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改革对策要论

    时间:2021-06-08 16:02: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着培养目标大致类同,忽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单一的政治学或管理学类课程设置取向等现实困境。本文认为,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应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授课手段等领域大力加强改革和突破力度,重点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自身优势特色培育。
      关键词 民族院校 行政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于翠英,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府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3-231-02
      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承担着为民族地区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公司企业等输送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同时,作为教学科研载体的民族院校也担负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改革的任务,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的现实困境
      目前,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类别、培养理念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培养目标大致类同,并无突出的培养特色。当前绝大多数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为:“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这种表述的致命弱点在于:对行政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含糊不清;对行政管理人才专业定位和培养特色不清晰,有泛管理之倾向。况且,这本身与其他高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无本质差别,自身特色与优势并无展现,具体在未来就业方面更无竞争力可言。实际上,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所开设的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逻辑衔接;同时,课程体系中学位级别不同的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层次性。各层级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简单重复,逻辑不明晰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是过于广理论、宽领域,忽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其他高校相同,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所授课程涵盖了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行政学等多部门、多领域,体现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强烈愿望,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人才培养模式陷于这广理论、宽领域之瓶颈,既无法摆脱现状,更无法超越自我而有所创新和突破。民族院校由于过分注重学术理论课程设置及理论传授,行政管理类应用实践环节建设(社区实践、牧区实践、基层实践等)并未进入到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这种培养模式也极易导致学生只讲抽象的理论,客观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量化思维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或者进一步深造。
      三是过于单一的政治学或管理学类课程设置取向。从目前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民族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看,很多行政管理类课程并不是从行政管理学的人才培养要求出发设置课程,而是从民族院校已有的师资队伍现状去安排课程或删减课程,表现出人才培养体系的功利性和随意性,缺乏长期体系化的规范性指导行动纲领。同时,与其他高校一样所开设课程体系中政治学类课程所占比重比较大,“实际上反映了我国行政管理学教育存在着的政治学取向或者行政学范式依附于政治学范式的取向”。就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而言,似乎并未理清自身专业设置的真正价值归宿及未来在整个社会体系当中的使命作用,以至于人才培养计划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的整改怪圈,而始终难有特色和突破。
      四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偏差带来培养人才的误区。当前一些民族院校为了保证并扩大招生规模及人数,出于袒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盲目跟随社会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和办学理念,并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定为:会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外语能力强、口语表达流利、公文写作熟练等,至于公共管理类业务、社区类行政业务、电子政务等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是退居次席或干脆只字未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免“全而杂”,并不能造就一批业务能力过硬、专业能力实用的行政管理类人才。对非本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占据了学生太多的课时学分,不但造成了投入与精力的无端浪费,也使得专业优势变成了就业劣势,不得不说,这也是当前造就一大批类同化过剩人才的一大诱因。
      二、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特色培育
      要使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引向科学发展的轨道,应在优势特色课程的培育及实践方面进行深入切实的改革。
      一是立足于民族地区实情的行政管理专业类课程的培育。这是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终极目标和立足点,也是课程体系更新改革的重点难点。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类人才的培育既要立足于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变化,又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循序渐进式的逻辑规律,避免大起大落的闭门造车或扬外贬内。为此,本文认为,作为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课程应结合民族地区对行政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要求,试点开设民族地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民族地区人才测评、民族地区政府政策分析法、民族地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课程,每年可按适当比例要求增减此类课程,如每年要淘汰5%左右的课程,增加9%左右的新课程,以求形成良性互动的专业课程淘汰机制。
      二是重新定位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鉴于以往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大概括性、弱专业化的弊病,应将其定位为:能够为民族地区政府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提供专业基础夯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本身能够有效摆脱传统行政管理专业“大杂烩”式的全能型人才理念,能够为民族地区的政府发展和社会发展持续提供合格实干的公共管理者和公共服务者。具体来说:其一,本专业主要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机关、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机构,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培养专门人才,既要跨越为行政机关培养人才的狭隘定位,又要避免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培养管理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的泛管理的倾向;其二,专业建设应弱化浓厚的政治学色彩,增强本专业独特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注重实践环节的特色与创新;其三,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公共服务意识,专业建设并不排斥跨学科性、综合性和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平台,赋予学生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行政管理 对策 课程设置 院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