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社会文化特性比较研究]韩国民族特性

    时间:2019-05-17 03:31: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将同属于东亚建筑文化圈的,具有不同性格的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社会文化特性尝试着作一番比较,既是为了进一步认识自身,也是为了更全面的认识各民族建筑文化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一致性、差异性、文化融合
      Abstract: will belong to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construction, has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of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ry for a comparison, i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ir own, but also for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e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consistency, difference, cultural fus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引言
       以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为发源地的中国建筑文化系统在漫长的逐渐向东扩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东亚中国建筑文化圈。其组成是以中国为核心,包括韩国、日本、渤海及琉球等地区,其特点是皆以中国建筑文化为基础,在各方面表现出相应的共通性,在发展及演化上,带有系统的整体性及连动性特征。尽管韩国和日本的建筑文化主流源于中国建筑体系,也尽管韩国和日本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不断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但三者的大陆、半岛和岛屿这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的差异性,又造就了韩国和日本建筑不同于中国的独特的气质和风格,使得各自分别建立起具有自身地域性和历史性的本土化建筑空间,从理念、追求的境界到室内布局、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的特色。
      二 生活样式和文化形成
      建筑艺术作为一门典型的空间艺术,是功能需要的组合分割,更是文化精神的物质显现。每个民族的生活样式和文化形成都有其在长期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内在结构,它会渗入到建筑的价值观、审美观中去,从而成为一个民族建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在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其他各少数民族已逐渐被中原文化同化。但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存条件,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南北不同的民众性格和审美价值。北方人豪爽,南方人委婉,北方人粗旷,南方人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韩国和日本早期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并不一致,然而总的说来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同中国之间的积极接触一直没有停止过。从韩国形成以种植稻米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开始,韩国文化逐渐与中国的文化成为一体。
      中国春秋《礼仪》记载:住宅的大门为三间,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这是门、塾、堂、厢组成住宅。这种建筑结构与韩国民居大体上还是很相像的。在四川出土的画像砖中住宅图显示,当时的居民中有着席地而坐的习惯,而这一习俗在韩国民居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在韩国民居中,房檐一般多为向外伸出一两米,使前檐下形成一条可以避雨的过廊。过廊的地面时用木板做成的一尺多高一米多宽的长台,平时可以坐在这儿做活、纳凉,这也是室内与室外的“过渡地带”。进屋时,鞋子便脱在这里,长台的内侧有数个纸糊的拉窗,同时也是拉门,因为韩国民居中没有专门的门。室内与长台同高,也是用木板铺成,称之为“床”,床板与地面相距一、两尺,起防潮作用,人就直接睡在“床”上。
      日本和中国历史上交往最频繁的时期是在六朝,其次是宋,当时,有水稻的种植、诗歌与水墨画、茶和禅等生产技术、生活艺术都源源不断传输到了日本,并开始影响其建筑文化。今天看来,日本民居与中国民居有一个明显不同点:日本人在室内不穿鞋且几乎不用高足家具,可说是生活在楼板上的,这是中国古代南方干阑式住宅的生活方式。而中国从唐宋时期以后在室内也穿鞋,且使用椅子和床。今天的中国江南,已经看不见干阑式住宅了,这种类型的住宅只有在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一带还继续存在。
      文化现象总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中心向周边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会在被传播的过程中慢慢积淀下来,积淀下来的外来文化会与当地文化在风土环境等条件下融合,形成当地新的独特文化体系。在中国江南地区消失的干阑式吊脚楼的建筑要素,在日本住宅上留下了厚重的痕迹。这一文化现象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三 社会思想和审美观念
      民居建筑既是物质创造,也是精神创造。在精神创造过程中,作为中韩日主要思想支柱的儒家和佛家在彼此消长的过程中,反映于人们的思想行为上,也反映于传统的民居建筑中。
      儒家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形成的思想流派,影响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直至今日,其主要内容是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北方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外隔绝却保持独立对内的自由天地,无论屋子有多少进,主房和中门都必须在中轴线上,并以其位置、高度、规模、体量统帅着整个建筑。四合院的门窗一致开向院里,门里门外都设有屏风或者影壁,外面看来相当封闭,里面的生活却自成体系。它突出长辈与晚辈、长子与次子、男人与女人的地位差别,体现了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尊卑有别"、"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主仆有别"的特点。
      韩国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最显著的表征也是对于“礼仪”和“等级”的高度重视,这在韩国住宅空间分布中有很好的体现。整个住宅的平面布置如同中国的四合院,分为内外两进院。内部庭院较大,是主人及其家人的活动区域,外部庭院比内部庭院小,主要是下人和外人活动的区域。内庭院的装饰程度也比外庭院的要好。另外整个庭院还根据方位不同设置了不同尺度的供男主人、女主人和下人分别进出的门。因此传统韩屋不但体现了传统儒家学说中的“等级”思想,也将“男尊女卑”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佛教经印度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时代。历经与传统思想和本土宗教的冲突与融合,于公元6世纪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门派和思想——禅宗。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后,所提倡的“自有佛性”,“当下即得、四处皆有”以及“不著文字”,“顿悟成佛”的思想观念又与日本本土宗教原始神道的“现实本位”和“自然本位”的根本观念有着相似之处,又加之古代日本战争不断,生死难料,因此二者的思想自然融合,并逐渐形成以“真实”为基础的“物衰”的社会观念,最终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日本茶道。茶室中所追求的淡雅、清寂的趣向就体现了传统的禅宗精神。为了模仿深山幽谷的气氛,茶室中选用各种自然材料:弯曲带皮的木柱;带树皮的木板;糊有土泥巴的篱笆墙;质地松软、剪切整齐的草屋顶;纸糊的格子门;还有不加斧凿的毛石做的踏步或茶炉架;用竹子做的窗棂、天花;粗糙的芦苇席做的隔断等等。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使用如此多样而天然的材料,就是想反映出一种欲以最少而获得最多的愿望。
      作为中韩日的各民族意识形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意识,在长久的文化交往中,既相互影响,又独立发展。
      四 外来影响

    推荐访问:日本 中国 社会文化 特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