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中职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学分证书制”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时间:2019-01-26 03:30: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学分制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制度创新,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职业资格证书”是中职院校的重要特色,是衡量中职学生能力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校通过开展“学分证书制”教改实践,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将学分制改革与职业资格培训融合,对中职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学分证书制”的提出与形成。
      1.1“学分证书制”提出的背景。自2001年试行学分制改革以来,大体上可分成两类。一是全面学分制,即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集选课制、导师制、淘汰制为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二是学年学分制,即以学年制为基础,以选课制为前提,保留、借鉴两者有利优势使之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就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实践来看,前者大都不彻底,后者实质就是传统学年制的延续。
      “职业资格证书”是1999年国家建立就业准入制度后开始实行的。由于中职学校依然模仿基础教育模式,思想上始终将“学历”放在第一位,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缺少足够的重视。
      1.2“学分证书制”的形成与特点。学分证书制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根据中专的特殊性而建立的。具有以下3个特点:①按照学分制原理要求,将中专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整合成各个模块,并按一定比例分成“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两部分,“知识素养”用一定学分来统计,“能力素养”以数张证书来衡量。②将“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作为学生毕业标准,从学校政策上加以落实。③在课程结构中实现有机结合,即每个模块中都含有“能力素养”和“知识素养”内容。在“能力素养”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实行技能考核,成绩单列;可以开展职业资格认定的予以培训鉴定,使证书换学分成为现实。
      2.“学分证书制”课程模式。
      2.1学分证书制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以我校护理专业为例,课程结构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和毕业实习等五个模块。课程模块设置既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充分体现其知识技能特点,又要兼顾各相关专业的联系,使各专业的某些课程学分可兼顾使用。各个模块中,既有知识素养部分,又含能力素养要求,并按照各自考核标准,予以认定。
      2.2学分证书制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如上例,必修课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公共文化、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护理专业课程和护理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根据护理专业岗位群要求细化设置的,目前我校设置了涉外护理、临床护理、重症监护护理和口腔护理等四个方向,有利于满足学生就业升学需要。
      选修课包括基础课程、社科人文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三个模块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兴趣和发展实际,自主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3学分证书制教学与成绩考核。学校一般按照从低到高的模块顺序,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大纲和具体操作方案,组织相应师资力量开展教学。学制上采取如下方式:第一年入学新生先不确定专业,教育的重点放在行为规范养成、文化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上;第二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专业,教育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上;第三年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
      学生所有课程都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考核方式分为百分制或合格制。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技能考核,成绩单列,实行一票否决制。最终学生达到专业要求总学分并取得一种技能证书、操行考核合格者,予以毕业。
      总之,学分制改革为“职业资格证书”在中职院校创造了发展空间,“职业资格证书”又是“学分”最好的衡量标准。学分证书制改革实践,使它们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学分 中职 证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