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四三方案”:与资本主义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时间:2021-01-31 08:00: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wzk/xwzk201204/xwzk20120423-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wzk/xwzk201204/xwzk20120423-2-l.jpg
      1972年,位于北京市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大楼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尤其是主任办公的二楼,全都是部长们在转悠。
      “冶金、铁道、机械工业、四机部、民航反正各个部门,都在我们那边转悠,拿着个黑皮包。”回忆起40年前的热闹场面,顾秀莲现在都忍不住笑。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全国人大的会议室中,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 的专访。今年75岁的她,身着合体的西服套装,神采飞扬,看上去只有60岁出头。为了这次采访,她特意细致整理了材料。有时,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秘书会马上出去核对,回来告诉她。顾秀莲对这个话题如数家珍,因日程安排紧凑,不得不结束采访时,还意犹未尽,屡次对秘书表示,应该约记者早一点来。
      让部长们围着转的,就是“四三方案”。70年代初,顾秀莲调入国家计委,担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后又任计委副主任,亲历了新中国首次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和设备的“四三(即总价值为43亿美元)方案”的制定。
      邓小平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
      
      风云际会的1971
      1970年1月,33岁的顾秀莲从纺织工业部正式调入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
      1969年底,中共中央做出全面整顿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务院成立了计划起草小组,取代已瘫痪多时的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由副总理李先念直接领导,余秋里任组长。一次,周恩来来到小组办公室,发现小组成员全是清一色的“和尚”。由此,纺织部精心培养的优秀青年女干部、劳模顾秀莲,被组织看中,调入计划小组。
      5月,起草小组改名为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顾秀莲成为党的核心小组成员。
      顾秀莲进入计委可谓正逢其时。彼时,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巨变。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全面主持日常工作,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打破了中美两国间20多年的坚冰。
      在这次会面中,毛泽东对尼克松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
      正如毛泽东所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决人民“衣被甚少”、吃穿短缺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可能性。
      顾秀莲证实了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1971年8、9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一天,派身边工作人员上街。这是他出巡时常用的一种社会调查方法。这位工作人员在一家服装店排长队,买了一条“的确良”裤子,回来后汇报说,为了买一条“的确良”裤子,千辛万苦排了半天队。对此,毛泽东颇为感慨:买件“的确良”不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
      “当时大家都喜欢‘的确良’,实际上就是涤纶。‘的确良’的好处就是穿在身上很挺括,不会皱——当然现在年轻人都愿意穿皱的了。”顾秀莲笑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从1954年起,中国实行了多年的布票制度。每年发多少布票,需要经过反复计算,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根据气候的不同,各地方的标准略有差异,大体上,成年人每人每年发布票16尺、18尺或20尺(一条枕巾约需票2尺)。
      穿衣问题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棉花年产量一直徘徊在4000多万担的水平,纺织原料紧缺。顾秀莲告诉记者,当时为了解决棉花产量的问题,周恩来每年都召开棉花工作会议,因为她在计委是分管轻纺工业的,每年都要参加这个会议。在她的家乡江苏南通,一个种棉花的女能手还当上了副县长。
      而且,增产棉花还存在粮棉争地的问题。当时,在工业化国家,化学纤维占纺织用原料的比重已达到40%甚至更大。在中国,这个比重只有5.5%。
      随着大庆油田的开采,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从1959年的313万吨,提高到1972年时的4567万吨,不仅自给,还能有余。
      解决千辛万苦买“的确良”的问题,已经成为可能。
      
      第一个报告出台
      1970年7月,原纺织工业部、第一轻工业部和第二轻工业部正式合并为轻工业部,钱之光出任部长。周恩来宣布:全国重点抓轻工,轻工重点抓纺织,纺织重点抓化纤。“反正不能只靠棉花过日子。”
      据顾秀莲回忆,李先念和余秋里曾称赞钱之光,“个子不高,胆子不小”。他走马上任后不久,就有了大胆的想法。
      1971年下半年,钱之光提出,可以利用中国自己的油气资源,建设几个化纤基地,要搞100万吨,相当于2000万担棉花。所需的技术设备,则可以从国外引进。
      对此,周恩来、李先念指示国家计委研究一下,考虑引进解决穿衣问题的化纤设备和解决吃饭问题的化肥设备。
      时值1972年1月初的全国计划会议期间,分管轻工业部的顾秀莲找来该部与会代表、计划组副组长陈锦华,请他向钱之光部长汇报,并要他代计委起草报告。
      陈锦华根据指示,在部里讨论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交给了顾秀莲。
      按照报告提出的计划,进口总值为4亿美元。在化纤方面,拟从法国、日本进口4套装置,约需2.7亿美元。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合成纤维24万吨,约等于500万吨棉花,可织布40亿尺(耐用方面比棉织品高几倍)。其中,“的确良”将达到19亿市尺。“城乡人民对‘的确良’的需要,将进一步得到更好的供应。”
      计委将这一报告上报国务院,李先念、华国锋和余秋里联名上报周恩来。2月初,周恩来、毛泽东先后批示同意。
      后来有人想挑“四三方案”的毛病。“那就查呗,我们有办法对付。一查,我们都是毛主席批的。” 顾秀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当时初步确定,把项目放在纺织工业比较发达、棉花原料短缺而人口又比较多的地区,设想建“三大化纤”: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和四川天然气维尼纶厂。后来,天津倚借大港油田的优势,想把原定在上海的项目抢过去。李先念最终拍板,在天津追加一个石油化纤厂。
      2月中旬开始,轻工业部、燃化部和对外贸易部共同组成两个化纤技术考察组,分别由轻工业部合成局局长李正光和机械局局长王瑞庭负责,分赴日本和西欧考察,选择引进对象。
      顾秀莲作为特别顾问,参加了由王瑞庭负责的考察组,于3月初出发,历时一个多月,考察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多国。考察让她大开眼界,触动很大。在德国,她看到奔驰车在高速路上开到180迈。德国人从不迟到的守时观念,也让她印象深刻。在英国,她发现吃饭时没有一个盘子是不吃光的。
      “看完以后就觉得,国外的经济这么发达,这么先进,我们自己必须急起直追。我当时小一点,老一辈就更这么认为了,他们是枪林弹雨过来的,他们就是为了今天这样的幸福。” 顾秀莲说。
      考察组回国后,于5月份向国务院递交了考察情况和进口化纤设备安排方面的请示报告,获得批准。
      由此,四大化纤项目进入谈判阶段。
      
      谈判
      1972年4月,周恩来亲自点将,柴树藩从干校被调到外贸部,主持“四三方案”的谈判工作。
      柴树藩可以说见证了新中国的技术引进历程。
      50年代,他任计委副主任,曾主持落实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
      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开始把对外贸易和引进技术的重点转向西方。1962年,他担任化纤和化肥小组(后改名为新技术引进小组)组长,负责引进工作。但那时,主要西方国家都还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跟中国做生意顾虑重重,只能以民间的名义进行。文革开始后,这些引进项目完全停滞了。

    推荐访问:资本主义 第一次亲密接触 方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