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虚实相生 道德经 虚实相生

    时间:2020-04-01 10:18: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园林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精品,博大精深。现代室内设计应从中汲取精华,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造园手法,融合空间与主观情思,落点于意境的营造上,从而提高室内空间的艺术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意境;情景交融;虚实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52(2012)01-0077-02      在设计“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性正在逐渐被全球同一性覆盖,于是人们开始呼吁在室内设计中表现出传统文化内涵。文化是以隐性特质呈现着的,这就要求要成为文化载体的室内设计,必将由自白的彰显走向隐性、含蓄的呈现,即意境的传达。意境是中国艺术(诸如诗、词、书、画、曲等)共同追求的美,在空间艺术中,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得以充分体现。自然写意山水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上独竖一帜,先人们借匠心独运的营造手段创造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巧妙传达出传统神韵。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形象地论述了“有”与“无”的关系,之所以“有”是因为有“无”的存在,正是“无”使“有”充实完整。老子认为“无”即是道,适用于艺术中,涉及的就是虚实这一美学问题。虚实手法的处理在中国诗词书画等艺术中均能得到体现,都是以虚无表现出深远的意境,园林艺术在这方面也有特殊的表现,具体表现在园林及其建筑布局,园林内亭、榭、廊、轩等的结构及走廊、门和窗等过渡性隔断媒介,园林各处景色的光色构图上,这三者都显露出在实体光色等形式上的虚实和在意识层面上的虚实。就在这些形成空灵通透的艺术空间中,园林艺术奏出了有生命感的节奏。   一、布局构景上的虚实相生   中国园林在构景布局上是含蓄的,追求丰富的空间内涵,在空间连接上注意穿插、贯通、共享,造就了空灵通透、虚实相生的空间形式,正如沈复所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见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1]苏州园林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在布局上注重虚实结合,空间上畅通和阻隔相结合;在构景上注意疏密关系,认真处理虚实关系,控制好建筑景观密度,以在总体上同时达到聚景和点景的作用,在布局和构景两方面的设计使得园林中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园林建筑中能找到天井院落,虽然都不大,但天井院落及围绕其中大小不同的多座石峰、湖石贯通起来,使“咫尺”空间得以扩展、延伸,正是这小小的虚灵的空间使得整个空间是流动变化的,使得整个园林多了一份生命感。因为点、线、面和体这些实体要素是构成空间界面的基础,正是因为这三者的相互组合形成了一定的虚实关系,成为在布局构景上分析虚实结果的最终落脚点。在数学上,点“只有位置而无大小”,在空间中较小的形都能看作点;线是“点移动的轨迹”;面是线运动的轨迹,也可以是扩大点和增加线的宽度的所得;体是面的平移或线的旋转的轨迹,是三维的有实感的形体。[2]这些实体要素之所以能形成虚实是因为每一类实体都具有内力,可分解为向内的凝聚力和向外的张力,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要素相遇时,它们互相的外力会发生关系,也许相互协调,也许相互抵触,于是这种力与力的结果最终又形成了虚实。譬如说园林中景点从平面布局上看可衍化成实体要素的点,它们直接如果过于平均或过于聚集,就无法达到聚景和点景的作用。园林建筑和植物合理布局以体现整个园景的和谐,建筑及其重点景观要“相间得宜,错综为妙”[3],景点在空间上要有间距美,要疏密得当,通过虚实来表现幽深的意境。同样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采用园林中分隔的手法,在整个空间的基础上,即在一个总的大“无”的基础上,根据功能导向又划分了很多小的“有”,然后在小“有”中充分发挥“有”的作用,实现区域的功能,达到虚实相生,然后要结合空间的形状、空间的区域功能及视线分配等方面对整个布局和装饰陈设进行设计规划,同时要注意空间内各要素在大小、比例、相互位置、色彩灯光配置等方面的协调。   在园林布局上为了营造一种幽深的意境,在空间上都追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进入拙政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曲径通幽”的翠峰,这座假山在视觉上阻断,使你无法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同时在心理上又刺激出更急切的观赏心态。因为园林的巧于因借,致使园内是移步换景,景色层次异常丰富。这种虚的意境很好地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在空间较为自由的室内可根据室内布局与尺度进行围合和渗透,同时借助借景、对景、框景、隔景、漏景等技巧,造成室内空间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整个空间充满层次和节奏。   二、结构及其隔断上的虚实相生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这是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的评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在中国山水画中美的标准同时也成为园林艺术中所要考虑的设计思想,这里的“行”“望”“游”“居”基本上要求的就是虚的空间,有了空灵通透的空间才可以走,才可以欣赏,才可以游玩,才可以居人,其中“望”是一切艺术都需要的,即为欣赏,在园林中,亭、榭、廊、轩等建筑的结构都是空的,如拙政园中的芙蓉榭为敞厅结构,四面都是流动的空间,除了为了达到空灵通透的效果外,其中一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望”,通透而使景致尽收,可以望出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美的境界。这里结构的“虚”是为了更好的用,因为它,可以更好的运用借景等造景技巧,眼前的景色才能变成一个蕴含丰富的世界。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别致的园林建筑因为结构上的虚而显得通透、敞亮、深邃而疏朗,令人获得更开阔而丰富的视觉感受。窗棂采用镂空的结构,使室外景色可被“望”进来,达到室内和室外交融渗透,走廊和门也是如此,正是有了它们,空间才变得空灵,才有了生机。这些隔断的媒介实际上就是“有”,是实在的,就是通过它们空间才得以划分,同时又得到很多“无”,即形成空间,就在这些隔断形成的“有”和“无”的交替中达到了虚实相生。将这点引入室内,可在空间内设置罩、碧纱橱、屏风、帷幔、博古架等空透式结构,这些分隔极具装饰性,又产生“隔而不绝”的感觉,不完全隔断,从而留出了空白,更好的延伸了空间,空间上产生极强的流动感,感觉上显示出了虚实相生的空间情趣,产生一种特殊的美的意境。   三、光色构图上的虚实相生   色彩和光是园林环境的重要组成,在园林的景点分布中有主有次,注意对比和映衬,虚实结合带来丰富的层次感,达到统一、调和、韵律、均衡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或园林的某一局部,必然有一主题或重心,同样色彩的表现也要突出主题,主题部分即为实,而陪衬的背景则为虚,这种以虚显实、突出主题的构图主要通过漏窗和门洞得以体现,通过墙窗能看到另一堵白墙,在两堵墙中或是几株绿芭蕉等植物或有一座假山,两者结合就如一幅画。植物是园林中具有生命活力的构成要素,其形态和色彩会随着季相的变化而表现各异,园林巧妙地表现了这种独特的景观,植物等景物的形态和色彩为实景,白墙为虚,是为了衬托主题而设,形成了虚实相生、构图协调的画面。在拙政园中,在色彩上表现虚实的还有三十六鸳鸯馆等建筑中采用的蓝白相间玻璃窗,光线透过玻璃可达到班驳陆离、若隐若现的光影效果,带来似有若无的虚实变化。光色本身有很强的虚实表情,在室内就可利用色彩、光影极强的可塑性,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创造或烘托特定的气氛,得到特殊的空间感受。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就运用光和空间相结合,“光之十字”产生强烈的光影和明暗对比, 虚幻而圣洁的意境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沈复,浮生六记[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P68   [2]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P248-275   [3]计成,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P110   (责任编辑:倪翠玉)   收稿日期:2011-12-09

    推荐访问:相生 虚实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的诗句 虚实相生的例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