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中国武侠小说意识形态 2018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05 03:26: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武侠小说意识形态指的是在武侠小说中所体现出的观念的集合。在文学史上,武侠小说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相应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作品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也各有差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武侠小说的意识形态可以分为先秦秦汉以来的游侠观念、封建忠君惠民的主流意识形态、近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下的武侠观念、21世纪大陆新武侠中个人心理体验的意识形态等。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都有特定的成因和内涵,而其又将对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武侠小说;意识形态;成因
      一、武侠小说意识形态的内涵阐释
      1.意识形态的含义。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可以分为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再创造工具的意识形态等。这些意识形态都具有群体性、系统性、历史性等特征,意识形态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反作用。
      2.武侠小说意识形态的含义。武侠小说意识形态是指武侠小说所表现出的观念的集合。根据地域性的不同可以将武侠小说中的意识形态分为西方武侠小说意识形态,即“个性”和东方武侠小说意识形态,即“群体性”;由于历史的差异性武侠小说的意识形态又被分为先秦秦汉以来的游侠观念、封建忠君惠民的主流意识形态、近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下的武侠观念、21世纪大陆新武侠中个人心理体验的意识形态观念等类型。①
      二、武侠小说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原因
      1.武侠小说意识形态来源于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
      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受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的接受和喜爱,广泛、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社会中,首先是因为它真实的根植于和反映着社会存在。只有当武侠小说的观念同读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时,武侠小说才能真正的普及开来。所谓精神的共鸣就是武侠小说中人物观念的集合要同当时社会群众心理基本一致,也就是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可以离奇、古怪但是它所表现的意识形态一定是相应时代所存在的群众观念的集合。
      任何时期的武侠小说都承载着和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经济形态。例如韩非讲“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就是反映了武侠小说情节和现实的关系。司马迁所攥的《游侠列传》中,游侠往往出身下层,违章抗法,重仁义,重信诺,重恩仇,恶欺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各种矛盾的激化,才会孕育出勇敢反抗的大侠。另外,我们可以发现,武侠小说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也在随着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从最初侠的独立个人行为意识(如荆轲刺秦王)到大规模的侠义之士集合的民族意识(权贵学者的门生、食客;水浒传108好汉聚梁山)以及21世纪的个人内心体验意识(《七夜雪》),这些武侠小说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正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契合。
      武侠小说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一定历史时期的客观存在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动。
      2.中国传统思想派系影响武侠小说意识形态。
      中国传统思想对武侠小说的影响很大。古代的儒墨道法、玄乎理学等都深刻影响着武侠小说的格调。例如我们可以将金庸笔下的陈家洛、郭靖称之为儒家之侠;杨过、张无忌为道家之侠;段誉、萧峰等为佛家之侠。②所以有这种鲜明的差异,是因为金庸笔下刻画的不同人物背后都有着不同思想派系根深蒂固的某种思想。
      3.武侠小说意识形态植根于文化深处。
      我们这里讲的文化是一种泛文化,既包括学术意义上的文化也包括道德观念等内涵。文化的不同在武侠小说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中国武侠小说意识形态源于中国社会的大环境、大观念,武学、思想派系、女性观、国民观等在武侠小说中都可以透视出文化的影子。如侠客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武器、内功以及武学修养来体现,武器通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内功和武侠修养则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宝剑总是与文化形式中的主持正义联系在一起,而与剑相对的毒药、暗器则代表了负面的价值取向;而武功中的秘籍代表着文化的积累。《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的点纲部分就借用中国哲学常用的“体”、“用”两个概念,而这种以动制静、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就为武学以及武学精神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武侠小说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1.民族意识
      武侠小说中的民族意识形态具体体现在“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在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下形成的武侠观念在武侠小说中成为一条重要线索,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武侠小说中体现民族意识形态的数量较多,质量也值得肯定。民族意识的产生通常是与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解读这些大侠身上所体现的民族意识也就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
      民族文化风格与精神的至高体现不是生活风俗、衣冠饮食、娱乐形式等等这些外部显现形态,而是文化心理、文化价值、文化理想、文化创造。金庸小说中的理想人物就是从自己的民族文化心理出发,捍卫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追求着自己的文化理想,完成着自己的文化创造。金庸在塑造乔峰这个悲剧英雄的时候就是民族意识最集中表现的一个维度。在血缘上他是契丹人,在文化血缘上他是中原人。然后就是这个身陷两族境地的大侠,在同命运的斗争中超越狭隘民族意识,让我们看到了金庸民族文化意识的深厚博大,一种仁爱无疆的民族精神的表现与完成。
      2.个人意识
      个人意识形态包括从侠者个人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个人主义(这里的个人主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而是武侠小说中侠客的独立、个人行为所透视出的个人意识。)也包括21世纪的大陆新武侠中所体现的个人内心体验意识。作者作出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从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两个方面着手,旨在从身心全面反应武侠小说中的个人意识。
      最初的侠客多是独立的,个人的行为,如《史记》中记载聂政以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他们通过个人行为、凭借个人高深的武功来表现自己的意识形态,从而将这种大义凛然,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杖刀相助,不畏强权,不畏残暴的武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此相对应的个人内心体验意识作为武侠小说中新兴的意识形态兴起、发展时期还不长,但是仍能从《昆仑》、《沧海》、《华音流韶》、《兰因·璧月》、《且试天下》、《听雪楼系列》、《七夜雪》等新新武侠中找出这一作为当代武侠小说的个人内心体验意识。这些武侠小说或对女性进行细致的心理刻画、或以大气磅礴,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形成变化万端的武侠新人物,但无一例外的都能抽出个人内心体验的新个人意识形态。
      3.超个人意识
      超意识本来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借用于此来表示一种新的个人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传统意识和心理感受有机结合的一种包括心理、精神、身体全面认识自己和人类的全新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之所以成为超个人意识形态就在于其目的是为了人类开发潜能,通晓真理,了解自我,超越自我,回归心灵,乐于助人,得到超越性体验,甚至指明人类心灵的前进之路。③某种程度上说,超个人意识形态同21世纪大陆新武侠中的个人内心体验意识形态比较接近,但是在此仍要将超个人意识形态单独作为武侠小说中的意识形态的一种,原因就在于这种意识形态在目前的武侠小说中不具有系统性,但仍能在当今武侠小说中零星的发现这种意识的痕迹,或者说在将来它会是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彭卫.《古道侠风》,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239.
      (2)陈硕:经典制造——金庸研究的文化政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7.
      (3)林以亮.金庸的武侠世界[A].金庸茶馆之叁[C].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163.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 中国 武侠小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