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时间:2019-01-18 03:18: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邓小平同志以一名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察觉到了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无不体现着: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中,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目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现代化;培养“四有”新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标准;“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思想;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003-02
      收稿日期:2006-09-18
      作者简介:水远璇(198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 基本理论的研究。
      
      一、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目的
      
      人是社会的主体,同样人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要实现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前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英格尔斯就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 缺乏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 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最完美的 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邓 小平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 和劳动技能来使用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 ,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只 有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才有可能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经济才能发展。而对于我们 国家来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且人口素质相对低下,众多的人口 既有可能变成沉重的负担,也有可能变成一笔巨大的财富。据此,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 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关于社会现代化的标准,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的是英格尔斯教授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的统一指标:(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以上;(2)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12~15% ;(3)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45%以上;(4)非农业劳动者比重在70%以上;(5)识字人口 比重在80%;(6)受高等教育者占适龄青年10~15%;(7)城市人口比重在50%以上;(8)每 个医生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9)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10)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 %以下;(11)婴儿死亡率在30‰以下。对照此标准,几乎每一条都与劳动者素质有关,因此也可 以说,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目的。
      因为教育能通过培养现代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邓小平将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就寄托在了教育上,依靠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党的十三大就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 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贯穿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始终,表现了邓小平同志持有的对于人才的态度。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逻辑结构是:教育(基础)―科技(关键)―现代化(目标),而在这个逻辑结构的每一个步骤之间都应该加上人才的因素:教育(基础)―人才―科技(关键)―人才―现代化(目标)。通过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和教育的育人功能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才来实现,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也可以直接起到发展生产力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如此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缺少了人才的作用就无法进行下去,那么最终现代化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因此,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惟其如此,教育(基础)―科技(关键)―现代化(目标)的车轮才能顺利地行进下去。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同时他在实际的教育举措中,也处处体现出了这样的人才观。首先,邓小平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主张,他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化的建设靠知识,靠人才。”为了能够尽快地培 养出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他冲破重重阻力,主持恢复了高考制度,指出从高中直接招生“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好办法”。邓小平亲自抓教育工作期间,一方面集中精力发展全日制正规教育,另一方面又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类成人教育,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做法。他还特别重视中小学教育,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现代化
      
      1983年10月,邓小平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战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同时也体现了他 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现代化的思想。
      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现代化包括诸如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多个方面,而人的现代化则是现代化的核心,正如英格尔斯教授所言,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的副产品”,而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影响人的现代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水平等等,而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根本手段。人的现代化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人的素质结构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并且 ,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人的现代化的决定因素,那些落后的保守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现代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而且也是教育自身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邓小平站在一个政治家的高度洞悉到,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最终还是要在教育现代化上着手。因此,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教育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各式各样的合格人才,尤其要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观念、现代意识,促进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教育自身也要实现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体制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手段方法现代化等等,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服务。
      
      四、培养“四有”新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标准
      
      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说,“很多人讲现代化,忘了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一般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必备的具备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人才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共产主义信念。为此,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又红又专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1983年4月,邓小平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理想,是指有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的理想。有道德,是指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有科学文化知识。有纪律,是指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
      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标准的“四有”新人,邓小平仍然是从教育入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要树立起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人才放在首要地位的观念;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地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 。
      
      五、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
      
      邓小平同志把教育看作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根本事业。而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即教的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就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他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 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也是一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不能不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
      为此,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地位。他指出,要全面关心人民教师,首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他还非常关 心教师在政治上的进步和业务上的提高,并把它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提高教 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真正做到尊师重教,才可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培养出大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
      邓小平同志谱写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他作为一名政治家提出的教育理论,高瞻远瞩地把人作为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这正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张健.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4]杨德广,等.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3.
      [5]阿历克斯•英格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M].曹中德,等,译� 天津:天律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吕增富〕

    推荐访问:人是 关键因素 实现现代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