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关于社会冲突中贫富矛盾的思考_贫富矛盾

    时间:2019-01-21 03:28: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也凸显起来。贫富差距的拉大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如果任由这种差距不断扩大,贫富之间的矛盾冲突将会愈演愈烈,最终影响到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社会冲突;贫富矛盾;收入差距;改革开放
      
      一、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也有扩大之势。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报告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基尼系数是0.28,1990年末为0.4581,且进入90年代末以来,数字仍在不断升高。虽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强调效率优先的政策的结果,但基尼系数的过高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中国将近0.5的基尼系数已潜伏着许多不安定因素。[1](p163)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对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心理的和谐造成极大的危害,从而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贫富差距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造成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因素。贫困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形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交通发达,适宜生产和生活。而中西部地区则资源短缺,环境恶劣,很多地区都不适于农作物的耕种。这些恶劣的环境严重阻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近几年,党和政府采取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措施,但由于中西部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基数低,短时间内这种绝对差距还不能彻底解决。
      (二)社会政策制度因素。在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也会导致收入的贫富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开始向东部沿海倾斜,使该地区在改革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巨大发展。然而,收入分配调控政策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为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解决除此收入的贫富分化问题。在初始分配主要侧重公平,而国家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影响和调控再分配。
      (三)历史和教育因素。历史上,自宋代开始,中国经济的重心就完全转移到了东南沿海;而且,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首先也是从东南沿海开始的,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下,形成了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先进工业与内陆地区传统农业经济并存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不同地区在改革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不同,这些初始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在改革过程中收获各不相同。[3](p173)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是一项影响或决定人们命运的战略性投资。知识能够使社会财富得到更加公平的分配。研究表明:教育以及文化资源配置对社会成员获得的收入、声望、社会地位等重要性日益显著。因为受过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它占据着收入更高的职业和岗位,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三、贫富差距扩大的影响
      (一)贫富差距扩大的积极效应。适度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差距作为改革结果的利益关系调整的体现,收入较快和较高者大多为改革早期推动者和实践者,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人们追究制度变革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利益激励。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扩大导致金融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的积聚,加速了居民金融资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直接投资能力,为非公有制经济、非规范部门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所形成的多层次购买力及多层次消费需求结构,也推动了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的生产投向,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利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
      (二)贫富差距扩大的消极效应:1.对社会稳定的负效应。贫富差距扩大,特别是一些行业垄断、非法寻租等非正常途径产生的差距过大,会对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心理产生冲击。例如:一部分人的腐败和非法致富,甚至部分经济主体改变不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愿望被扭化,使“灰色经济”和“黑色经济”有了滋生的土壤。[3](p228)农民的比较利益过低、收入提高受阻,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下岗,会使传统的基础性阶层产生相对剥夺感而产生“示恶效应”和法不责众的心理,在某些突发事件的刺激下,很容易做出失去理性的集体行为。[2](P99)2.对社会需求的负效应。贫富差距扩大使社会总需求增长落后于生产供给增长。有支付能力的高收入者不需继续扩大消费,需要消费的低收入者又没有支付能力。所以,虽然社会成员总收入增加了,但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平均消费倾向大幅度降低,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不能与生产供给同步,使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过大使需求结构发生断层和有效需求不足。如果中等收入比重过低,会导致社会主体消费需求不足;而占有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低收入者和比重较小的高收入者,前者由于绝对收入水平不高不能转化为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后者又因为需求有限而形成结构断层,这样必然会导致成熟期工业相对过剩、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它还会影响到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因,产业结构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成正比。消费结构的断层会使产业结构升级受阻,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3.对社会投资的负效应。贫富差距过大会对投资产生间接的影响。消费需求不足,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使生产的预期成本收益较低,金融资本投资风险加大。作为有较大投资能力的高收入者,其投资倾向会降低,政府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也不能取得应有效果。投资缺少动力,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增长放缓,国家财政收入随之减慢,则会对低收入者和低收入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减小,使贫富差距扩大,造成恶性循环。
      四、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在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增强和调节收入的分配扩大,收入的贫富差距也出现了扩大趋势。所以我们必须从调节收入的分配政策和制度入手。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出现不合理、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和机会,政府需要采取宏观调控等手段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竞争平等,控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由于,我国目前再分配体制不健全,保障性收入分配不到位,贫富差距愈加明显。因此,政府要以公平为原则,加大调控力度,通过立法、税收、金融等手段合理调整收入格局,保证低收入者的保障性收入,解决部分成员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等的收入差距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关注三类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和被征地农民、还没离土离乡的农民。其次,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使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时,支付起点应相对低些,使受益者从整体上享受低层次保障水平。总之,要充分考虑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社保水平。再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社保体系正常运转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和社保制度改革,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保障其财务的可持续性。最后,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保运行管理法制化、规范化、高效化。
      (三)调节合理的就业结构。充分就业是消除贫困问题、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必要条件。首先,要调整劳动力就业的企业规模,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挥小企业的作用。其次,调整就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调整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从重工业转移部分劳动力到一些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的轻工业中,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再次,调整就业区域结构,加速劳动力区域间流动。政府需要在逐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扶持、社会参与的职能培训机制等优惠政策,以增加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对困难群众制定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就业的有效机制。
      因此,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日益走高的今天,政府要完善法规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加大税收征管,调节财富在社会各成员间的分配比例,增进社会公平。这样,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冲突就会受到阻止,社会矛盾和紧张程度就会大大缓和,当中等收入人群占社会多数时,社会才会稳定、和谐。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作者简介:魏�,女,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蔺红宾,男,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张翼.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李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与实践[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贫富 冲突 矛盾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