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_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时间:2020-03-28 07:18: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基金项目: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43�      摘 要: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教师跟学生沟通难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年青教师而言,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是做好教育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及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结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觉、自律、自强,进而带出一个特色鲜明的班集体,是任何一位年青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工作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现代的学生哪怕年纪再小都有其特定的性格特征,每个学生与其它同学看似相差不多,但各有其特点。那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的了解你的学生群体,要知道学生们身边发现的一切。也许,有的老师认为这根本就不可能,也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如此细致的工作。但是,需要问一句的是:如果连有这种想法的勇气都没有,谈何去了解学生,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呢?如果找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又如何谈及促动学生的内心,关心学生的诉求,把握学生的发展呢?其实,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不难,难的是方法与技巧。那么,就我从教多年的经验谈一谈如何与学生交往的一些做法,给大家一个参考,也请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育思想要高尚�
       思想境界决定个人视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直接参与学生成长教育的教师,治觉悟透彻、教育思想高尚,直接影响你个人的人生追求,你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是世界观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不能说思想觉悟多高,教育水平就有多高。但是,思想觉悟越高的人,他的追求就不再是简单的要求学习成绩拔高,或者是效益工资增加多少,而是真正意义上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认真的去观察、看待这个世界。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最纯粹的无私奉献,那么任何一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是这种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者。扪心自问:做教育工作,到底存在了多少私心?通俗点讲,多一份私心就会多分出一点精力,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哪怕教学水平再高,也不适合从事教育,尤其是不适合从事基础教育。因为,这种人本身就不具备从事公益事业的基本条件,更谈不上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
       怎么样提高个人的修养,提高个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应该是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单纯的思考没有任何意义,还需要理论方面的学习与业务方面的实践。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将会教会你如何去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看法与态度,甚至是改变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每天都要读书,这本书可以是来自图书馆,可以是来自电视台,更可以来自网络,每天都抽出半个小时来阅读,丰富视野的同时,也更容易吸收书本中的寓意。每天都要读书,这本书可以是心理学、可以是教育学、也可以是你的主讲课程,更可以是身边其它教师的经验之谈,每天都有一点进步,积累下来就会膨胀成巨大的飞跃。无数前辈证明了一个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实践中去体验。但是,类似按图索骥、生搬硬套这种墨守成规的做法反而落了下乘。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适时适地适情地调整方法,去发现书中所说与现实执行中的差距与区别,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试图去解决,这才是实践的正确方法。�
       比方说,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收礼的问题。通过书本、政策法规甚至是新闻报道,我们都知道收受学生家长的礼物,尤其是收受钱财的行为是可耻的。但是,有时碍于情面或受周围环境影响,收礼成为无奈之举。可是,需要所有收过礼或正准备收礼的教师思考一下,在你接受礼品的同时,你的道德是高尚了,还是无形中你的思想境界堕落了?清高不是一种人生态度,但这是一种傲然事外不为污秽所染的处世良方。偿试着拒绝收礼,这不会太难,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是一个微笑,只要你内心真正拒绝这种行为了,你的内心就安然了,就坦荡了。虽然,这距离道德高尚差距甚远,但是努力了,你的道德水准就不会下降。从自己做起,每个人管好自己的手、理好自己的良心,拒绝收礼并不难做到。�
       二、教育行为要亲善�
       面对学生群体,是严厉型的教师有优势,还是亲和型的教师有优势,我不做评价。但是,有一种做法是这样的:教学规范严谨却语言风趣动人,育人持法守信却表情和颜悦色。看似矛盾的两种做法,其实却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简单谈一下个人的看法,教学规范严谨并不是简单的理解为课程教学过程中冷眼面对学生,毫无半点微笑,给学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它既包括教学准备过程的严谨,要认真准备课程,不单要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案,更要备学生、备教情、备学情,也包括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有提问、有导入、有阐述、有解释,也要有答疑、有练习、有巩固,更要有提高、有创新。凭什么吸引学生?要有表情、动作,要有声音、图案,还要有浓厚的渲染、烘托、辅助。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方式,利用高压或许能够取得一时的成绩,但造就的是一群心理扭曲的亚健康学生。或者,变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真正重要到以放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代价吗?�
       人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建筑基础的作用。但是,关键的一点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依然是一句口号,如空中楼阁般的成为一种假想,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机构到底有多少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素质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并不是理想中的状态,而是可以通过一代人、几代人的努力来逐步实现的。为人师表,并非是课堂的四十分钟教学,而是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的言传身教。学生愿意和你亲近吗?学生愿意和你沟通吗?学生愿意和你分享秘密吗?这些看似很轻、很小的行为,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交待了你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怎么样建立这种和谐的关系?了解你的学生、善待你的学生、尊重你的学生,用你的理性去包容学生的天真,用你的宽容去解除学生的防备,用你的微笑去感化学生的心理。也许,这很难做到;也许,这很难持久;也许,这很难奏效。�
       比如说,所有教师都面临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难题,他们没有良好的习惯养成过程,他们没有系统的学前教育,他们没有很好的家庭环境,他们有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或性格怪僻、或行为乖张、或沉默寡言,这令每一位教师头疼。可是,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也许是一杯水、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微笑,也许是你蹲在地上为他系上鞋带儿。他们缺少的有可能并不是关爱,他们缺少的有可能也不是理解。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关注与了解,始终如一的亲切交往,才可能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从根本上把握他的状况,再通过现实有效的方法去逐步影响与带动,使之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三、教育结果要淡化�
       学生喜欢攀比,这非学生之过,而是社会大环境影响。市场经济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许多社会负面效应。也许,在教育层面来说,这种外部的不经济影响更加深远。那么,如何让教育远离市场化,让教育工作者远离市场经济困扰,让学生远离攀比的心理危险?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应该更注重规范的教育管理,始终确认一个事实,学校是教育机构而非营利单位,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教师的层面来说应该更注意职业道德修养,始终明白一个真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平台。从家长的层面来说应该更注意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始终弄清一个道理,家长是子女的第一教育者,应该为自己的营造人生规划的机会。�
       怎么样实现公平的教育?就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其贫富美丑优劣。比方说:校前神圣100米,无论哪位学生必须站队通过;比方说:神圣三尺讲台,无论哪位学生都有机会登台表演;比方说:神圣国旗面前,无论哪位学生都有机会佩戴红领巾。�
       那么,从教师创造学生交流平台的层面来说,就要弱化、淡化教育结果,杜绝攀比之风。同样的学生群体,基于各种原因,教育结果会有不同。在承认这种差异的前提下,正确看待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局部变化。首先,要对学习成绩有足够的宽容,学生不可能每一次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完成所有题目,成绩的波动是正常表象,不能因为成绩高低而差别对待,更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出现偶尔滑坡而勃然大怒;其次,要对学生的反常表现有足够的理解,学生不可能做到每时每刻都安安静静,顽皮好动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天性,哪怕出现出格的行为,也要充分认识到错误行为背后的偶然性与无意识性,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而辱喝训斥甚至变相体罚;最后,要对学生的心理发育、生理发育以及思想变化、行为变化有足够的认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要有相应的话题与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对新鲜事物探究心理,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科技的求知欲,增进学生对书本知识及课外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学生身体发育、心理成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是唯成绩论英雄。
      
      ��参考文献�
      [1]新编教育学.韩延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2]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博道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3]小学教育心理学.章志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作者简介:�王凌霞,1970 年10月 7日出生,女,东北师大毕业,现任营口市鲅鱼圈区丽华小学教学副校长。

    推荐访问:浅析 沟通技巧 教师 浅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秘书的沟通技巧浅析 教师与学生沟通技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