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对我国农民贫困化引起公共危机的研究]摆脱贫困全文

    时间:2019-01-20 03:34: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公共危机也可以称为社会突发事件,危机的存在是与和谐相矛盾的,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诸多不和谐因素、表现出许多的不和谐现象,其中农村中的农民贫困化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为了能够尽快协调利益冲突,我们应该对农民贫困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农民贫困化;公共危机;和谐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28-01
      
      在中国古代,所谓的和谐社会就是像孔子所说的“大同世界”,也就是像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所宣扬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这些都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现阶段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和合”理念的扬弃又是对其发展,简单的说,和谐社会就是一种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对于社会突发事件的研究我们现在集中于城市突发事件管理问题,而几乎忽视了农村同类问题的研究,严重的脱离中国农业大国国情,所以展开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管理和研究对于解决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管理中预警、应急机制和政府责任机制建设等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农村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农民的贫困化,这个贫困化从表面上看不像那些紧急突发事件那样紧迫、迫切、猛烈和马上的危险威胁,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形成社会失稳的潜在隐患。
      
      一、农村贫困化引起社会公共危机概述
      
      1.农村社会突发事件概述。所谓的农村突发事件,是指一系列严重危害农村社会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现象。农村社会突发事件既包括大型的农业自然灾害,也包括突发性的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当前转型时期农村突发事件,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或者是对于农村一些政策的落实不到位以及一些农村的社会关系处理不好所造成的,并对农村基层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程度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2.我国农民贫困和贫困化危机简述。危机事件的基本内涵应强调事件本身对一定社会基本价值体系的威胁,即具有严重的精神损害,而不仅仅只是现实的物质损害或人员损伤。那么我们在上面的定义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或者阶层的农民贫困化不只是引起社会公共危机的诱因,而且“农民贫困化”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公共危机。因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农民的“贫困化”就是一种“社会事件”。属于“贫困”的人可能意味着对人与人关系的“不满意”,如果中国农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到超越某一极端值时,农民将会丧失自己最低程度的“幸福感”,那么所谓的现实的公平将失去公信力,从而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了严重威胁。这种社会公共危机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民贫困危机”,即因为大量的农民日益严重的相对贫困化,致使社会形成不稳定人群,导致农村社会公共危机,甚至危及整个社会政治与经济安全。3.我国农民贫困化现状。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村与城镇的经济矛盾加深,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为基本形式的价格争夺越来越严重。其次是土地资源的争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后就是就业岗位的争夺,城镇的雇工者利用极底的价格和各种各样的“门槛”和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手段,对农民工实施变相“盘剥”。农民收入低、负担重、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弱势地位进一步加剧。2001年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为2366.4元,按照国际上每人每天1镁元来衡量,中国农民目前可算是一个“贫困群体”。在2000年的统计中,我国仍然有3000万贫困人口。就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农村生活条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再由于农村利益主体的进一步分化,在农村中出现了以村干部、先富裕起来的人和部分乡镇干部为代表而形成的农村强势群体,这一部分群体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变相的盘剥,形成了新的农村矛盾,矛盾的发展成为农民负担居高不下的根源,并经常诱发农村中的群体性事件。
      
      二、农民贫困化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阐述了我国农民贫困化的现状,通俗的说,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我们在这里论述的是相对贫困的概念,因此我们所谓农民贫困化是指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增长和财富存量相对减少,出现越来越落后以及越来越贫困的趋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对可支配收入减少。在农民贫困化的总体趋势下,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民其贫困程度也日益加剧,从而会发生社会突发事件,也就是农民贫困危机。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提高农民收入的各项惠民政策,但是由于我们农民的贫困已经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全解决的,那么我们农民贫困化产生都有那些原因呢?分析原因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农民贫困的根源。
      1.基本的生产资料短缺是贫困产生的基本原因。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给贫困下的定义是,“贫困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贫困也可以说是被视为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我们都非常的清楚农民摆脱贫困最直接的方法是促进农民增收,对农业生产增收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土地、资金与技术三大生产要素。也可以说对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拥有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民收入增长的条件,换句话说,农民对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直接反映了农民获取基本生活资料的能力保障。我国的现状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农民对土地资料的人均占有量水平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保障。我国农村的土地生产率虽然不低但是按照人均的劳动生产率衡量则太低,农业规模化程度不够高,专业化程度太低,基本的组织化程度也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迅速增高。而最为严重的是农民所拥有的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短缺,严重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其中农业生产资料当中的土地面积的减少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都会使农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受到阻碍。2.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根本原因。农民自古以来就是弱势群体,农民相对是贫困的,但是我们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农民为摆脱而进行的种种努力,甚至对农村内部经济变革、农民向城镇转移和农村内部深化分工等,都产生了制度性障碍,这就是农民贫困化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是农民缺乏择业自由、土地没有受到有效的产权保护、缺乏交易自由和组织实验的自由等等。其中对于农民来讲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平等的制度,比如: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土地承包制度、农村税费制度、涉农领域的行业垄断等等。由于集体土地不断的重新分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稳定,并且不利于流转、出现土地“零细化”,都是阻碍土地规模效益和边际效益提升的。另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还表现在社会对贫困群体的救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生活困难居民已经实现了“应保尽保”。而农村的低保虽然现在基本在政策上有了规定,但也仅仅是在比较发达的地区才能顺利的完成,根据民政部的调查显示,全国农村需要救助的特困人口为1971.9万人,但由于条块分割,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把整个社会的扶贫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3.土地收益分配中农民负担仍然较重是直接原因。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农民负担过重仍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在土地收益分配中的负担仍然比较重,这是造成农民贫困的直接原因。尽管最近几年国家千方百计的减轻农民的负担,特别是在2005年取消在中国施行几千年的农业税后,农民过去那种种粮食赔钱的现状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县市、乡镇各级干部由上级层层任命,这样对各级干部“政绩”的评价,取决于他们对上级所下达的各种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各级干部则片面追求政绩,如果财政没有钱就把任务分配给各个乡村,这样以来也就大大加重了农民负担。上面这些都是一些显性的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但更让我们担心的是还存在一些隐性的情况,这也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首先,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生产成本“水涨船高”,这严重地加重了农民负担。再次,提高上报人均纯收入基数,加重农民负担。一些乡政府人员为提高“政绩”,而在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上注入“水分”报出的数据大于农民实际收入,这种现象无疑加重了农民负担。最后,农村金融部门借机加重农民负担。在农村金融部门向农业银行转轨过程中,政策允许贷款利息有一定的伸缩幅度。而信用社贷款是只伸不缩,普遍取最高限额,有的信用社放款时即扣除利息。4.基础教育落后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知识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而且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浪潮中知识的作用日益突出,如果知识能力不足,甚至知识更新能力不足,都会导致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贫困――知识贫困,与物质生活贫困相比较,知识贫困则是一种更实质、更深层、对贫困群体威胁更大的一种贫困。许多人贫困的实质和根源,是缺少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一个人被剥夺了机会就会陷入贫困,由于造成剥夺的因素在社会下层和贫困者家庭中被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再生产出来,因而贫困也就世代相传,形成剥夺的循环,要想终止这种贫困就必须停止循环,其最为直接的途径是获取知识,贫困者抓住了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就抓住了摆脱贫困的最大的希望。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规范的分配制度条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将为劳动者带来高额的要素回报。
      
      三、应对农民贫困化危机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前提。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安全网。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又恰恰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财力有限,农村的社会保障还不可能由政府完全来支付,因此必须实行资金来源的社会化,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模式建设,针对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财富的重新分配政策,以此来保护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贫困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持其基本生活保障。最终建立一个内容广泛、功能齐全、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2.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基础。减轻农民负担一个很重要的出路就是发挥农民自主作用,依靠农民民主自治选举来增大农民在利益分配上的收入的发言权,从政府来看要改革税费制度,理顺财政体制,坚决打击那种潜在的收取费用给农民造成负担的不良现象,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范政府资金的分配,合理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各种资金,理顺财政体制和相关分配关系,对于一些特别棘手的问题应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加快办事效率,杜绝把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之所以贫困是因为还是没有钱,特别是可支配收入仍然少,因此解决农民贫困的关键是想方设法的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的指示精神,借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在保证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加快蔬菜、花卉、林果、中药材、茶叶和其他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加快畜牧业的优良品种的推广。争取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做到有一个支柱产业,以此来带动农村创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4.农民要努力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是农民脱贫的支撑。农民由于缺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在选种、耕作、施肥、使用农药等方面要么重复投资,要么投资不到位,造成投入产出比少,收益低,增加了农民负担。可以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让科学种田的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传给农民。同时,对农民自身来说,应该自觉学习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杜绝和减少浪费,以达到自我减负的目的。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建立农业图书馆让农民真的可了解最新最全的信息。
      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减少农村公共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仅要从源头来展开,更应该防患于未然,我们应该在一乡镇为基本单位建立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小组办公室,来领导和对付农村社会突发事件,要从预警、应急、管理和责任这四个方面入手来很好的解决农村的公共危机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作者介绍:李星琛,女,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文明;孟德成(1981-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0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曾福生,李燕凌,匡远配.农村公共产品均衡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曾福生,李燕凌.农村社会公共危机表现及其化解.农业经济问题.2005.12
      [4]于建嵘.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决策咨询.2003.5.31
      [5]韩峥.脆弱性与农村贫困.农业经济问题.2004.10

    推荐访问:贫困化 危机 农民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