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度与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

    时间:2019-04-30 03:15: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采用跨文化敏感量表和大五人格问卷对165名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施实测定。分析测定结果发现,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总体水平与大五人格各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神经质系数与跨文化敏感度存在负相关, 其他四项与跨文化敏感度存在不同程度正相关。而大五人格各维度与跨文化敏感各层面的相关关系更加复杂。大五人格指数的测定可以预测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水平,并为高职高专涉外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实习生;跨文化敏感;大五人格;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2)11-0243-02
      
       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敏感(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已得到当前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界的重视[1-5]。研究界普遍认为,对跨文化敏感缺乏了解无疑会影响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3]。在有关跨文化敏感度测评方面,国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6-8],而Chen 和Starosta[1] 于2000年发表的跨文化敏感量表被公认为最具效度和信度。我国学者近年开始运用该量表进行有关跨文化敏感度的测评研究。周杏英[4]2007年对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进行了测评。同年,彭世勇[3]在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所包含的五个层面之间找到了较强的相关关系。黄秋凤[5]2010年测定了合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跨文化敏感水平。曾斌[9]2009年进行了有关中国人跨文化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但同时,国内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仅限于测定等方面,对与跨文化敏感有关的变量研究方面尚存深化空间。本文将以大五人格为切入点,对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度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希望能对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0年院级课题《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对象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2008级商务英语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涉外实习生。课题组在被试对象第六学期实习期间发出问卷179份,收回16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2%。
       (二)调查工具
       1.跨文化敏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Chen 和 Starosta 2000年开发的跨文化敏感量表(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该量表共24个项目,对跨文化敏感各维度进行测定。它们分别是:差异认同感(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交际参与度(interaction engagement)、交际专注度(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交际愉悦感(interaction enjoyment) 和交际信心(interaction confidence)(Chen & Starosta, 2000)。各项题目均采用 Likert 5 点量尺,分为非常赞同(5)、赞同(4)、不确定(3)、不赞同(2)和非常不赞同。总分120分。最后所得分数即为被试跨文化敏感水平。
       2.大五人格量表
       本研究采用 Goldberg 编制的大五人格量表,该量表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 5 个分量表,各分量表均有 10 个项目。其中,第 3、8、13、18、23题为开放性,第 2、7、12、17、22 题为外向性,第 5、10、15、20、25 题为尽责性,第 4、9、14、19、24 题为宜人性,第 1、6、11、16、21 题为神经质。各维度解释如下:
       外向性: 外向性考察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主动投入。外向性因素强者通常表现为充满活力、热情。
       宜人性: 考察个体对其他人所持的态度,该因素强者通常亲近人、有同情心、可信赖。相反,则对人多抱有敌意,为人多疑[10]。
       尽责性: 指人们控制、管理自身的方式。该维度得分高的人自律、谨慎、克制,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
       神经质: 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
       开放性:指对经验持开放、探索的态度。开放性得分高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奇。开放性得分低的人则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胜过新事物。
       二、研究结果
       (一)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水平的描述统计及现状分析
       对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如下:被试总平均分为92.89分,比较120的总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其中,被试差异认同感为4.109,交际参与度为4.032,交际信心为3.145,交际愉悦感为3.053,交际专注度为3.546。调查显示,被试者已基本了解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较强的文化差异认同感。研究结果还显示,被试者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较低。这也许说明高职涉外实习生面临新的角色转换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二)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度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表1 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度与大五人格的相关系数对比(n=165)
       1.从表1可以看出,跨文化敏感总体水平与大五人格维度的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三个维度极其显著正相关;与尽责性显示正相关;与神经质维度显示极其显著负相关。由此说明,具有神经质人格维度越高的人,跨文化敏感水平就越低。相反人格维度的开放性、宜人性、外向性水平越高的人,其跨文化敏感性水平就越高。人格是具有稳定特征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因而可以有助于预测一个人的跨文化敏感水平。
       2.人格的神经质维度与跨文化敏感度大部分维度存在负相关,即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度。而在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专注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因为神经质得分高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感受到挫折或沮丧。
       3.表1显示,外向性与跨文化敏感度中的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专注度相关关系不明显。外向性强的人更乐于认识新朋友,会有更多积极兴趣,在与来自异文化背景中的人沟通时,会有更高的交际参与热情,对跨文化交际更有信心,也能享受到更多的愉悦度。
       4.表1的数据显示,人格开放性与跨文化敏感各维度成极其显著正相关关系。开放性高的人喜欢去接触新鲜的、不同的事物,体验不同的经验,因此,他们从事跨文化交际时,更能接受文化差异,也愿意参与并乐在其中。
       5.人格的宜人性维度与被试的跨文化敏感五个因素全部成正相关关系。人格的宜人性维度代表了“利他性”和“爱”,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宜人性程度高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乐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
       6.人格的尽责性维度只与跨文化敏感的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专注度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不存在显著性关系,与交际愉悦感存在负相关关系。尽责性程度高的人有责任感,所以有必要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愿意参与其中,但同时由于性格克制、拘谨,在与异文化中的人交际时,却难以享受跨文化交际的愉悦。
       三、结论
       数据显示,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大五人格各维度与跨文化敏感水平显示相关关系,因此,该指数的测定可以预测被试者的跨文化敏感水平,并为高职高专涉外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被试仅限于一所院校的涉外实习生,以后的研究可以扩大被试范围,以期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效度。
      
      参考文献:
      [1] Chen, G.M.&W.J.Starosta.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 [J].Human Communication, 2000,(3):1-15
      [2] Wiseman, R L.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J].GUDYDUNST W, MODY B.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2001.
      [3] 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6):82-85.
      [4] 周杏英.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测定[J].山东外语教学,2007,120(5):62-66.
      [5] 黄秋凤.中外合资企业中方员工跨文化敏感水平测定[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8):80-85.
      [6] Bhawuk, D.P.S., and Brislin, R.(1992).The measuremen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using the concept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6,413-436.
      [7] Pruegger, V.J., & Rogers, T.B..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cross- cultural sensitivity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1993,25(4), Oct 1993, 615-621.
      [8] Bennett, M.& Hammer, M.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Portland, 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1998.
      [9] 曾斌.中国人跨文化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 Berry, D.S.&Hansen,J.S.Personality, nonverbalbehavior, andinteractionqualityinfemaledyads.PersonalityandSoeialPsyehology Bulletin,2000,(26):278-292.[责任编辑 李 可]

    推荐访问:敏感度 五人 实习生 涉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