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更新理念,善教会学,讲求实效,和谐发展】 讲求实效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1-17 03:27: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教材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向广大教师心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正如春日里的阳光,给我们的教材教学改革带来激情和灵感。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材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多、最严重,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改革阅读教材教学。本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可现在有几个孩子真正喜欢语文课呢?为什么呢?君不见,有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其量只不过是个“转运站”,把教参上的答案转手“灌输”给学生。
      
      一、理解教材须适“度”
      
      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最好慧眼识“度”。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是受到媒体批评的所谓“高耗低效”的问题。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仍然重视不够,比如阅读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等一些学习理论的问题研究仍较薄弱。如果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就很难取得突破。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 语文不同于它科。
      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数学、常识等不同。后者教材的内容就是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要求,而语文学科则不同,课文的内容并不就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换句话说。语文学科主要不是学“课文的内容”,而是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形式”。叶老的“课文是例子”的精辟论述就是这个意思。
      
      2 理解课文非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不应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对某些课文内容、感情、意境、韵味的感悟,需要日后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不必强求一时就理解透彻。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大多是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成了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硬任务。而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中丰富的词语、生动的句子,以及大量规范的语言,学生是否内化,能否运用,反倒成了学习课文的软任务,可学可不学。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无疑是异化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3 语感比理解重要。
      提倡在运用中理解。有人说:“理解而不会运用,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理解。”我想,理解与运用常常是两码事,正确理解未必就能正确运用:良好语感的人,大概理解有时也就能正确运用。应该提倡在运用中理解。边运用边理解。运用可以促进理解,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
      
      二、试把教参变学参
      
      多年来听到的语文课,好多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先作者后段落,由内容到特色,林林总总,将教参上的要点都讲了出来,于是每堂课都“有内容”、“很充实”,可课后学生没印象。就在这种懵懂状态中,他们由小学被“灌”进初中、高中。对传统的“讲经”式教学已深感不满。
      
      1 师有生无弊端多。
      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和教参,资料相当丰富。如果上课,教师只要把课文和教参通读一遍,经过自己的筛选,选出自己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去艰学生讲解。一堂课的任务基本就能完成。学生也不大会有意见,因为昕到的毕竟都是他们所想不到的――教参上的文章都是专家写的。不是普通学生的思维所能及。
      但就在这么想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如果把这些教参一并发给学生,结果会如何?老师能够拥有的,为什么就不能给学生呢’
      
      2 利多弊少莫担忧。
      教参应改称为学参。教材是学生自学尝试的素材。传统教材的立足点是教,而现代教材之立足点是学。因此,教材应改称为学材,同理,教参也应改称为学参。编写学参给学生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学生有参是可行。如果能把这些丰富的资料给他们自己去阅读,那么他们就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也许有些学生阅读教参上的某些文章有些困难,他们的理解也不会有老师那么透彻,但毕竟他们直接占有了资料,是自己在消化这些资料,而不是吃经过教师嚼咀过后的碎片。给了学生一种答案,不一定会扼杀他头脑中已有的答案,反而会进一步激发他把已有的模糊的思考想得更深入更清晰。所以,我建议,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不仅给学生发课本,同时发教参。也许这样,魏书生的那套自学方法就能有合适的土壤。
      
      3 实践读“参”学生行。
      简约精讲提效率。学生没教参以前,教师凭三寸不烂之舌。大讲特讲,惟恐有所疏漏。有了教参,教师也讲。但这个讲是提示、是引导、是检查,三言两语,简洁明了。教师教学已由滔滔不绝趋向简约概括,
      桥梁搭起教与学。教参,搭起了教与学的桥梁。实验两年来,“让学生拥有教参”经过了一个从迷惘到明晰、由摸索到成熟的过程。教参发挥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用教参指导预习,根据教参掌握学习重点,自己理解课文的内容,整理读书笔记……有时,师生共同讨论疑难问题,有时还让学生上台试讲。渐渐地,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薛小琴

    推荐访问:讲求 实效 教会 和谐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