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析中国女权运动对早期女性报人办报的影响]女权运动真的提高女性

    时间:2020-08-12 07:25: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西方女权运动的启蒙下,逐渐发展起来。一批先进的知识女性开始觉醒,要求“男女平权”和妇女独立自主等权利。她们通过“兴女权”、组建妇女团体、办报刊等方式团结妇女,实现了对妇女的启蒙。在这些开明女性中,深受女权运动思想影响的一大批女性报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形成了自己的办报思想,并对妇女解放运动和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女报人和女权运动思想家、革命家的秋瑾。
      【关键词】女权运动 女性报人 秋瑾 办报思想
      
      一、女权运动
      
      1、西方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的发源地来自于西方,至今已经拥有300多年的历史。随着欧洲封建社会的逐步瓦解,统治阶级对百姓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束缚逐渐松动,催生出各种新的思潮和运动,其中也包括女性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由此,西方女权运动开始萌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权运动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和社会文化现象,必然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继而再反作用于社会的物质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了人权运动的发展。
      西方女权运动,即是在西方国家所进行的女性解放运动,目的是为了争取女性在社会中的各种权利和地位。它是与西方资产阶级早期争取人权、反对神权,崇尚科学、反对神学,坚持理性、反对迷信的思想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2、中国的女权运动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男尊女卑、男主内女主外、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七出三不去等封建教条约束着妇女的行为。直到1848年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的学风吹来,近代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19世纪后期,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渐发展,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深受西方“天赋人权”的影响, 大力宣传了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康有为认为: “男女虽异形, 其为天民而共受天权一也”; “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 人人皆有天与之体, 即有自立之权, 上隶于天, 人尽平等, 无形体之异也”。①1898 年8 月27 日《女学报》上王春林《男女平等论》一文的发表最后完成了男女平等的输入,标志着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开端。②清朝末期开办的女子学堂、日后的妇女报刊和妇女团体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中国的女权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取消裹足、男女平权、实现女性独立、兴女学等。
      
      二、中国女权运动对女性的影响
      
      1、中国女权运动对妇女的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天赋人权”、“男女平等”,主张把妇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虽然康、梁对西方“天赋人权”的思想理解还有些肤浅,但对中国早期女权运动的思想萌芽的产生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妇女解放的思想。
      受这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19世纪末期,已有少数的女性认识到提高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自身的解放。
      (1)清末早期的教会女学开启了在华女子教育。最早的教会女校是郭士立夫妇在澳门创办的“澳门女塾”。③以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外国侵华势力的不断向内地的深入,西方传教士在内地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到20世纪初,中国的教会女校已经达到了千所。开设课程的内容包括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男女平等”的理念传到了中国的女性身上,为日后的女权运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兴女学”与女子学堂的建立启蒙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女性。到了20世纪初,“兴女学”的口号得到了更多民众的接受和认同。女子学堂由过去的教会组织,渐变到日后的女子大学,使得一大批女性首先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先进的知识女性们在女子学堂里打破了传统女性身份与价值观的桎梏,重新进行自我审视,主动要求属于女性的各项权利,如选举权、平等参加工作的权利、独立自主的权利,以及抵制包办婚姻等。
      (3)女子团体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一批新女性的发展。1897年夏秋,由谭嗣同夫人李闰,康广仁的夫人黄谨娱等在上海高昌庙桂墅里创立了中国女学会。1898年5月下旬,中国女学会在《知新报》上刊登了《中国女学拟增设报馆告白》,宣布拟在上海出版官话女子白话报及其办报宗旨:“中国女学不讲已二千余年矣。同人以生才之本在斯,于是倡立女学堂……欲再振兴女学会,更拟开设官话女学报,以通坤道消息,以广博爱之心。”中国女学会是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最早的女性团体。
      1903年,日本成立了中国早期的又一女性组织“共爱会”,此后,女性团体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多起来,较有名的有留日女学生会、女复权会、女子参政同志会等,数量达到了40余个。这些妇女强烈要求破除封建思想,要求男女平权,要求改变社会不良风气,积极要求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
      2、中国女权运动对女性报人办报思想的影响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一大批知识女性开始投身革命,投身到大众传媒的工作与活动中来。她们被大众传媒唤醒,反过来又积极参与到大众传媒的发展中,希望借此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一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大批或以女性生活为内容,或以女性为读者,或以女性为编辑、记者创办的妇女报刊。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时期,全国大约先后有40多家妇女报刊,涌现了一百名左右的妇女新闻工作者。如:《中国女报》的创办者秋瑾、主办《女报》的陈撷芬、主编过《杭州白话报》的林宗素等。本文将选取其中典型的代表秋瑾为例,分析中国女权运动对其办报思想产生的影响。
      秋瑾(1875年―1907年),原名闺瑾,字�卿,祖籍浙江绍兴。秋瑾从小喜爱文学,自幼随父兄课读,博览群书,文思敏捷,尤喜吟诗作赋,骑马击剑。秋瑾性格倔强,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危亡感,“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知识分子东渡日本的浪潮。此时的秋瑾从自己不幸的婚姻中认识到女权的重要性,“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产,非求学艺不可。”⑥后于1904年到日本学习。由于日本较早的学习西方,逐渐由弱变强,民主之风盛行,因此,本就怀有报国热情和深受女权影响的秋瑾积极地加入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中来,联络组织国内外姐妹们奋起反抗清政府。
      为了唤起女同胞的觉醒,秋瑾开始创办报纸,希望借助这个工具帮助女子走上自立之路。并且投身于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以维护妇女的人权,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
      1905年,秋瑾和一些同志开始策划成立《中国女报》的相关事宜,到了1907年,《中国女报》月刊终于在上海出版。这份报刊的宗旨是“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富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秋瑾的办报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彻底的反封建,浓郁的爱国主义热情。女权运动兴起后,大批妇女积极要求参与到革命中去,和男性同胞一起保家卫国。秋瑾曾在自己创作的诗歌《勉女权歌》中写道:“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秋瑾在1904年出版的《白话报》上发表了多篇号召妇女反抗传统的封建压迫,奋起救国的文章,如《警告我同胞》、《警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等。如其在《警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一文中写道:“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秋瑾主办的两份报纸,都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彻底的反封建,她主张新闻的采编要以革命需要为先。
      (2)争取男女平等和经济上、政治上的独立与自由。秋瑾以天赋人权思想作为武器,倡言男女平等。“近日得观欧美国,许多书说自由权,并言男女皆平等,天赋无偏利与权。”西方男女地位平等,“凡茶楼酒馆,如男子先坐,见女子须起立致敬。如坐车人满了,见女子入来,必须起身让坐。女子则不然。彼国之女子何等尊贵?因人人能独立,不倚靠男子,一也。凡事皆能拚命去做,所以女英雄甚多,使人生敬畏之心,二也。家庭教育非母不可,诞育国民非女不可,故文明国的男子皆明男女关系,又利权均一,三也。”秋瑾在《中国女报》的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姊妹们》:“我们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试问诸位姐妹,为人一世,曾有些自由自立的幸福未曾呢?”,她还指出:“天生男女,四肢五官,材质见识,聪明勇力,俱是同的;天之权利,亦是同的”。秋瑾提出要大兴女子教育事业,并在《看护学教程》中,鼓励妇女像男人一样去工作,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和自由。
      总的来说,中国早期的女权运动受到了西方“天赋人权”学说的大量影响。这些思想深深影响着秋瑾、陈撷芬、燕斌、林宗素、唐群英等人,使得大多数妇女报刊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女权主张,如女子有参政权、生业权、妇女同享文化教育权、婚姻自主权,要求道德上平等、争取个性解放等。并重视女学的开设,,还提出了兴女权的方法与途径。因此,这些妇女报刊和女性报人在推动我国女权运动和日后女性主义的形成,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参考文献
      ①康有为:《大同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152
      ②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79
      ③郭卫东,《基督新教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J].《历史档案》,2001
      ④《中国女学拟增设报馆告白》[N].《知新报》第55册,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⑤《秋瑾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6
      ⑥[日]实藤惠秀 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
      ⑦《精卫石》[A].《秋瑾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⑧潘敏,《近代中国女权主义运动观》[J].《妇女研究论丛》,2001(4)
      ⑨王晓丹,《中国近代妇女报刊述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5)
      ⑩张丽萍,《试论早期妇女报刊对新女性身份的建构》[J].《新闻大学》,2009(2)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杜红洋
      责编:周蕾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