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苏北农村集中居住补偿标准 [新课改背景下对苏北农村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2-08 03:22: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初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作者清醒地意识到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传授方法、能力培养途径等方面亟待转变,引发了对农村初中教师理念转变过程的思考: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和主观,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农村初中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不断面临艰难的考验。
      关键词: 新课改 苏北农村初中教师 教育教学理念
      
      我是苏北农村初中的一位教师,深知农村初中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素质是目前新课改面临的重大课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的途径、学生观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具有鲜明时代性、发展性、开放性等特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初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苏北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苏北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现状
      新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这一改革旨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启动之初,我校许多教师并没有立即响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也就慢慢被人们所接受。为了更深入了解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了解他们的教学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会产生变化,以及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我校虽然离市区较远,但交通还算比较便利。学校的教学楼比较简陋,教学硬件和软件还不够完善,学生课外活动与学习场所非常缺乏,是一所典型的基础条件薄弱的农村初中。从回收的调查问卷看,年龄在20―45岁的教师对新课改持“赞成”态度,而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其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持“基本赞成”的态度,没有担任任何职务的则抱有“除改教材其他无明显变化”的态度。年龄在20―45岁的是教师队伍中年轻的一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们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关注新的教改动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同时,阅读教育教学类各种书籍,把握每一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适应着新课改。正是有了这些新鲜血液注入教师队伍中,新课改才得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实施。而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年龄偏大,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没有年轻教师快,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理念。他们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了几十年,让他们在短期内有所改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对他们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他们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出去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比其他同龄的教师多,所以相对来说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我校还有25%的教师不能全面接受新课改,其中绝大部分是老教师。近期,学校开展“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系列主题研讨活动。这为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了平台,这样教师可以互动,年轻的教师可以带动年老的教师,让他们感受到课改后课堂教学变化的好处和学生们所获得的良好成绩。教师可以相互学习,把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2007年以来,学校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学、教研的“有效性”不断追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教学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二、新课改对苏北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
      通过前面对“苏北农村初中教师新课改现实状况”的调查情况介绍,大家已经对我校教师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课改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理念产生的影响,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跟同事交谈,感受到新课改对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前农村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可避免地以追求升学为目的,往往是为升学而教,为升学而学。面对新课程的推进和新教材的使用,农村初中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也在悄悄地改变着。首先教师转变了自我角色。现在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明显地表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逐渐取代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由“主角”向“配角”、由“演员”向“导演”转变。其次,重新审视了学科价值。伴随着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各学科负载着传承学科知识、技能的不同功能,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有教师谈道:“学科素养有别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蕴含着丰富的再学习潜能,它必须通过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熏陶感染才能得以提高。”这样的理念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最后,渐渐改变了学生观。首先,对于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学生,要看到其不成熟的一面,指导其健康成长。其次,学生有着丰富的个性,有着自身的特质。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并对其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展,成为富有个性的人,这应是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最后,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其主体性,并使自己的教育与教学适应不同个体的情况与要求。
      (二)教师知识传授方法的转变。我是一位教龄比较长的数学老师,我的教学经历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物质条件缺乏,人们的生活比较艰苦,那时学生来学校读书是半日制,还要帮助家里干活。那时候的学生知识面窄,没有好的教育条件,而且大部分家长、学生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所以教师不需要备什么课,直接进教室上课,那时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教书匠”。第二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学生们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课外阅读越来越多的书报、杂志。要想通过课堂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则要有一桶水。第三个阶段,实施新课改,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课堂上已不满足于获得知识,更希望能提高学习能力,甚至能应用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现实需求,在给予学生一杯水的同时,则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流。而只给学生知识已不够,学生要掌握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
      (三)教师能力培养途径的转变。某教师是我校一位教龄比较长的语文老师,且兼教务处主任工作。他说,过去考察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就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被简化为“备”教案、“教”教案。如果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就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当新课改提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要建构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才能发现自己教学、科研能力的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的惯性曾经让我们试图抵制这种变化,但是接踵而来的课程模式、教材内容、考试方式的变化,已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应有怎样的教学能力?怎样才能具备这样的教学能力?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
      三、对农村初中教师理念转变过程的几点思考
      (一)苏北农村初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师的发展需要是一种社会需要,是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教师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促使教师去从事满足需要的行为活动,从而产生相应的动机。农村初中教师的发展需要与所有教师内在发展愿望相一致,它与教师对教师职业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但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对某种特定目标的追寻,有改变自身与周围环境的愿望。农村初中教师一旦将自己置身于教师这个专业群体中,首先会感受到的是环境对自己发展的限制,因而寻求改变环境改变自身的愿望就应运而生。这样,农村初中教师就会主动寻求学习机会,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政府也会通过制度安排为教师的发展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渠道。但是,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却在两方面遇到困难:一方面,政府的政策与制度并非是为了引导教师继续专业化的历程,而是把教师纳入机械的制度框架内,教师失去了对课程、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权。另一方面,新教师与教龄较长的老教师一同学习,接受同样内容与方式的培训,这就使部分教师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只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课时任务的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思考:是让教师适应这种“被培训”,还是合理地设置培训平台?另外,苏北农村初中教师评定职称较难,这样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农村教师要想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获奖的难度较大,首先要通过县级选拔,再经过市级评选,最后获得的基本都是三等奖。总之,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制约是不言而喻的。
      (二)苏北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从理性上分析,农村初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必须懂得乡村学生的生活与个性,否则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和尊重。另一方面,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反对死记硬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考核和教学督导也要求老师提高教育教学素养。但是不少家长对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产生了怀疑。农村初中教师群体在适应国家教育要求和满足社区需要之间产生困惑,教师在教育教学与乡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发生冲突。农村教师在理念转换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职业中的“人”,二是人所从事的“专业”。前一个强调职业属性特征对从业者的影响,后一个则关注人在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个人对专业的方方面面的理性感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体系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并与教师奖罚直接挂钩,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农村初中依然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热的趋势。现行的国民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乡村文化多样性,排挤地方性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从而造成学校教育与乡村社区的疏远和隔离。事实上,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政府、学校与乡村生活之间存在诸多摩擦与整合,教育与乡村社会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苏北农村初中教育受主观、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具体个人”,其“个体生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存活在环境中,并在与环境一日不可中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构成中生存与发展”。因此,不能脱离教师所处的具体学校环境研究其发展。农村教师对课程改革从被动承担到主动选择,明显感觉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制约,在个人主观意愿与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冲突时,主观的选择必须服从客观的环境。随着城市化程度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初中教育与地方社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式教育在课程、教法、师资等方面与乡村社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和冲突,农村初中教师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群体。在城乡一体化的冲击下,乡村本色在逐渐淡化。九年义务教育、大众传媒和通讯网络及行政体系的广泛延伸,乡村文化传统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农村教师的专业选择由被动承担转化为主动选择,发展的程度只能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渐变相适应。于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师的反思成了形式上的工作总结,或撰写上报材料,“校本课程”开发成了“集体备课”。在现实中,我们在期待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转变的同时所要面对的理论与实践困难远不止这些。尽管苏北农村初中的课改从“自为”到“自足”再到“自在”的过程举步维艰,但我们所能做的是不断追求创新。因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意味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意味着为教师的理念转变与发展不断提供可能。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苏北农村初中的现状,对农村初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课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能力培养的途径,苏北农村初中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推荐访问:苏北 农村教育 新课改 几点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