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武林外传》热播的传播学解读]网剧热播的传播学分析

    时间:2020-08-06 07:54: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武林外传》 传播学 解读      一间小客栈,几个小人物,没有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令人头晕目眩的武打特效――《武林外传》这部时尚搞笑的“异类武侠剧”奇迹般地在2006年掀起了一股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的讨论热潮,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中,2007年新春《武林外传》再次创造收视奇迹,2008年继续在各地方台热播。与此同时,网络上一个以该剧情节为依托的大型同名游戏也受到广大网民的极力追捧。一部室内情景喜剧为什么会如此火爆?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一、批评的声音
      
      《武林外传》在荧屏走俏,网络窜红,央视8套收视率高达9.49%;网络上关于剧中经典台词的热贴高挂在各大BBS的首位;走在街头巷尾你也许会冷不防听到一句陕西方言“饿地神呀”……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大众传播媒介到人际传播渠道,都显示出《武林外传》强大的生命力。然而造就《武》剧高人气的,还有网络上反对、批判甚至谩骂的帖子以及学术界批评的声音,因为批评也是一种关注。
      批评之一:消解而不讽刺,喜剧价值的丧失。
      这种观点认为《武林外传》中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构,而作为一部喜剧,其讽刺性的消亡决定了该剧艺术水准和喜剧价值的偏低。
      批评之二:符号而非形象,空壳的喜剧人物。
      这种观点认为《武林外传》中的人物塑造流于扁平化,将人物负面性格随意放大,整体而言有情景无人物,有碎片无情节,有场景无环境。
      批评之三:低俗而不通俗,失败的喜剧性追求。
      这种观点认为《武林外传》提供给观众的是一种廉价的伪喜剧效果,混淆观众的审美和艺术鉴别能力,使观众在笑声中丧失对喜剧的辨别能力。①
      
      二、流行的理由
      
      1、现代元素的注入和无厘头模式的应用强化了情景喜剧的娱乐功能。《武林外传》的故事背景设在明代,各大侠虽然身着古装,但眼神、动作、语言都完全是现代派,他们的台词融合了当下海量的网络词汇,广告语言,还有对经典影视剧台词的嫁接,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试举几例:
      (1)搬用拼贴经典歌词、电影台词: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语出《射雕英雄传》主题曲),有爱的娃子像块宝(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忘不了,你的泪,忘不了,你的好(歌曲《忘不了》),忘不了你醉人的缠绵,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歌曲《味道》)
      (2)广告语言的借用。在某场景中,正在洗衣服的莫小贝突然对着佟湘玉冒出一句广告词:鸟牌皂角粉洗出一代好掌门。
      (3)观看该剧时,受众不时可以看到与某些熟悉的影视片相仿的台词与片段。《武林外传》就是用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心态模仿原作,用明显的夸张手法告诉受众他们在“依葫芦画瓢”。“曾经师父的一本武林秘笈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失去以后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会对师父说3个字:‘都怨你’。如果非要给这个怨加个期限的话,那将是1万年……”这个对白显然是来自受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喜剧《大话西游》。
      正是这种现代元素与古装人物的碰撞,再加上一些看似无厘头的调侃,《武林外传》使得原本耳熟能详的东西变得耳目一新,以一种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颠覆了传统武侠剧中大侠们行侠仗义的传统形象,相反强化了其情景喜剧的娱乐功能。
      2、对视听符号重新编辑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武林语言”。有网友曾说《武林外传》是各种材料杂烩成的一锅粥,电视基本文本即是“粥”,而符号即是“材料”。《武林外传》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成功绝大部分源自文本听觉符号的魅力,包括场内外人物的语言、音乐和音响。
      用windows开机音乐作为每集故事的开场音响,网络词汇、广告用语、流行歌曲以及综艺节目主持人台词……《武林外传》正是巧妙借助网络时代的思维对各种视听符号进行了重新编辑和组合。这些符号的杂拌就如同剧中白展堂的“葵花点穴手”一点就点中了受众的笑穴,从而满足了文化消费主义环境下特定人群的收视快感。
      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台词,如:葵花点穴手(老白),我的神呀(佟掌柜),子曾经曰过(秀才),排山倒海(小郭),放着我来(无双)等等,在剧中反复出现。
      南腔北调的方言传播效果。《武林外传》的一大特色,就是无论主角、配角一律南腔北调,陕西、天津、河南、东北等地方言不下10种,使此剧的收视完全跨越了地域障碍,增色不少。例如,老板娘佟湘玉说的是陕西话,白展堂一开口就是典型的沈阳话,郭芙蓉略带福建腔,老邢和燕小六则分别是山东话和天津话,还有小米的河南话,钱掌柜的唐山话。
      插科打诨的多元音乐元素。《武林外传》的音乐亦不忘轻松、搞笑的原则,中外音乐轮番登场,流行歌曲、民间小调等元素任意组合。“我是郭芙蓉,我酷爱武功,我来自江湖,我与众不同”就是郭芙蓉版的《我不是黄蓉》。
      《武林外传》中视觉符号运用的同样独具匠心。每集中都会有一个没有旁白完全靠演员肢体语言表达的故事。另外,剧中人物在深情地、愤怒地或是癫狂地宣泄情绪时,突然之间他会将脸正对着镜头,对观众说一句哀怨,发一句牢骚。这种新的视觉体验对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也是极富刺激性的,对情景喜剧也许是个有益的尝试。
      3、幽默讽刺中刻画小人物反映大社会。《武林外传》自始至终充盈着讽刺的力量,每一位主人公虽然性格迥异,但都体现出现代人的性格缺陷:佟掌柜的小气抠门,白展堂的前科,郭芙蓉的蛮横霸道,吕秀才的小心眼儿,李大嘴的光说不练,莫小贝的顽劣调皮,燕小六的胆小多疑,邢捕头的好大喜功等等,在展示人物缺点的同时都伴随着善意的讽刺和真诚的劝诫。也正是由于这些缺点是平常百姓所闻所见所感,所以他们的这些缺点并不让人生厌,相反还得到了观众的包容。如一位网友对剧中人物的评论:
      湘玉是贤惠的,笑容是妩媚的,风韵是成熟的,眼里是多情的,其实是专一的。
      小郭是豪爽的,个性是野蛮的,其实是可爱的,爱欺负秀才的,我们是喜欢的。
      无双是美丽的,做饭是一流的,离别是伤心的,财神是狠心的,我们是同情的。
      老白是潇洒的,原本当盗圣的,擅长点穴手的,自称是偶像的,其实是兼备的。
      秀才是博学的,可惜是落第的,心眼是很小的,英语是顺口的,大侠是曰来的。
      大嘴是做饭的,手艺是普通的,光说却不练的,师父是京城的,菜刀是玄铁的。
      小贝是机灵的,最爱糖葫芦的,衡山派长门的,人小却鬼大的,捣乱是一流的。
      老邢干捕快的,办案是稳重的,可惜被刷下的,醉拳是瞎练的,自白是伟大的。
      小六是孝顺的,姥爷要保护的,习惯抽刀喊的,情意最不懂的,性情是多疑的。
      ……
      这些喜怒哀乐,是是非非,把他们从传统的大侠还原成生活中普通的小人物,没有十全十美,却都有血有肉,在颠覆的同时建构和强化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弘扬的价值信条。其实在《武林外传》嘻笑怒骂的背后,每一集故事都在讲一个道理,表现他们的美好情感和生生不息的奋进精神。用导演尚敬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独特的形式下,包藏着向善求真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的内核”。②
      4、传受双方编码与译码意图的一致性。《武林外传》的热播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在传播过程中,受众举足轻重,分析一个传播现象时,最重要的也是传者(文本)和受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下面是文本和受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模式:
      社会结构文化→媒介内容(文本)→受众
      这个模式说明了大众传播的两面性:一方面是从媒介到更广阔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就是说,媒介(电视剧)如何影响社会及更大型社会结构和文化。另一方面则是群体和个人与媒介(连续剧),就是说群体和个人如何影响媒介(连续剧)。模式暗示这两个方面是一致的,媒介与社会结构文化的联系可能只通过媒介与受众的交流来实现;而媒介与受众的联系如果脱离了观众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也是不可能的。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武林外传》在中国掀起的热潮是一种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双向沟通的结果。传播者从事的是将信息制作成符码,即编码;接受者从事的是将符码解释为信息,即解码。两者分别进行的是方向正好相反的事情但是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尽量使传播的信息和被接受的信息保持一致。那么怎样才能使编码和译码大体上达到一种对等一致的理想状态呢?必备条件是用于编码和译码的符号系统必须为双方所熟悉和顺利使用。
      从传播者的视角来看,只有认识、理解和暗合受众心中规则的符号,才能在传播行为上使受众产生选择性注意,进而选择性理解,最后能够选择性记忆。这些规则包括受众的心理因素、文化背景等。《武林外传》打着古装武侠的旗子,实质上记录的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后出生的现代人的生活,他们很努力地把70后、80后关注、感兴趣的想法融合到故事文本中,并且在表现形式上尽量多地采用70、80后所熟知和喜爱的符号。
      从接受者的视角来看,要看懂并进而喜欢上《武林外传》,必须和传播者一样熟悉无厘头,熟知流行文化元素,懂一些英语,了解热门的娱乐八卦话题……比如,关注或者知道超级女声,知道什么叫PK、什么是粉丝;知道经典的广告语“女人就要对自己好点”,“我的地盘听我的”等等。只有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与文化背景的译码者,才能特别体会出基本文本的指向性,接受编码者信息的传达。反之,则很容易对这部情景剧产生抵触情绪。基于此,编剧宁财神本人也认为这是部代沟性很强的作品。
      
      三、总结与分析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传播的分众时代也让受众有了按自己意愿选择的余地。观众当然可以喜欢《走向共和》《亮剑》这样的黄钟大吕式的历史剧作,也不妨钟情于《武林外传》这样的无厘头诙谐之作。《武林外传》的流行说明了该剧已基本实现编码意图与解码意图的一致性。当然,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来创作《武林外传》,那会造成文化的浅层化、单一化和平面化。但我们也不必对它进行简单地、过度负面的评判。当下文化的丰富性,不就是通过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共存来实现的吗?■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致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推荐访问:传播学 热播 外传 《武林外传》热播的传播学解读 武林外传深度解读 武林外传百度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