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曹甸战役的历史真相

    时间:2021-05-25 04:02: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曹甸,这座不起眼的小镇,在史学界蒙着一层浓浓的迷雾。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曾在此痛击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究竟应不应该打、如何打?在当时和后来一度掀起争论的波澜。本文将为你揭开其中的谜团。
      
      武力解决韩德勤与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是刘少奇抵达苏北后并重思考与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1940年10月的苏北平原,轻风拂面,秋高气爽。
      正是在深秋的季节,从华北南下的黄克诚率八路军五纵队抵达苏北盐城,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北上部队会师。这次会师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为此,黄克诚给时在皖东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发电报,请他率中原局机关移驻苏北,以便统筹华中全局。
      几乎在接到黄克诚电报的同时,刘少奇也接到中共中央电令“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刘少奇随即率中原局机关等一行千人,风尘仆仆赶往苏北。10月31日,在阜宁东沟八路军五纵队司令部驻地,刘少奇与黄克诚的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踏上苏北大地的刘少奇,心情颇为兴奋。他来到一处田埂上,眺望四周,河汊纵横,田地阡陌,秋色喜人。这就是他数月来梦萦情牵的苏北,是他坚定不移坚持发展方向的苏北,也是他寄予无限希望的苏北。刘少奇充分肯定了黄克诚坚决地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以及中原局的具体战役部署,从而有了今天苏北的大好局面。
      两天后,黄克诚与刘少奇一道乘汽船,从阜宁经盐城前往海安,会见时在海安的陈毅和粟裕。
      刘少奇是中共中原局书记,陈毅和粟裕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黄克诚是八路军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们这次会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见。
      他们交谈了很多、很久,可谓肝胆相照,呼吸相通。谈话内容涉及到抗日、反顽、建政、剿匪……
      当时,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始终让刘少奇难以释怀,即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早在6月份,刘少奇即致电中央提出:“目前华中部队已不少,均分散各处,且已取得地区,唯将来在战略以至战役上均须配合行动。华中环境各方面均较华北更复杂,困难更多,而我部队内部在建制上、指挥上亦不完全一致,问题亦多,在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有威信、有工作能力的华中总司令部(公开名称另定),在指挥上以至建制上统一我华中各部队。”在人选上,刘少奇请中央在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及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中择定一人。
      黄桥决战胜利后,刘少奇得到中央电报:“同意陈毅统一苏北军事指挥,同意胡服(刘少奇)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但苏北不等于华中,为此,刘少奇与邓子恢、赖传珠于10月9日向中央提出:“目前,华中的斗争急需建立统一的司令部,而中原局与苏北指挥部会合仅能解决苏北的指挥问题。解决华中统一指挥最圆满的办法是军部速即移来,统一华中指挥并可兼指挥江南。”然而,由于新四军军部在皖南迟迟不能北移,这一计划事实上亦成空谈。
      刘少奇认为统一华中的军事指挥,关键在于统一八路军和新四军两个指挥系统。这次在海安与陈毅、黄克诚相会,刘少奇便不失时机地与他们磋商,并形成共识。
      11月10日,刘少奇致电中央提出:“我已到陈毅处,为统一华中军事指挥起见,提议由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八路军新四军华中各部之总指挥,并加入中原局为委员。如叶希夷同志到华中,即由叶任总指挥,陈毅副之。”
      这里的叶希夷即时在皖南的新四军军长叶挺。
      刘少奇的思路很快得到中央的认同。
      两天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电:“同意在叶挺过江之后,以叶挺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过江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并决定,以胡服为政委,叶、陈、胡统一指挥所有陇海路以南之新四军与八路军……”
      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城召开成立大会,其所辖部队有陈毅兼指挥的苏北指挥部、张云逸任指挥的江北指挥部、李先念任司令员兼政委的豫鄂挺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的八路军第四纵队以及黄克诚任司令兼政委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等。
      从这时起,黄克诚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正式归陈毅指挥。这是自红军时期起,黄克诚第二次直接在陈毅的领导下工作。
      刘少奇对于华中统一军事指挥问题的顺利解决极为满意。作为中原局书记、新成立的华中总指挥部政委,他意识到自己对发展华中所承担的责任,因而不得不更多地、超前地去考虑一些问题。在刘少奇的战略设计中,苏北将是整个华中抗战的指挥部所在地以及战略大后方。为此,巩固与扩大苏北根据地则是当务之急。苏北固,则华中兴。而要解决苏北问题,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韩德勤。
      
      韩德勤时任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指挥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黄桥战役后,他率部退守兴化、曹甸一线,深沟高垒,坚固工事,以图再起。
      可以说,武力解决韩德勤与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是刘少奇抵达苏北后并重思考与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而两军会师与华中总指挥部的成立,又为武力解决韩德勤创造了条件。由此,在新四军军史上颇受争议的曹甸战役的帷幕渐渐拉开……
      
      曹甸战役由华中总指挥部直接指挥,黄克诚在战略战术上均提出不同意见
      
      组织曹甸战役以彻底解决苏北问题的战略思路,由刘少奇率先提出,但决策过程却异常复杂。
      此前的华中已有一股逆流潜滋暗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皓电,诬陷八路军、新四军“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限于电到一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继之,蒋介石又密令顾祝同部队从浙赣前线抽调兵力,部署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部30万大军压向华中。韩德勤则企图“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
      面对波诡云谲的政治形势,尚在皖东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黄克诚与陈毅两部会师后的第二天,即致电中央建议:“乘胜继续向兴化前进,占领兴化,彻底消灭韩德勤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继之,刘少奇又致电陈毅、粟裕、张云逸并报中央提出:“如能驱走韩便可组织华中敌后民主政府与总司令部,使我公开正式站在领导地位。”
      毛泽东对刘少奇的这一建议非常谨慎,认为暂不宜攻打韩德勤。他在给刘少奇等华中负责同志的电文中指出:“估计到韩与蒋、顾(祝同)之关系,他又是战区总司令及省主席,暂时尚不宜取彻底消灭政策”,“必须保留兴化及韩德勤方有文章可做”。
      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会师并对韩德勤形成的逼压态势,令时任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非常担忧。他遂与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交涉,提出和缓救韩。为此,周恩来电告中央,并提出:“我方重心应求得逼韩让步……留韩德勤在,不仅可使顾祝同对我江南新四军让步,对蒋亦有缓冲讲价余地,对李(宗仁)、白(崇禧)亦有教训作用。如彻底驱韩,则蒋一不做、二不休,只有拼到底。”中央随即将周恩来意见转告刘少奇,并重申“不彻底驱韩”方针。数日后,中央又急电刘少奇:“我方已答应蒋介石停止军事进攻,如我占领兴化,蒋恼羞成怒,有扣留恩来、剑英二同志可能,我应距兴化50里一带停止,进行和平谈判。”
      刚到苏北的黄克诚从根据地开辟后的实际情况出发,也认为暂时不宜主动攻韩。后来黄克诚专门说到这一点:“从苏北斗争形势看,我们刚刚到达淮海、盐阜地区,顽军残部、伪军、土匪、特务、反动地主武装等到处骚扰暴乱,根据地内很不稳定。当务之急,应是剿灭匪顽,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先把脚跟立稳,再相机解决韩军。”

    推荐访问:战役 真相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