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小麦赤霉病发病条件

    时间:2020-03-05 07:28: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如主要病原菌为子囊孢子,发病情况与菌源量的多少、小麦品种及气候的关系),并提出了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子囊孢子 气候 防治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常发性的真菌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小麦减产30%-60%,中流行年份减产5%-15%。该病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降低小麦的品质,而且麦粒中含有的毒素人畜禽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症状,危害极大[1-3]。
      一、病害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分析
      江苏泰兴地区小麦赤霉病菌除在病残体上越夏外,还在稻桩、玉米秆等多种作物残体上营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这些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麦扬花期。借气流和风雨传播,溅落在小麦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先营腐生生活,然后侵染小穗,在高湿条件下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一般在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该菌还能以菌丝体在带病的种子内越夏越冬,但不是病害主要侵染源。
      本地区稻桩、玉米秆中菌源留存量大,每年的菌源十分充足,以小麦品种而言,至现在为止尚未培育出明显的抗耐病品种。
      由于发病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气候中的决定因素又是湿度,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在降雨和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就可发病。特别是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偏黏,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的田块发病会加重。如降雨和空气潮湿的气候,遇上小麦抽穗扬花盛期,病害就可“一触即发”,形成小麦赤霉病的流行。
      二、暴发流行原因分析
      小麦赤霉病在年度间具有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特点,据《泰兴植保志》记载,20世纪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为1952年、1955年、1958年、1970年、1973年、1977年、1983年、1989年;21世纪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为2002年、2003年、2004年,基本上每隔3年左右就可能流行一次,已有5年(2005年-2009年)是轻发生年。2010年为中等发生年,是2004年以来最重的一年,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见病迟。据系统观察,2010年泰兴市最早于5月4日见病。系统田自然病穗率为60.0%,病指19.8。5月中旬调查,大田病穗率平均值为2.3%,病指平均值为0.67;其中,宁麦系列品种病穗率平均值为3.3%,病指平均值为0.94,扬麦系列病穗率平均值为1.4%,病指平均值为0.4。5月底最终调查,病穗率平均值为6.3%,高于前几年,病指平均值为1.9。
      (二) 菌源足。2010年田间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6.0%,菌源可满足赤霉病的流行。
      (三)品种感病。2010年泰兴市种植品种主要是宁麦13号、扬麦15号、扬麦16号等,均为感病品种。
      (四)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2010年小麦大面积齐穗扬花期在4月底至5月初,在小麦扬花灌浆期的5月上中旬多过程性降水,雨日数达10天,这样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
      三、 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是一句古成语。意思是在祸患发生之前就要进行防范。在《明经世文编》中记载:经闻防患于未然者易防患,于已然者难。小麦赤霉病是气候性病害,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根据实践,目前防治赤霉病“防患于未然”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条。
      (一) 农业防治。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据调查,近年来,麦田一套沟的标准有所降低,大多数稻茬麦田都是挖的浅三角沟,横沟、竖沟不相通,如在初春连续下几次小雨,就出现明显的积水现象。如果翌年桃花雨到来,必然会造成严重渍害,也会促进赤霉病菌加快繁殖,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在小麦播种时就应搞好沟系配套。如果验收后不达标准,可利用冬季农闲季节补充搞好麦田一套沟。我们建议,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及粮食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来抓。在小麦播种一结束,市、镇、村组织一次大检查、大行动。具体办法:改浅三角沟为梯形沟、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道,达到排出地面水,降低地下水的要求。这样才利于麦苗中、后期的健壮,抑制病菌的繁延;同时适当增施磷钾肥,使小麦生长发育健壮,抽穗开花整齐,抗病力增强,防止植株早衰,减轻发病程度;做到及时脱粒、晒干后入仓贮藏,并保持仓内较低温度。
      (二)化学防治。在农业措施做好的基础上,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还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策略[2-3],尤其在赤霉病严重流行年份,要进一步优化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做好喷药保护,防止病菌侵入麦穗,切实做好药剂保穗。当小麦扬花达10%时,可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250 g/亩或50%多菌灵、福美双合剂100-125g/亩,用好第一次药。在下列情况下,应于5-7天后用好第二次药:(1)第一次用药后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2)品种严重感病;(3)生育期不整齐,扬花期持续7天以上;(4)丰产方和制种基地。喷药时要坚持喷细雾或弥雾,避免喷粗雾,确保防治效果,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 吴燕,杨荣明,朱先敏,等.近年来江苏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4).
      [2]钱省,冯同强,黄师等.东海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上海蔬菜,2010(4).
      [3]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小麦新品种淮麦 22 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09(4).

    推荐访问:赤霉病 综合防治 发病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