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时间:2021-01-24 12:02: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1995-2005期间中国高科技产业中的三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R&D投入和产出指标发现:内资高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人均R&D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内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逐年提升,但R&D产出效率偏低。研究表明,偏低的R&D效率是制约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自主创新 R&D投入 R&D效率
      
      高技术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集合,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几大类行业。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我国内资高技术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内资的产品销售收入从1995年的2189.0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9132.05亿元;利润从32.33亿元增加到225.69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411.53亿元增长到2280.5亿元;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从24.1亿元增加到420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创建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增强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实现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还有助于地提高我国产业的一般技术水平。那么我国内资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究竟如何呢?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解答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内外资高技术企业的R&D投入对比分析
      
      R&D活动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通常使用R&D活动经费的支出和R&D人员来反映R&D投入。国际上一般使用R&D经费投入强度作为衡量经费投入数量的测度指标,即R&D经费支出与工业增加值或产品销售收入之比。我们以R&D经费与工业增加值之比来表示R&D经费投入强度。图一给出了三资企业和内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的变化趋势及数值的比较情况。从分析的情况看,三资企业的变化比较小,1998年比1997年增加了1倍多,1998-2000期间基本维持不变,2001-2005年期间维持在0.027-0.03之间。内资企业1995-1997年和1999-2001年期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1995年为0.026,1997年则为0.041;1999年为0.043,2000年则为0.06,到2001年就增加到为0.079。2001-2005期间略有变化,2003年最低,为0.068;2001年最高,为0.079。
      
      比较三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逐年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995-2005年这11年来三资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始终低于内资企业。1995年内资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是外资企业的5.13倍,而2001-2005年期间内资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始终在外资企业的2.38倍以上。
      
      二、内外资高技术企业的R&D产出对比分析
      
      国内外研究者在衡量R&D产出时,常常选用专利指标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本文中选用后者,因为专利申请或授权只是把研发投入转化为知识产出,这仍属于一种中间产出,并不能代表企业研发努力的全部产出;而新产品销售收入则是一种容易测量的显性研发产出指标。与专利指标相比,它能反映出研发成果的商业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改进等其他研发效应的最终经济价值也要通过现实的产品或服务来体现。此外,三资企业的专利可能仅仅是在国内注册的结果,而非在国内研发的成果。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NPT)指标体现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和成熟技术的经营活动的比较情况,指标数值越高,则其创新活动越频繁,也更有成效。通过对比我们发现,1995-1999年和2003-2005期间,内资NPT值都要比三资NPT值高(详见表1)。1996-1999年期间三资NPTS值只有内资NPTS值的20%左右,2004-2005期间为80%。2004年内资NPT值比三资NPT值高5个百分点,2005年高6.3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6)》中的相关数据计算。)
      
      三、主要结论
      
       1、内资高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人均R&D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上文的分析显示,内资R&D经费投入强度和人均R&D经费投入都在逐年增加。R&D经费投入强度1995年为0.026, 2000年为0.06, 2001达到历史最高的0.079,2005年为0.075;人均R&D经费投入1995年为2.79万元,1999年为5.26万,2005年为17.3万。
      然而,考虑到内资R&D人员投入不可能存在过剩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内资企业人均R&D经费投入仍显不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内资本企业与三资企业之间的差距。近年来虽然人均R&D经费投入增加很快,但历史最高的2004年也还不到三资企业1998年的水平。
      2、内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逐年提升,但R&D产出效率偏低
      通过上文的比较分析我们看到,1995-2005期间无论是R&D投入指标还是R&D产出投入指标都有着明显的优化。从R&D投入指标来看,内资R&D经费投入强度和内资企业R&D人员强度都得到了较快的增加:内资R&D经费投入强度1995年为0.026,1997年则为0.041;1999年为0.043,2000年则为0.06,到2001年就增加到为0.079,2005年为0.075;内资R&D人员投入强度1995年为0.234,2001年为0.407,2003年为0.468,2005年为0.540,人均R&D经费投入1995年为2.8万,2002年增至10万,2005年达到17.3万。从R&D产出效率指标来看,1995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0.188,1997年为0.243,2003年为0.301,2005年为0.250,2003到2005期间基本在0.25以上,可见我国高技术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更新提升。
      但我国内资高技术企业R&D产出效率偏低。我们发现虽然1996-1999期间内资单位R&D经费支出所能产生的新产品销售收入要高于三资,但 2000-2005期间单位R&D经费支出所能产生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则只有三资的23%-42%;2002-2005单位R&人员投入所产生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则只有三资的10%-24%,1999年为历史最高值,也不过为三资的57%。可见,我国内资企业与三资企业相比R&D产出效率还是偏低的。
      
      四、启示与建议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内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逐年提升,无论是R&D投入指标还是R&D产出投入指标都有着明显的优化,但人均R&D经费投入仍显不足,且R&D产出效率偏低。而企业技术能力是R&D产出效率偏低的关键因素。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而且影响R&D效率的因素更多存在于企业内部,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涉及企业、政府、科研院所、大学等方方面面,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国家需要通过政策措施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间接影响企业内部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到如下几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具体建议。
      1、通过政府采购,为高技术企业的技术能力积累提供市场保障
      我国高技术产业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但由于高技术产品研发的高度风险性使得企业的研发相对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技术能力的积累。因此,需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积累技术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
      2、发挥政府信息资源的比较优势
      组织调动社会科技资源,通过谋划和规划,引导和协调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分工协作,加快薄弱环节的研发和创新,通过技术链的整体突破,使得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都能分享创新收益。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创新链,中小企业通过参与大企业专业分工与协作生产,获得大企业的技术扩散和转移,形成企业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
      
      【参考文献】
      [1] 金碚: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2]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 王一鸣、王 君: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5(7).
      [5]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推荐访问:中国 高新技术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