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用音乐报恩:退休老人和她的“马兰小乐队” 马兰 音乐作品

    时间:2019-04-01 03:13: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河北省西部革命老区阜平县,有一个叫马兰的小村庄,它的四周群山环绕,峡深谷幽。但是,寂静的村庄里经常传出小提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的美妙乐曲,而这些优美的旋律,竟然出自一个个10来岁的山村孩子之手。他们的老师,是年近七旬的北京退休老人邓小岚。
      退休后重返革命老区,她决定把音乐带进马兰
      2003年春节后,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多年的邓小岚退休了,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在等待着她。然而,在家呆了不到一个月,她就坐卧不安了。有一天,邓小岚整理自己的东西时,看到母亲赠给她的那枚“马兰故人”印章,冲动之下做出决定:到马兰去看望乡亲们,寻找父亲当年留下的痕迹。
      邓小岚和父母与马兰村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1943年,时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的邓拓和妻子丁一岚在马兰村生下了长女邓小岚。因为日寇经常对根据地进行扫荡,邓小岚一出生便被寄养在当地老乡家里,3岁后才被接到父母身边。
      后来,邓小岚才知道,她出生那一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报社7位编辑、记者壮烈牺牲,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马兰人民和战地报人的鲜血一起洒在了马兰的土地上。
      父母对长大懂事的邓小岚说,马兰是你的第一故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那里的乡亲们。母亲还专门刻了枚“马兰故人”的印章赠给她。因此,邓小岚退休后,去马兰看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一路舟车劳顿,来到了马兰村。50年后,重回自己出生的地方,马兰村仍然贫困的现状让邓小岚难过不已。
      让邓小岚感到震撼的是,和村里的老人打招呼时,有位年逾八旬的老大娘惊喜地说:“你是小岚子吧?当年你还差点吃上我的奶呢!”说罢,老人热情地拉着邓小岚到家里吃饭。乡亲们的热情朴实让邓小岚非常感动。
      邓小岚为父亲的报社同事和当年牺牲的乡亲扫墓后,遇见了一群当地小学的孩子。她提议道:“我们一起唱个歌吧?”令她感到诧异的是,这些山里孩子除了国歌,几乎想不起其他任何一首歌曲。
      邓小岚心里酸酸的,当年父亲在这里办报时,业余时间还教乡亲们唱歌、跳舞,如今时代进步了,这里的孩子们却连歌都不会唱,自己为什么不为他们做些事情呢?!
      “文革”中,父亲含冤而逝,母亲被批斗,但邓小岚和弟弟妹妹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练琴。1970年,邓小岚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泰安一家规模很小的制药厂,她依旧带着心爱的小提琴,空闲时便拉琴。很多时候,邓小岚把音乐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从马兰村回到北京后,邓小岚决定把音乐带进马兰。她坚信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拓宽孩子们升学和就业的路子。
      马兰小学仅有4间破旧不堪的校舍,2003年夏,邓小岚发动弟弟妹妹们捐款,一共凑了4万多元钱,帮助马兰小学重修了7间校舍。马兰的乡亲们穷得仅能温饱,买不起昂贵的乐器,不爱求人的邓小岚四处化缘,把家人、亲友们用过的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和吉他等乐器及乐谱收集起来,都带到了马兰村。吹拉弹唱全能的邓小岚决定每个月在村里住上一周,手把手地教孩子识谱、拉琴。
      为了不打扰乡亲们,邓小岚在新修建的校舍给自己安排了一间门通着教室的小屋,她从城里一趟趟地提来电饭锅、碗筷、被褥等物品。邓小岚节衣缩食,把不多的退休金和精力全都花在马兰小学的音乐教学上。
      马兰村地处河北西部大山深处,每次来马兰,邓小岚都要早早起床从家坐地铁到北京火车站,搭乘9点的火车,两个半小时后到达定州,然后在定州吃午饭,再坐3个半小时的大巴到阜平县城。她还要计算好时间,正好赶上到马兰村的唯一一趟班车,在坑洼不平的公路上颠簸一个半小时后,才能到达马兰村。300公里的行程耗时整整一天。
      从2003年开始,邓小岚在这趟路上一走就是8年多。
      庄稼汉哼上了世界名曲,她坚持用音乐改变一座村庄
      教没有一点音乐知识的孩子学乐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邓小岚首先培养孩子的兴趣,第一堂课,20多个孩子坐在她面前,看着面前的小提琴、吉他、手风琴等乐器,个个充满了好奇。邓小岚把乐器逐个演示一遍,听着这些乐器居然流淌出美妙的声音,孩子们对邓小岚佩服得不得了。
      接下来,邓小岚对孩子们进行了测试,然后确定哪个孩子弹吉他,哪个孩子拉小提琴,哪个孩子拉手风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选择教材时,邓小岚下了番苦心。名曲《欢乐颂》音节简单,学不多久就能拉出好听的曲子,孩子们听到自己奏出的旋律非常兴奋,学习兴趣提高了许多。为了让自己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能自觉练琴,邓小岚还开了两次家长会,动员家长督促孩子练习。一年后,邓小岚在这些孩子中挑出比较优秀的学员,组建了“马兰小乐队”。
      王金龙是“马兰小乐队”的手风琴手,他的家庭很特殊:母亲智障,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打工。当初,邓小岚发现他有拉手风琴的潜质,就把他吸收过来,没想到这孩子非常痴迷,几个月后便拉得像模像样了。王金龙的父亲非常羡慕儿子,让儿子教他拉琴,还老和儿子抢琴。为了平息父子冲突,邓小岚又找了架电子琴给王金龙的父亲弹。
      一天晚上,邓小岚去王金龙家家访,看到个子不高的王金龙坐在小板凳上,正用黑瘦的小手拉着《欢乐颂》。他的父亲则坐在椅子上,拨弄着并不熟练的电子琴,和儿子一块演奏。王金龙的智障母亲安静地坐在一旁,用崇拜的眼神看着父子俩。看着这温情的一幕,邓小岚非常欣慰,音乐正在改变着王金龙一家人的生活,这也正是她想看到的。
      一晃8年过去了,邓小岚带来的音乐慢慢改变着原本沉默的马兰村。小提琴、手风琴、小号、葫芦丝、笛子……越来越多的乐器出现在这个山村里;《欢乐颂》、《念故乡》、《雪绒花》等世界名曲,常出现在晚饭的餐桌上,或者是山间的地头上,就连村民们干活的时候,都哼上了这些“说不出名字”的调调。
      山里娃走上大舞台,《马兰的歌声》通过网络走向全国
      8年多来,邓小岚每年10多次往返于北京和马兰之间。孩子们用坏了6把小提琴、3个手风琴、3把吉他、10个电子琴,一支由20多个小学生组成的“马兰小乐队”终于逐渐成形了。村里的孩子从未走出过大山,为了让马兰村的孩子见见世面,邓小岚把他们带到了京城的舞台。
      2008年10月,邓小岚带领“马兰小乐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一次小型音乐会,观众就是当年在马兰战斗过的晋察冀日报社的老同志们。看到马兰后人表演的精彩节目,这些老人非常欣慰,都夸邓小岚帮他们了却了一桩心愿。
      2010年8月8日,在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上,“马兰小乐队”登场献艺,获得观众的极大认可。当主持人说这些孩子都来自革命老区时,观众们惊愕之余,报以如雷的掌声。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也邀请“马兰小乐队”登台演出。
      在马兰村,邓小岚不仅教孩子们学音乐,还给老师上音乐课。她的打算是,教会了老师,老师再教学生,一届一届的学生才能受益,她在村里普及音乐的理想才能实现。
      邓小岚和她的“马兰小乐队”引起了外界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总监阿里获悉后,联系上了邓小岚,并跟随她走进马兰村。阿里见到了邓小岚的“马兰小乐队”,并听了孩子们拉的《欢乐颂》后,愣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他激动地对邓小岚说:“山里孩子的琴声让我感到平静,他们清澈的眼神让我感到羞愧,我要为孩子们拍一部片子,为马兰写一首歌。”
      阿里在马兰住了几个月,不但拍了纪录片《马兰的歌声》,还为马兰村创作了《美丽的家园》、《马兰童谣》、《心愿》等歌曲。
      随着纪录片《马兰的歌声》在网络上的走红,邓小岚和她的“马兰小乐队”也声名远播。每个周末,都有外面的人到马兰来看看,还专门要求听听“马兰小乐队”演奏的乐曲,一些城里人还把家里用不着的乐器送给孩子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把马兰定为帮教基地,给孩子们送来了书籍、乐器。
      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邓小岚决定选好接班人。在她的奔走下,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已经在马兰村挂牌成立授课基地,从2011年6月开始,每3个星期来3名大学生,对孩子们进行辅导。
      更让邓小岚高兴的是,2011年春节前,一段新的高速公路通车了。她不必再像往常那样倒几次车了,可以直接在北京和马兰村之间汽车往返,路程由原来的一天,缩短到6个小时左右。
      邓小岚表示,只要她身体许可,都会坚持来马兰授课,为了祖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报恩 退休 人和 乐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