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蒙古族传统宗教信仰中的生态内涵

    时间:2021-06-05 04:01: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将挖掘蒙古族传统宗教信仰中的生态内涵,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其传承、借鉴于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过程中。本研究对内蒙古草原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宗教信仰;生态内涵;传承与借鉴
      古代蒙古族之所以能树立优良的“生态道德”,长期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非常大,极大受益于信仰的教化。蒙古族传统宗教信仰所蕴含的生态内涵,清楚阐明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原理。
      一、蒙古族藏传佛教中的生态内涵
      佛教诠释自然与生命时披着一层神秘的外衣,但其所蕴含的生态内涵也显而易见。首先,佛教生命观认为“万物皆有佛性”,一阐提皆有佛性,不仅限于人类,而是宇宙间一切生灵都相互平等。其次,佛教“万物一体”的自然观,认为生命主体对大自然的召唤应当做出正确回应,因生态环境与生命主体乃是不可分割统一整体,所有生灵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都源于自然,人类绝不可盲目地将自身利益置于大自然之上,一切生灵应当反哺自然、顺应自然。自然万物相互促进、互相制约、共生共存,且与大自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顾全生态系统整体,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宇宙万物都有尊严性,包括自然界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如果人侵犯了它的尊严性,就等于侵犯了我们自身的尊严性。”[1]佛教否定人类伤害任何一种生命体包括动植物的权利,认可所有生命体的尊严,残害生命意味着悖逆自然规律。佛教所呈現出的泽被草木、慈悲为怀、因缘法则、对整体性的探讨都包含生态哲学,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最后,“放生”、“护生”是佛教主张的善行,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杀生”是佛教第一大戒,这一生命实践是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佛教的根本观念,自然万物共生共存的一系列观念进而形成。
      二、蒙古族萨满教中的生态内涵
      蒙古族的游牧文明衍生出了萨满教这一特殊宗教。对蒙古族先民来说,大自然有着双重威慑力,一方面,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时刻威胁他们的生命,使他们感到恐惧。而畏惧神秘必然引起顶礼膜拜,萨满教由此应运而生。在古代蒙古社会,萨满教包含的生态内涵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萨满教的自然崇拜,虽然具有一定盲目性,但其发挥的生态保护作用毋庸置疑。萨满教反映了人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顺应自然的渴望与举措,如它“万物有灵”的信仰。首先,蒙古族古时将山川尊为神灵,这种圣山观念将在无形中使人们产生对山川野岭的敬畏感,从而得以保留山的完整性。崇神观念扎根于人们心中,有助提高自然生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生态环境因此免遭破坏。其次,祭拜水与火,将其视为圣洁的象征。在蒙古族看来,水与火是清洁的象征、生命的源泉,这种观念起到保护水资源的积极作用。火能净化环境、还起到防止疾病传染的作用,这些禁忌从客观上,变相成为萨满教维持环境清洁干净的良好措施。再次,萨满教神灵崇拜中有动物崇拜。正是对动物怀有的恻隐之心,使人们由衷地爱惜、不滥杀动物。比如,祭拜狼,狼是蒙古人的图腾,蒙古人认为狼与蒙古人有血缘关系。即便狩猎也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禁猎区、禁猎日等特殊规定。此外,有禁止乱捣火堆、火上烧不净之物、往火上泼水等一系列禁忌,可以有效防止草原荒火的发生。最后,地神崇拜与天神崇拜尤其突出萨满教对自然界的膜拜与敬畏,《蒙古秘史新译》中有所记载:天是“慈悲仁爱的父亲”,恩赐了人的生命;地是“喜乐好施的母亲”,抚育了人的形体。野兽是“天地所生之”,[2]在蒙古古代社会,由汗王到平民自上而下都认为神灵保佑着人类,蒙古可汗成吉思汗曾经对臣子们说“在长生天的保佑下,靠我们自己的力量。”[3]祈求天神的庇佑,以打胜仗,并保佑国泰民安。
      三、给予信众积极正确的引导,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使传统宗教中的生态内涵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宗教,使宗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革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最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借鉴和发扬宗教中的积极成分,为我们实际工作增添动力。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相结合,与中国国情和宗教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新的社会形势、宗教发展的新状况以及我国宗教工作的新成果,不断总结出了许多优秀理论成果并致力于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蒙古族一些宗教祭祀活动无形中保护了生态环境,其传统宗教的观念系统中蕴含朴素而又珍贵的生态内涵。然而,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的宗教观念越发淡漠。在蒙古族民间,依稀保留着祭敖包、祭火神等祭祀活动,依然有助于唤起人们的崇神观念,隐约提醒着人们爱惜已经遍体鳞伤的自然母亲,增强人们敬畏大自然的情怀。对于这样的宗教祭祀活动,不仅信教群众应该积极传承并保护,政府相关部门,比如民族宗教事务局,也应该做出积极的正面引导,对祭祀活动进行监督的同时,让它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违反国家宗教事务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政策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为传统宗教中的生态内涵发挥有效作用提供条件。
      四、结语
      蒙古族传统宗教信仰历来保持着“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对于我国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治理,甚至全国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应该为蒙古族传统宗教信仰中生态内涵的保护、发扬与借鉴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中将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汤因比.荀春生,等译.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429.
      [2]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281节.
      [3]蒙古秘史.达木苏荣,谢再善译.188.

    推荐访问:蒙古族 宗教信仰 内涵 生态 传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