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1-06-02 12:02: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组织角度而言,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的组成、运行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众多的相似性,同时非政府组织与政党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以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与本质属性的区别必然决定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一、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存在关系的必然性
      
      (一)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系是由执政党的阶级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观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经济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经济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阶级性意味着政党存在的目的是夺取政权,获得公共权力。那么以维护社会公益为最终目标的非政府组织而言,加强与进入国家政治系统的政党的密切联系是发挥其作用的唯一而有效的途径。此外,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为防止政府和社会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增强社会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控制力量,也必然要与政党发生联系。
      (二)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系是由执政党的组织性决定的
      执政党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具有组织性。执政党的组织性主要表现在,它具有比较稳定的组织原则、组织纪律、组织结构。从组织的角度研究,政党与非政府组织都属于社会组织,它们在组织功能、组织建制和活动方式之间存在着众多的相似之处,从这个角度上说,政党与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的成立、运行、功能发挥上都具有一定的互通性。
      (三)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系是由执政党的社会性决定的
      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野而言,政党属于社会组织范畴。社会基础是政党生存的指标,也是最低限度的合法性,它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政党(包括执政党与非执政党)的生命线。著名的政治学家王蒲劬先生认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认可。那么,政党的社会性决定了政党与社会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存在社会资源上的交叉,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是给政党提供联系社会、动员社会和支持执政的有效渠道。
      (四)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系是由政党的中介性决定的
      在《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西方学者提出中介性是政党最重要的特征。正如他们所言:“政党作为政治机构的确定性特征在于,政党是将国家机构与公民社会机构联系起来的机制,无论一个政党是否已经自由地当选为执政党,这种联系都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政党是把一端架在社会,另一端架在国家上的桥梁。如果改变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政党就是把社会中思考和讨论的水流导入政治机构的水车并使之转动的导管和水闸,因此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领域里的社会组织,无法避免的与政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目前存在的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三种关系模型分析
      
      (一)双向互动的合作型关系模型
      如前所述,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其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夺取政权,获取公共权力。非政府组织与此不同,非政治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他们不谋取政治权力,不遵循常规的政治程序,如议会、选举和组建政府等等。这就为执政党与非政府之间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有些国家形成了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互补、合作的良性模式。非政府组织积极主动地与政党建立良好的紧密的关系,争取通过进入政治体系的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获得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和政治支持;政党也十分注重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与合作,有些政党甚至设置了同这些团体对话的专门机构,还要求自己的党员至少参加一个这样的团体,并组织联席会议、俱乐部或政党论坛,鼓励这些团体参与到党的活动中。帕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中描述的意大利的情况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书中指出:“社会主义和天主教政党,都继承了社会动员的传统,利用了低层的组织结构,借助了互助会、合作社和工会的力量。”
      以东南亚国家为例,一些执政党十分注重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筹资功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进行合作,以通过非政府组织渠道,引进更多的海外资金,用于本国的经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许多东南亚国家引进海外发展援助的重要渠道。到1995年为止,通过设在当地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渠道,柬埔寨几乎平均每年获得海外援助1000万美元。1994年,国际非政府组织共为越南引进海外援助资金多达7000万美元。
      (二)竞争与对抗的紧张型关系模型
      曾有学者指出,非政府组织天生存在与执政党对抗的基因。执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同时存在于社会领域,两者在某些领域无法避免地存在重叠和冲突:非政府组织一方面挤占了执政党的社会资源。非政府组织,跟执政党一样,都是公众表达关注的载体,都具有独立的组织网络,这就导致了非政府组织会与执政党社会资源动员特别是民众发动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争夺;另一方面会替代执政党的部分功能,特别是对执政党的利益表达功能、社会动员功能以及精英汇集功能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发挥领域的重叠,在世界上的某些国家,就形成了双方的紧张对抗关系。例如,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印尼非政府组织空前活跃起来,它们不但加入了推翻苏哈托政权的群众运动,而且直接参与了随后举行的大选。鉴于此,东南亚国家政府往往会对非政府组织采取一些限制政策。如在马来西亚,政府为了避免非政府组织向农村地区扩张,动摇那里的民众支持基础,有意识地把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吉隆坡地区,而且规定非政府组织只能在中产阶级中活动。
      (三)相互转换模型
      政党具有社会性,是社会领域中的社会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互通性。非政府组织的目标取向是社会活动,政党的目标取向是夺取政权,掌握国家。但是当非政府组织在社会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发挥作用的边界日益扩张,它们的目标取向就会从社会向国家转变,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政党。而一些政党力量衰弱后,逐渐失去政治影响,退出政治舞台,它们也就成了保留政党称谓的非政府组织。如绿党,就是从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来的。起初作为非政府组织兴起,保护生态环境、主张社会民主改革和维护世界和平,之后借助现存的政治手段尤其是议会民主,逐渐发展成为政党组织,把争取执政或参政作为组织目标之一。
      在政党制度软弱的国家和地区,非政府组织常常发挥着政党的作用。如在智利,非政府组织帮助平民经济组织和自助组织参加了1992年的地方选举,并随后参与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在巴西,非政府组织为劳工党及其候选人卢拉参加1990年总统竞选提供经费,不仅如此,还帮助其助选,在巴西东北部地区,农业发展十分不平衡,但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组织却异常的发达,十分活跃,在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卢拉几乎赢得了这个地区半数的选票;同样,在菲律宾,非政府组织与根据地方政府法律创建的政党几乎平起平坐,并且积极地参加了选举活动,包括1992年的总统选举,1995年的地方选举和议员选举。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非政府组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新的组织体系代替旧的组织体系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前,传统的、旧的组织体系是在传统社会或发育不成熟的现代社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既包含传统的非政府组织(如帮会、行会等),也包含现代的非政府组织(如同业公会、商会等)。中国共产党执政,建立新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解体,新的组织体系替代了旧的组织体系,基于革命与国家政权的需要,新的组织体系是在政党领导与国家制度安排下产生的,因此,新的组织体系的产生也就意味着非政府组织的消失。

    推荐访问:执政党 与非 关系 组织 政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