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史诗中的和谐畅想 史诗战斗幻想5福利

    时间:2019-05-01 03:26: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革命失败后弥尔顿进入了深邃的沉思,将一生的思想结晶都沉淀于晚期的三部史诗巨著《失乐园》(1667)、《复乐园》和《力士参孙》(1671)之中。文章通过分析三部诗作,阐明其对和谐社会的思考,并晓谕世人构建和谐社会方法论的启示。
      关键词: 弥尔顿 和谐社会 启示录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晚年的三篇巨著:《失乐园》(1667)、《复乐园》和《力士参孙》(1671),蕴藏着诗人晚年对和谐世界深邃的思考。《失乐园》开篇表明弥尔顿作品创作的目的:“因此我向那儿求助您祝我吟成这篇大胆冒险的诗歌,追踪一段事迹,从未有人尝试樆彩成文,吟咏成诗的题材。……使我能够适应这个伟大主题的崇高境界,是我能够阐明有限的天理,向世人昭示天道的公平。”(卷一,13—25行)弥尔顿打算根据《圣经》中的故事创作一部“大胆冒险,伟大主题”的史诗,向世人展示“天道的公平”。从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这些层面解析,《失乐园》只是一部取材于基督教布道故事并在音韵与语言上完美的长达10000句的长篇诗歌。类似的诗歌在中世纪已十分流行,那时的作者常常在诗歌中讨论一些神学问题。[1]如此看来,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三百年来众多评论家争论热点的缘故,并非因为其语言和背景故事。张伯香认为,弥尔顿结合基督教教义和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及17世纪的新科学成就创作出来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才是其作品长久不衰的思想源泉。[2]我认为,借助《圣经》故事晓谕世人追求幸福平静生活的启示,赠与世人共同创造和谐世界的方法才是诗人及其晚年三部力作的伟大之处。文本伊始所说的“大胆冒险,伟大主题”及其“天道的公平”便是基于这个大胆想法而展开的。
      一、借助撒旦形象晓谕的启示
      作为文本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撒旦一直是文学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刘易斯认为史诗中存在着“尘世中的共和主义和天上的保王主义的错误斗争”,弥尔顿是无意识的撒旦党人。[3]弥尔顿并非是“无意识”撒旦党人,撒旦是他笔下一个有意识设计的典型形象。《失乐园》中的撒旦由于没有节制地滥用自由,从天使逐步沦为蛇。蛇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普遍是倾向恶的一面,蛇象征着阴间与死人的世界。[4]弥尔顿显然是不愿意成为像撒旦一样的恶魔的:现实中的弥尔顿是一个为人民与国家利益而反叛的人,撒旦的反叛却是一种不正义的存在个人私利的反叛。
      撒旦的形象同时代表着弥尔顿的“无奈”。在《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并非是保持一致的“英雄形象”。他在文本中的形象从始至终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从享有荣誉的大天使到叛军将领,从叛军将领到诱人堕落的黑暗天使,再从黑暗天使到后来的蟾蜍、毒蛇。刘易斯认为人们对这种变化过程产生误读,弥尔顿对撒旦辉煌的形象构筑超出了他的本意。[5]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撒旦的言行代表了弥尔顿本人的实际想法,这种观点仅仅是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解读。从弥尔顿的现实生活发展变化的情况解读不失为了解他本人一些想法的良策。20年的不懈奋斗并未给革命带来最终的胜利,虽晚年得到年轻妻子伊丽莎白的爱恋,但不能抹去其因家境贫寒,双目失明产生的痛苦。弥尔顿生活境况与文本中撒旦的境况存在着一丝必然的联系。撒旦一开始的高大形象便犹如弥尔顿20年的不懈奋斗,之后撒旦的步步堕落,暗示着弥尔顿对革命抗争愈发力不从心。他深知失败的颓势不可逆转,但又不愿轻易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他选择另外一种奋斗的方式来“妥协”,撒旦的形象逐步转向罪恶的“魔鬼”。这里所指的魔鬼不能单纯地看做是《圣经》中的魔鬼,而是弥尔顿要求人民构建和谐世界时要防备的人性弱点的一个警示。他启示世人:和谐世界的构建是以人民的善为基础的,任何为私欲而破坏和谐的罪恶都将带来相应的恶果。
      二、借助人类祖先形象晓谕的启示
      夏娃不顾与上帝的约定,吃下了禁果。亚当得知后为爱也吃下了禁果。违背约定使得他们被赶出伊甸园,落入尘世遭受惩罚。他们的错误固然产生于内在的虚荣好奇和外在撒旦的诱惑,没有能够理性地对待诱惑,任意支配自己的自由意志是他们必然堕落的最严重的失误所在。自由意志是上帝给以他创造物的一种权利,人类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从《失乐园》到《复乐园》弥尔顿给出了两条清晰的线索:撒旦反叛失败后选择的报复和人类祖先堕落后的自我救赎。
      与撒旦的自我毁灭不同,人类祖先的选择逐渐理性起来。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后,亚当和夏娃并没有选择自我堕落:首先是诚挚的悔罪、祈愿,请求上帝的宽恕。“最好还是到神审判我们的地方去,恭恭敬敬到伏在他面前,谦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祈求宽恕……无疑的,他会发慈心,回心转意,变不高兴为高兴。”(卷十,1086—1091行)
      他们的悔过得到了上帝的原谅,被免于直接处以极刑。他们接受了惩罚,离开伊甸园,沦落至尘世。由于他们的堕落,后世的子孙都受到牵连,《复乐园》中的第二亚当——耶稣坚持为人类赎罪,经受住了来自撒旦的引诱,保住了人类的精神乐园。虽然后世仍然不可能因为耶稣的胜利而摆脱各个方面的考验,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在堕落之后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救赎。与亚当和夏娃在抗拒诱惑的无力相比,耶稣在上帝的全力帮助下完胜撒旦的诱惑,成功捍卫了信仰,坚守住了内在的精神伊甸园。人类对自我弱点认识愈发的深入使得上帝化身耶稣帮助人类,更为重要的是上帝对人类自我救赎的肯定。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和人类祖先都由于触犯理性意志而被处罚,不同的是人类祖先选择为自己的罪行赎罪,恪守对上帝的信仰,最终得到了原谅。对比撒旦与人类祖先,弥尔顿启示世人:人世间没有绝对理性的自由意志,人类诚挚的悔改将是补救过错最好的方法。
      三、借助上帝形象晓谕的启示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提出“弑君无罪论”,《失乐园》中的撒旦有意无意地成了弥尔顿的自画像,并且承载着17世纪英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6]这种片面的评价忽视了弥尔顿的确切意图: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代表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统治者或者是统治阶级。他不是一个暴君或独裁者,相反他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管理者。他建立了法律,他给以子民自由意志,在他管理下的子民遵守共同的“约定”。他拥有绝对的理性与至高无上的权利,这是他让世界和谐有序运转的有力保障。他的任务就是理性地管理和积极引导人类,让世界处于一个和谐的世界之中。霍布斯认为国家就像是《圣经·启示录》巨大的海兽“利维坦”,绝对的权利和至高无上的权威使得他足以保障人民。在他不可以保障契约人民的情况下才可以替换他。[7]通过展示文本中的上帝管理世界的方式,弥尔顿给现实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上了一课。撒旦反叛天庭,公然挑衅上帝,代表上帝的弥赛亚将其打败并打入地狱。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上帝未直接处以撒旦极刑,而是“安排”他下入地狱思考自己的错误,不想撒旦引诱亚当和夏娃堕落以报复上帝,结果步步堕落,沦变为蛇。即使此时的撒旦已经病入膏肓,弥尔顿也并未放弃对他的拯救。蛇的象征意义非常模糊,除了邪恶的一面,它还具有脱皮重生的能力。[4]把撒旦写成蛇是弥尔顿一个高超的设计:他既告诫世人不能挥霍自由意志的权利,又提出了统治者对子民要怀有宽容之心的要求。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即便是无所不能上帝都不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类。在预示撒旦将要引诱人类堕落时,上帝选择尊重他的自由意志并未直接干扰。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对统治者提出了高要求——既要对犯错的子民执行惩罚,又要对子民积极引导。   如果管理者对子民的方式是没有人性化的残酷压迫,那么带来的结果只有两败俱伤。《力士参孙》中的故事就暗含这样的启示。智勇双全的士师参孙失足泄漏了自己力大无比的秘密后被敌人捉住,关入监牢中,受到迫害。之后头发长长后恢复了力气,在敌人大庆时候拉倒了大厦的立柱与敌人统治者和文武百官同归于尽。参孙的反抗来源于管理者的残酷统治,统治者的灭亡也归因于自身不得当的管理方式。纵使管理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把人民的权利搁置于一边不顾,也会导致人民的抗争,最终推翻其残暴统治,导致灭亡。弥尔顿通过文本中塑造的统治者形象启示世人:“以人为本”,游刃有余地把握好赏罚分明的“度”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四、结语
      弥尔顿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奉献了毕生精力,20年的执著奋斗以失败草草收场,使得他身心疲惫,力不从心。他深知革命失败的颓势难以扭转,但仍没有放弃最后的尝试。在当时局势的逼迫下,他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种“妥协”的方式维护人民的利益:把革命最后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相互让步之上共同建立起的和谐社会。晚期根据《圣经》创作的“三部曲”《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紧密结合,为他所设想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在今天看来依旧充满价值的方法论。
      注释:
      ①本文所有引文均出自约翰·弥尔顿著.朱维之译.失乐园.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1-271.
      参考文献:
      [1]McColley.Paradise Lost:an account of its growth and major origins[M].New York:Russell,1963.
      [2]张伯乡,曹静.失乐园中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1999,(1).
      [3]C.S.Lewis.A Preface to Paradise Lost[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6.
      [4]比德曼著.刘玉红等译.世界文化象征辞辞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5]齐宏伟.论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及长诗主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1).
      [6]哈罗德·布鲁姆著.江宁康译.西方正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7]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畅想 和谐 史诗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