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和而不同”: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践分殊与经验会通

    时间:2021-06-13 20:04: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社会工作在转型中呈现出民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草根社会工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权力本位、行政逻辑主导的民政社会工作是计划经济时期权威主义传统的延续,权利本位、专业逻辑主导的专业社会工作是全球化时代西方中心主义的散播,关系本位、实用逻辑主导的草根社会工作是转型社会儒家家族文化传统的回潮。正是社会工作三重实践形式之间的彼此分离、三类社会理解的相互对立和三种价值理念的深度碰撞,造成当下特有的“社会工作现象”。摆在中国社会工作面前的最大任务,在于理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通中国经验与国际通则之间、本土文化与西方话语之间、传统惯习与现代潮流之间的沟通屏障,在对话和整合之中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经验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分殊;经验会通;和而不同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6—0109—06
      
      在中国社会语境中,社会工作并非助人自助如此简单,它与宏观社会结构变迁、政治意识形态诉求绑定在一起,承担着辅助国家政权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总体性功能。因而,理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运作逻辑,不仅应植入一种小切口的细致入微的凝视眼光,更应具备一种宽口径的覆盖全局的整体意识。在这种自觉意识支配之下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底蕴,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对于社会工作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激活和释放了政府救助之外的民间因子,使社会工作实践形式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繁荣局面。但是,这种繁荣背后为何表露出日益明显的悖论?如何整合不同实践形式之间的分歧?这些难题的破解事关中国社会工作的模式建构和未来走向。本文试图以一种“历时与共时交叉”的洞察眼光,站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全景视角,运用“横切与纵剖兼顾”的研究方法,实现对社会工作分化与整合的深度解读。
      一、纵观历史: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分析
      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纵深层次,需要投入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这无论是对深度把握社会工作实践的展开方式和运作逻辑,还是对准确总结社会工作本身的发展经验和历史局限,都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少社会工作的文化基础和实践传统。如果不从现代意义和专业属性论之,那么广义社会工作的思想与实践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但就社会救助领域而言,在中央集权体制下,政府一以贯之地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承担着无限责任,民间力量摘要:中国社会工作在转型中呈现出民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草根社会工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权力本位、行政逻辑主导的民政社会工作是计划经济时期权威主义传统的延续,权利本位、专业逻辑主导的专业社会工作是全球化时代西方中心主义的散播,关系本位、实用逻辑主导的草根社会工作是转型社会儒家家族文化传统的回潮。正是社会工作三重实践形式之间的彼此分离、三类社会理解的相互对立和三种价值理念的深度碰撞,造成当下特有的“社会工作现象”。摆在中国社会工作面前的最大任务,在于理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通中国经验与国际通则之间、本土文化与西方话语之间、传统惯习与现代潮流之间的沟通屏障,在对话和整合之中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经验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分殊;经验会通;和而不同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6—0109—06
      
      在中国社会语境中,社会工作并非助人自助如此简单,它与宏观社会结构变迁、政治意识形态诉求绑定在一起,承担着辅助国家政权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总体性功能。因而,理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运作逻辑,不仅应植入一种小切口的细致入微的凝视眼光,更应具备一种宽口径的覆盖全局的整体意识。在这种自觉意识支配之下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底蕴,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对于社会工作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激活和释放了政府救助之外的民间因子,使社会工作实践形式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繁荣局面。但是,这种繁荣背后为何表露出日益明显的悖论?如何整合不同实践形式之间的分歧?这些难题的破解事关中国社会工作的模式建构和未来走向。本文试图以一种“历时与共时交叉”的洞察眼光,站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全景视角,运用“横切与纵剖兼顾”的研究方法,实现对社会工作分化与整合的深度解读。
      一、纵观历史: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分析
      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纵深层次,需要投入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这无论是对深度把握社会工作实践的展开方式和运作逻辑,还是对准确总结社会工作本身的发展经验和历史局限,都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少社会工作的文化基础和实践传统。如果不从现代意义和专业属性论之,那么广义社会工作的思想与实践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但就社会救助领域而言,在中央集权体制下,政府一以贯之地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承担着无限责任,民间力量到了清末、民国时期才在战乱频发、政府羸弱、秩序紊乱等社会控制松动的“裂隙”中成长起来,为本土社会工作的萌芽培植了社会土壤。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形成了“国家整合社会、政治超越经济”的总体性格局,建立了政府统筹、计划配置、单位承办、城乡有别的社会福利制度。民政社会工作成为福利体系中最具实践性的部分,社会工作福利资源的汲取和输送主要依赖于政府民政系统、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和福利组织,政府是社工救助“首要”且“唯一”的组织运作者。从实施标准、实务方法、实践过程来看,民政化社会工作呈现出“行政主导、身份本位、群众路线、依次展开”的差序格局,即居于核心地位的社工服务人群是政府行政人员及公共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此为圆心向外扩展,依次包括国企职工和一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集体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城镇其他类型就业者和非就业居民,最后扩展至广大农民。①其中,人们获取福利资源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和程度,取决于个人和家庭的阶级出身和职业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福利的社会化运营和多元福利的生活化实践,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实务创新营造了十分难得的社会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面对急剧的结构性变迁所导致的大量社会问题和潜在社会风险,继续依托政府“一手包办”和行政“刚性运作”的社会工作模式,已经无法及时回应变迁的社会需求,也难以有效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维护合法地位的多重考虑下,中国政府参照欧美、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启动了以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建设的战略,强势推进本土社会工作发展和多元福利体系建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专业社会工作的教育和实践得到恢复发展。现今,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已逾220所,每年招收及毕业的学生均在万人左右,社工价值理念、知识技能的教育普及得到了长足发展;社工专业师资培训、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理论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渐深化;相关教育协会、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广泛建立,为社工专业教育奠定了组织基础;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变,为社工实践创造了必要的发展空间,实务领域业已形成社区服务、司法矫治、老年和残疾人服务等工作内容。

    推荐访问:和而不同 会通 社会工作 中国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