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传统道德教育内涵的当代解读与传承:以宋代理学为例

    时间:2021-06-19 20:03: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道德与美德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两宋时期文化高度繁荣,儒家思想也发展到新的高峰,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等众多流派。其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有:士人们秉承儒家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心系国计民生,具有鲜明的入世精神:他们注重内心涵养,敛情约性,崇尚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倡导力学苦读,追求诚明直谅、文章德行双馨的人生目标;孜孜以求儒学的风范、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给我们当代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借鉴依据。
      [关键词] 道德教育;内涵;文化渊源;宋代;理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理政方略。在多次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都强调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形成全民主动参与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2013年2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四个讲清楚”的民族文化根基论述,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重申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014年10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学习时,他强调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要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这些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判断,其中,对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如何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等论述,都是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总体上思想开放、文化繁荣、学派林立的宋代,当时的广大有识之士——士人阶层秉承儒家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心系国计民生,具有鲜明的人世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我们的当代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宋代士人崇尚“朝闻夕死”、安贫处约、不慕荣利的人生目标,孜孜以求儒家和理学的风范,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具体实践方法与途径上,他们注重内心涵养,敛情约性;倡导刻苦读书,通过力学达到诚明直谅、文章与德行双馨的充实之美,追求理学“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啐面盎背”①的内在心性超越。因此,当代学者认为:“宋人的人格理想建构中特别倾向于道德自律与品格自尊,社会伦理责任与个人自由意志,理性原则的操守与处世应物的圆通,道义精神的刚方与个人意志雅适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渊源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注重个人与社会,理性与感性之统一的传统精神,同时也是宋以来封建士大夫社会地位和伦理责任提高之现实的反映。”②此论甚当。
      审视身处南宋中下层的文学家兼理学家士人赵蕃,其生平和对道德人格的自我约束与提升过程,就鲜明地表明了两宋道德教育的内涵与实践途径。赵蕃毕生孜孜以求于理学的风范,渴望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朱熹称赞说:“昌父志操、文词,皆非流辈所及”③,对赵蕃的文章德行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以道自任,奉儒守家:对儒家之道的尊崇与追寻
      赵蕃终身以道自任,奉儒守家。他毕生都在努力学道,践行孔孟儒学的要义,注重内在修养和道德境界的提高,从未沾沾自喜过。他是这样介绍自己作为理学家的全家福成员的:“素仰儒先德,兼闻内助人。齐家真有道,相敬俨如宾。女已节义著,儿仍经行醇。他年书附传,落落众星陈。”(《自作》)除了他本人平素一贯仰慕先儒的德行,他贤惠的妻子齐家有道,夫妻相敬如宾;他引以为骄傲的还有儿子经术和品行醇正无杂,女儿也以良好的节操与义行被人称道。这俨然是一个契合儒家道德礼义的家庭,也是赵蕃努力践行理学道德伦理规范的成果,可见他奉儒守家之本分与虔敬。
      他仰慕与追求的人生目标非常高,甚至高得遥不可及。他希望自己在道德上成为大禹、后稷与颜回那样的圣贤:“禹稷与颜同”(《俞孝杨殖斋》),所以,他终生孜孜以求于理学的风范,其《期斯远不至,登溪亭有怀并属云台刘先生三首》云:“戚戚重戚戚,有抱不自释。问余何所忧,学道不早力。悠悠复悠悠,头秃颔须白。先圣有遗言,朝闻死可夕。矢诗道其怀,庶获师友益。”这是赵蕃写给志同道合、同样隐居不仕的挚友徐斯远与恩师刘清之的一首诗。他想到自己敬爱的老师和心灵相契的朋友,却忧戚之情萦绕心头,久久难以释怀,就是因为他们心灵契合的内在基础是践行儒家之道。在诗中,他感慨自己年轻时没有勤力学“道”,年老时似乎只能抱憾终生了。但是,他冥冥中想起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至理名言,觉得应该珍惜有生之年、及时抓紧现在的时光,去追寻儒道与天理的真谛。
      这种对时光流逝、求道不止的感慨,赵蕃诗中经常自然流露出来。他写给好友潘友文、潘友恭的诗中,不仅关心他们近期的学问进展,也表达了逝者如斯夫的困惑与释然:“斑鬓惊催老,青衿悔负初。朝闻夕可死,何敢废居诸”(《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余惟素贱贫,学晚仍废惰。念将求岁余,
      ①[宋]陈亮:《陈亮集·又甲辰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78页。
      ②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61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4《答徐斯远》,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579页。要必取日课”(《次韵潘端叔送行二首》),这些言辞恳切的话语,表现了赵蕃对谦逊质朴的儒家传统品格的不懈追求,陆游也曾说他“力学好修,杜门自守”①。他赞赏友人“文章能合道”(《呈审知》),又说“箪瓢岂非福?天理元自均”(《论诗寄硕父五首》),可见他奉守的儒家之道或天理,就是儒家所尊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道德修养和行为标准,也即士人阶层赖以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准则。正如其诗学和人生的双重老师曾几所言:“学问直须富有,文章政要深藏。玉在山中辉润,兰生林下芬芳。”②在实际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努力践行的。虽然已经年近五十,但是赵蕃对自己的学养并不满足,于是前往拜访朱熹为师:“至于年垂知命,自视欲然,更往受学于文公朱先生。”③他对朱熹及其理学思想怀着虔诚与崇敬之情:“学道终期世勋业”、“白头下士重来拜”(《呈晦庵二首》),他毕生践行儒家的道德人生境界,养成了安时处顺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悠游不迫的从容气质,所以刘宰赞扬他“貌恭气和,无月下敲推之势。神清骨耸,非山头瘦苦之容。”④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为例 理学 宋代 传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