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足跟痛用足弓垫 [足弓与足跟痛的关系临床观察]

    时间:2019-03-30 03:35: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探索足跟痛反复发作的病因。方法:对30例足跟痛者的进行足弓构成检查,查找不正常位置和痛点,并进行手法整复,辅以抗阻训练。结果:症状消失,行走自如。结论:足弓的变化对足跟痛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手法调整 足弓 足跟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90-02
      
      足跟痛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和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经各种方法治疗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短者数月,长者数年。患者十分痛苦。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调整足弓对足跟痛的治疗有良好疗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足跟痛患者中 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0~65岁;病程1个月~1年半;明显外伤者1例,慢性发作者29例;X线显示有骨刺者20例。
      1.2 临床表现和诊断。晨起下床、久坐起立和长久站立时疼痛,呈足跟下针刺样疼痛,并向前放射、开始行走时疼痛明显,行走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查体:在足跟底部跟骨结节有明显压痛点,在跗骨、跖骨关节间存在不同的压痛点;X线片检查排除骨折、关节脱位、结核、肿瘤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通过检查诊断明确的患者,进行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笔者在患足足弓构成骨关节间查找痛点,通过位置调整消除痛点,并进行小力量抗阻训练5-10次。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者治疗本次结束。
      1.4 结果。经过3-5次治疗症状消除者15例,5-10次治疗消失症状者12例,15次以上症状明显好转者1例,无效2例。
      2 讨论
      足弓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故骨骼构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线,韧带是第二道防线,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后的第三道防线。
      维持足弓的要素:足骨、韧带、肌肉。
      2.1 [1]足骨。
      足弓分纵弓和横弓,纵弓分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中外侧楔骨、和第一~三跖骨构成;外侧弓由跟骨、骰骨及第四~五跖骨构成。横弓由跗骨和跖骨构成,后部由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及骰骨组成;前部由第一~五跖骨构成,全体作拱形。
      2.2 [2]韧带。
      2.2.1 跟舟骨底韧带(弹力韧带)重力离开足时,使足弓复位。为弹力纤维软骨构成。
      2.2.2 足底长韧带及跟骰足底韧带 拉紧跟骰二骨及骰骨与跖骨,对外侧弓的维持甚为重要。可以保持跟骰二骨的关系。
      2.2.3 骨间韧带 除第一跖骨外,其余跖骨间及各跗骨间均有坚强的骨间韧带,并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侧弓各骨间的骨间韧带可以抵抗后冲力,内侧骨间韧带可以将后冲力分到其它跖骨上,并间接传到胫骨。
      2.2.4 三角韧带 稳定距小腿关节,防止跟骨外翻。
      2.2.5 足底筋膜 附着于跟骨结节周围,保护足底肌肉,维持足弓形态。跖筋膜是其中重要筋膜之一,起于足跖底部,止于跟骨结节。
      2.3 [3]肌肉。
      肌肉是维持足弓的最重要的因素,能将足弓前后柱牵拉靠拢,或直接向上牵起弓顶,内收与内翻足的肌肉能增加纵弓的高度,外展与外翻的肌肉则使其变扁。
      2.3.1 胫骨前肌腱 上牵足弓,能促使足内收内翻,有利于足弓的维持,但另一方面上牵足弓能使楔骨舟骨分离,又不利于足弓。
      2.3.2 胫骨后肌腱 胫骨后肌腱附着于跟、骰骨,为内收内翻肌。可以加强足底韧带使舟骨距骨头紧密相连。不使下垂。
      2.3.3 趾长屈肌腱与 长屈肌腱起于距骨、跟骨舟骨底部,止于远节趾骨底,犹如弓弦。对内侧弓有维持作用。
      2.3.4 腓骨长肌腱 是足的外展外翻肌,能使纵弓降低,这种作用不利足弓的稳定,但因它横越足底,有维持足横弓的作用。
      2.3.5 拇收肌横头 横越跖骨头,支持横弓。
      在足弓的维持上肌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姿势有着不同的力的变化,对所附着的足骨产生不同力的作用,也使得足弓骨向不同的方向位移,这些小的位移随力的消失而复位,如果长时间的力的影响就会影响到足弓骨复位能力。足弓骨如果不能及时复位,就会影响到周围附着的韧带、筋膜、肌腱的紧张程度,过度紧张的会使这些组织发生水肿、粘连、以至变性,降低或失去自身功能,因而又会加重足弓骨的位置异常,使足弓稳定性下降,承载能力减弱;足弓构成骨骨关节紊乱,必要又加重对足底韧带和筋膜的张力影响,相互间反复作用,恶性循环。而足底的大部分韧带和筋膜附着于于跟骨底部前节结周围(如前面提到的跖筋膜),因此,足跟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根本原因不排除足弓骨的关系异常所至。
      虽然从常规理念上说肌肉在维持足弓占有主要作用,但是足弓骨、韧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部分遭到破坏也必然影响到足弓的稳定,引发力的分配变化,致使部分韧带、筋膜过载,久而久之产生水肿、粘连、疼痛。
      在上面的阐述中我们还强调了一个“久”字的问题,也就是说长时间的行走、站立、涉高、蹬踏等动作是使足弓肌肉、韧带、筋膜产生疲劳变化的重要原因,从而影响了足弓骨的位置稳定,产生反复发作的足跟痛。在纠正足弓骨位置的同时,也要注意姿势、运动的适宜,还要加强足部肌肉、韧带、筋膜的功能锻炼,强化结构能力,从而消除反复发病的几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恢复足弓的稳定是消除足跟痛反复发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2][3] 郭世绂,骨科临床解剖学.山东科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临床 观察 关系 足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