富的国际战略、外交思想是中国建设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思想源泉。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思想,最根本之点在于其战略思维。建国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中国,面向全球,以中国的视角观察和判断世界局势的变化,始终将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置于首位,同时又体现出放眼世界、关注全人类命运的情怀,始终把中国前途与人类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全人类共同体的理想和胸怀。概言之,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荐访问:中国 学派 特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