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一部渗透道德教育精神的文学研究专著

    时间:2021-06-19 20:00: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从道德教育精神层面看,《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在阐述朱熹文学思想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浓浓的道德教育气息,这既显示了朱熹文学思想之真实面目,也使得朱熹的道德教育精神更容易被读者感知和接受。
      [关键词]朱熹;道德教育;文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9-0017-02[ZW(N]
      [作者简介]时名早(1971—),男,江苏淮阴人,硕士,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副教授。
      一、简介[HTSS]
      李士金教授以十年之功所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3年11月出版。细细阅读全文,我们能够感受到书中渗透的浓厚的道德教育精神。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大家,他的文学思想与理学精神息息相关,研究他文学思想的专著透出浓浓的道德教育气息也许并不奇怪,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能够在阐述朱熹文学思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既显示了朱熹文学思想的真实面目,也使得朱熹的道德教育精神更容易被读者感知和接受。
      二、内容概述[HTSS]
      第一章研究朱熹《诗经》学,揭示了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对国家、民族、社会健康发展之高度关注。[1]14这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和心胸,让读者理解了大贤关注国家民生的思想。这种自然的道德思想渗透要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更有效果。“淫诗说”是朱熹诗学中一个很敏感的关于男女关系的道德问题,八百年来,许多研究者为此争论不休。本书作者独辟蹊径,深刻理解朱熹“淫诗说”的道德规范意义,洞察朱熹“淫诗说”的深远用心。[1]17-18确实,对于情感关系,决不能单单从个体的欲望来判断是非,应该从社会整体的和谐关系来考虑其合理性。一般人以为朱熹是道学家,是道德说教者,他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朱熹反对官员腐败,甚至勇敢地揭发腐败官员唐仲友的贪赃淫乱不法行为,而对于正常的男女之情是理解和支持的。[1]30本书许多辩证分析使得朱熹的道德教育更容易被年轻人所理解接受。
      第二章研究朱熹的楚辞学所渗透的道德教育观念主要与屈原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有关。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核心课题。如何更好地让青年学生理解爱国与爱家、爱国与爱己的关系是难题之一。因为个体利益不可忽略,否定个体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很难被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但说到底,人人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本书在阐述朱熹《楚辞集注》的时候,对这一课题有着十分精辟的理解。[1]72青少年阅读这样的书显然既能增长文学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科学的爱国道德的熏陶。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趋向美善。封建社会中悲剧不断正因为善人少而恶人当权。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得人人追求做君子,行正道。显然,每个人的道德教育应该受到重视,这既关系到国家社会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素养水平,关系到各个阶层的沟通交流协调能力。
      第三章论述朱熹研究文学时代变化,[1]113从中可知文学作品必然反映一个时代的道德风气。而一般的文学研究专家则很难像朱熹这样的理学大家如此关注国家社会道德问题。朱熹批评韩愈、苏轼诸大家,往往多从义理出发,批评他们做人道德问题,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作家,如果用理想主义的标准来衡量,在道德上也是有缺陷的,并会反映到他们的作品中去。朱熹对欧阳修评价很高,但对欧阳修晚年的颓废表示不满;对曾巩这样的大作家很偏爱,却照样批评他“无根本功夫”,其缘由也多因深层次道德问题;对大文豪苏轼批评更是尖锐。[1]150-151本书阐述朱熹对于大作家道德深层次的批评很有价值,对于提高读者的道德水准和审美能力极为有益。在朱熹看来,德者,得也,义理得之于心者也。倘若不能得之于心,将混淆义利关系,影响世道人心。朱熹批评历代作家作品特别关注其品行道德,当他把欧阳修与范仲淹加以比较的时候,显然更欣赏范仲淹,说:“范文正公好处,欧不及。”可见,他对范仲淹文章的“和气”的赞赏,渗透着对作家的道德评价,本书在这方面的阐述细致入微,读者从中能够获得很多启发。
      本书后三章是研究朱熹文学思想理论体系,在具体论述中仍然渗透着社会人生哲理之道德气息。比如第四章论及《伯夷颂》思想内容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武王的“万世标准”,一方面是伯夷、叔齐的“特立独行”。从人生价值取向看究竟谁是谁非呢?这是个复杂的高层次道德规范问题,朱熹认为二者都是对的。本书阐述认为,圣人经天纬地,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思想行为很难被大多数人理解。武王革命救民于水火实在是天理自然,伯夷叔齐特立不顾,也是天之所命为后世作光辉的榜样。君臣之义既不能不顾,天理流行又不可逆转,所以只能各行其是,各遵良知,各成其仁。[1]183武王救民于水火之中是现实政治之大德,伯夷叔齐忠心不改、始终如一是忠臣信义之真理,都是人生行为最高的道德楷模。从这一对于道德规范的深层次理解,可知程朱道德哲学决非空洞的说教,而是蕴含无穷义理的思想宝库,值得后学认真考察研究。本书第五章论述朱熹广义创作思想,其中同样自然流露出很强的道德意味,比如剖析韩愈写作心态亦体现朱熹重视道德人品。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极大,但在朱熹看来,他的写作仍然受到其道德涵养的局限,在上宰相书中出现了差错。本书作者对此作出了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个人道德涵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复杂的心理变量,道德修养在关键时刻会受到严重的考验和挑战。本章论述朱熹对于时文的批评实际上关涉整个时代道德风气,知识分子为名利所牵扯,使得整个社会道德滑坡,世风日下。本书认为的“朱熹批评时人形式主义写作风气,意在国家社会”[1]238,是很符合实际的结论。从本书的研究可见,朱熹批评时文的胸怀境界、思想深度超过了清代的著名小说《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本书的阐述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进行道德反思内省具有促进意义。本书第六章是朱熹文学理论专题研究,自然流露出对于人类生命的终极道德关怀,比如本书认为朱熹文气论深刻意蕴的本质在于提倡文章文学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服务,他赞扬和欣赏丰富多彩的诗文风格,尤其重视文章文学的和气,目的也是为了文章文学能够更好地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人民的整体道德素质与文化水平。[1]330这些崇高的境界不是作为政治道德的传声筒故意表达出来,而是在阐述朱熹文学思想过程中自然流露的道德境界和高尚情操,正因此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更容易感染读者的心灵。
      三、内容评析[HTSS]
      当然本书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比如作者于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多作正面的同情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已如上述,但是本书对朱熹道德教育价值的封建思想局限未作任何分析,似有不妥;再如朱熹理学有特定的时代思想背景,本书对朱熹理学思想赞扬备至,究其本质而言固然有深刻意义,但对于其时代局限性理应做出阐释或者说明,而本书作者无条件地崇尚理学,难免有溢美之嫌。
      总体看,阅读《朱熹文学思想研究》能够使读者在愉悦的文学审美活动中自然受到道德精神的熏陶,这也许是此一文学研究专著与许多著述的最大不同,却是本书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和价值的特性。这一特征与朱熹平生最重要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在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如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朱子解释说:“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2]49在解释《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时,朱子云:“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3]17这与本书所阐述的“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的观点完全一致。一个人首先必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朋友有信,仁民及物,这是立身之本,在这样躬行而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广泛阅读研究思考“诗书六艺之文”。[2]49换句话说,倘若根本的道德问题不解决,不能修“行”正道,而却奢谈诗书六艺文章,显然是弃本逐末、背道而驰。《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一书中自然流露出来的道德教育思想与《四书章句集注》完全吻合,不但值得爱好文学的青少年阅读,也可以作为一般道德教育的参考书。
      参考文献:
      [1]李士金.朱熹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朱熹.中庸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86.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专著 渗透 精神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