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红军长征究竟几易落脚点

    时间:2021-05-25 12:02: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变了落脚点,直至最后落脚陕北。红军长征究竟几易落脚点呢?对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红军长征五次变更落脚点:先是确定到湘西,以后相继改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在川黔滇边广大地区创造新苏区;到川西建立新的根据地;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到陕北根据地。有的则指出,红军在长征中的战略方针经历了八个阶段的演变:到湘西;建立川黔边根据地;赤化四川;赤化云、贵、川;建立云贵川根据地;建立川甘陕根据地;在苏联边界创建一个根据地;建立陕北根据地,最终确定落脚陕北。还有人认为,红军长征落脚点八次改变的具体过程是:1.到湘西;2.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3.赤化四川;4.建立云贵川根据地;5.建立川陕甘根据地;6.建立以岷山为中心的陕甘根据地;7.在靠近苏联边境地区创建一个根据地;8.建立陕北根据地。笔者认为,在长征的战略方向和落脚点问题上,从最初决定到湘西去到最后选定到陕北去,其间四易落脚点:到湘西;建立川黔边根据地;赤化四川;建立川陕甘根据地,除此之外常常被研究者认为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只是一些策略方针。
      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中,红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1934年9月29日,《红色中华》社论指出: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暂时放弃一切苏区和城市”,红军“必须冲破封锁线,转移苏区,保存军队主力的有生力量”。基于此,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封锁线,然后沿赣、粤、湘、桂边境的五岭山脉一直向西行动,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但蒋介石随即窥破了红军的动向,于11月17日发布了《湘水以西区域剿匪计划大纲》,为防止红军实现“与贺肖合股之目的”,急调几十万大军在通往湘西的途中构筑了了四道封锁线。11月底,红军突破了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为此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又立刻调集重兵在城步、绥宁、靖县一带构筑堡垒堵击。如果北上就敌,必将与五倍于中央红军之敌决战,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但博古、李德无视敌情,更不顾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大量减员、极度疲劳的实际情况,仍坚持按照原定计划前进。在紧急关头,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提出放弃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建立川黔边根据地的建议。1934年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省通道县城。次日,中共中央在通道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红军行动的方向问题。参加会议的中央多数领导同志同意了毛泽东等提出的建议。于是中革军委于当日发出“万万火急”电令,命令中央红军向贵州前进。但手握实权的李德、博古没有采纳转向方针。会后,李德、博古仍坚持到湘西去。
      12月15日,红军占领贵州黎平县城。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会议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放弃北上会合二、六军团,向贵州前进的主张,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区域,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移至遵义西北地区。”这是中央初次变更长征中的战略方针。
      会后,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七座县城,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再次否定博古、李德不过乌江去湘西的错误主张,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立刻准备在川黔边广大地区内转入返攻……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中心的任务。”随后,红军分三路渡过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根据会议精神,张闻天会后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红军长征的基本任务是及时转变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实行战略上的退却,以保持我们的主力红军的有生力量,在广大无堡垒地区,寻求有利时机,转入反攻,粉碎‘围剿’,创造新苏区,以保卫老苏区。”决议指出,“新的革命战争的胜利,将使我们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三省广大地区中创造出新的苏区根据地,将使我们恢复老苏区”。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改过去的被动局面,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和东出湖南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调集40万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中央红军进逼。红军此时仅有十六个团共3万多人,武器弹药不足,粮食被服缺乏,并且失去了根据地,无后方依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已不现实,遂决定移师北上,渡过长江,以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年1月16日深夜,中央军委命令红军各部于1月17日开始行动,向北转移。1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离开遵义北上。1月2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渡江作战计划,指出:“我野战军目前的基本方针,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间活动,来牵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这是红军第二次变更战略方针。
      但由于敌军的重重阻击,渡江未成,中革军委当机立断,决定在川、黔、滇三省交界地区实行机动作战,命令部队向云南扎西集中。2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战士书》,指出:“过去党中央与中革军委为了要赤化全四川,同四方面军取得更密切的联系与配合,曾经决定中央红军渡过长江向川北发展。所以当时决计放弃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向长江边继续前进。然而这一决定由于川滇军阀集中全力利用长江天险在长江布防,拦阻我们,更由于党中央与中革军委不愿因为地区问题牺牲我们红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决计停止向川北发展,而最后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建立根据地。”《告全体红色战士书》最后号召全体红色指战员“为消灭万恶的敌人,创造新的云贵川新苏区而斗争。”

    推荐访问:落脚点 红军长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