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重视以案说法,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1-04-20 16: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教学中,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对法律知识课程缺乏兴趣。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案说法”的必要性,案例的选取,如何实施“以案说法”,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四个方面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 《法律基础知识》 以案说法 教学效果
      
      所谓以案说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经过精心设计,将实际案例与法律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活学活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灵活掌握掌握有关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达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目的,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我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体会比较深刻,就此谈谈感受。
      一、以案说法的必要性
      1.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重视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专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思想上很不重视,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对法律课的学习都认为背诵一些条理就可以应付考试。其次,《法律基础知识》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理论性很强、条理性强,如果教师方法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其抽象、枯燥乏味。最后,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还有一定的问题,如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一张嘴,教师讲,学生听,只局限于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把对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实指导的应用课,完全当做单纯的知识教育课来讲授。这种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使学生对法律知识课程缺乏兴趣,对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认同感。这样,他们就很难将一定的社会道德、法律观念、规范自觉地转化为自我的品德和行为,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现代案例教学把案例分析引入了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与单纯理论讲授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原则就是把原来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好例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记住法律的有关条文,从理论到理论,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地,反而使学生对法律常识这门课产生厌恶,没有热情和动力。传统式教学一直是《法律常识》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通过教师讲授法律常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参与性,容易疲倦厌学。以案例为媒体的教学方法,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学习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教”和“学”的互动交流。同时也可以增强师生的沟通,有助于形成生动活拨的课堂气氛。
      3.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克服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的缺点,通过讲授案例,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的法律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举例谈法,以案说法,学生通过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来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往往能激发内心情感。通过分析案例中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及其作用,学生懂得法律不仅惩治违法犯罪,而且保护人民,从而热爱法律,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通过结合案例,联系学生实际,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修养,防止失足,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并勇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对法律常识就会有真实的感受和切实的体验,并由此形成健康的心理定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可以达到活学会用,融会贯通,学生既牢固掌握了法律知识,又解决了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二、案例的选取
      以案说法,对教师而言首先是要选取案例,一定要精挑细选。教师在选取案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尽可能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尽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同时,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有耳闻,或有知悉,因而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
      如在讲到“犯罪的构成要件”时,我选取了“马加爵”一案:我是这样开头的:“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重点大学学生,为什么杀害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舍友?成为国家公安部一级通缉令的罪犯,最后亡命天涯,被绳之以法?”这个案例非常贴近同学的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共识和情感上的共鸣,也很容易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之间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
      在空间上,所选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与已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的。在讲到产品质量问题时,列举在生活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产品质量问题,如“河北三鹿奶粉案”,我是这样开头的:“一个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为什么案发后主要领导人有的被判死刑、无期徒刑,企业破产?”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产品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和依法保护产品质量的迫切性,并会产生发表个人见解的强烈欲望。在心理上,案例也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
      2.案例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案”必须精练且具有代表性。“案”的语言要通俗,内容简短,意义明确且能代表同类“案”的特点,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如陈桂明主编《法律基础知识》在讲到“公民基本人权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和公民的言论出版”等时,列举的王为利当了小报的“编辑”,文章充满色情暴力内容,被依法取缔一案。如我在讲“公民基本人权中的平等权时”,列举了“陈希同案”、“陈良宇案”,说明即使是这样的高级干部,在法律面前也是人人平等的。这样就把学习理论与解决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去学习、体验、提高。这些案例直接从司法实践中提取,能客观再现人们社会活动的轨迹,生动反映特定法律关系,因而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也有特定的教学价值和自我教育价值,对法律课教学具有普遍意义。
      3.案例一定要真实、准确、可靠。
      案例教学是为教学中的理论观点提供佐证,因此,其来源一定要真实、准确、可靠,事例的引用应尽量真实具体,不能随意添油加醋,不能把茶余饭后的谈资或道听途说的事例当案例,案例要体现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样学生才会信服,才能真正接受,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才能收到成效。要避免胡编滥造案例,如本文前面的“马加爵”一案,“河北三鹿奶粉案”,“陈希同案”,“陈良宇案”。如陈桂明主编《法律基础知识》在讲到“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时,列举的“一个月的孩子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原告吗?”。这些案例真实可靠,一个小案例就能够说明一个法律知识点。
      三、如何实施“以案说法”
      在以案说法的教学过程中,选取案例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将案例与法律知识结合起来才是重中之重,才能真正体现“以案说法”。实施以案说法,应该注意从下列问题入手。

    推荐访问:教学效果 说法 重视 提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