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有关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有否偏爱的调查】 英语专业

    时间:2018-12-30 03:22: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参照Medgyes(1994)对NESTs(英语为母语教师)和Non-NESTs(英语为非母语教师)各方面的比较,以其研究为基础,对本校6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的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没有特别的偏爱。(2)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偏爱是教师的“个性特点”、“语言掌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反馈特点”等因素。(3)间接影响的因素有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等因素。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中外英语教师 偏爱 对比研究 影响因素
      
      1.引言
      
      NESTs是指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Non-NESTs是指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下文中有些部分NESTs指的是外籍英语教师,Non-NESTs指的是中方英语教师。许多国外学者通过从双方对语言的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差异及教师本身的性格情感等方面对两者的比较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研究。Medgyes(1994:355-367)曾作过一个大规模的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有来自11个不同国家的325名英语教师。这些教师被分为NESTs和Non-NESTs两组。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两组不同类别的教师都有同等机会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在这个调查中,Medgyes指出NESTs在语言和交流上的能力高于Non-NESTs。Medgyes(1992:340-349)认为,NESTs唯有在语言能力比Non-NESTs略胜一筹。尽管两组老师在教学行为上各有不同,但Medgyes(1994)指出,“两组教师的区别不能说明他们谁是好教师谁不是。学校应该雇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教师而不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背景来选择教师。尽管国外学者已经对英语为母语教师和英语为非母语教师的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以教师作为被试对象进行的,而且实验方法也以调查问卷为主,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带有主观偏见性。本文将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和谈访研究两种实验方法,对学生心目中的NESTs和Non-NESTs进行对比研究。在Medgyes(1994)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问题:
      (1)中国学生对NESTs和Non-NESTs有无特殊偏好。
      (2)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国学生对双方教师的选择。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研究者于2009年4月对浙江工业大学6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学生由中方英语教师和外籍英语教师共同授课。共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是100%。除了进行调查问卷外,研究者还对这60名学生逐一作了访谈研究。
      2.2调查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分别针对教师的“个性特点”、“语言掌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反馈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采用了5级Likert标度法,分为5个等级(从“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有些满意”/“非常不满”)。下文中提到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总和。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2009年3月,即正式调查前,研究者抽取了其中10名学生进行了试点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反馈意见修改了问卷。除了使用调查问卷外,还对学生逐一谈访研究,归纳总结出学生对两方英语教师评价的其他因素。
      
      3.结果与讨论
      
      本调查重点研究了NESTs和Non-NESTs在“个性特点”、“语言掌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反馈特点”这几个方面的差别和学生对两方教师的评价,并探究了其他因素对学生作出评价的影响。除了调查问卷以外,还通过和每位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其他存在的影响因素。
      3.1问卷调查的研究
      3.1.1“个性特点”
      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Jeremy Harmer,1998)。Jeremy在1998年的时候作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学生更喜欢性格好的老师。
      
      在调查中,将“个性特点”的调查分为“与学生的目光交流”、“肢体语言的使用”、“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及“才艺表演的运用”这几个方面。通过表1数据表明,学生对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的个人素质及个性持普遍的肯定态度,满意率都超过了80%。其中在“与学生的目光交流上”,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得到的满意率基本持平。而在“肢体语言的使用”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高出了整整1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才艺表演的运用上”,外籍教师达到了95%。这表明,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放得开,更加活泼外向。在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和外籍教师比较,中方教师更具有教师的权威和长者的形象。“一日为师没,终生为父”的观念使得中方老师对学生有一种“严父”的态度。但是随着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的传入、教师自身教学经念的积累、自身素质的提高,中方教师也逐步和学生加强了沟通。在“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的学生总体满意率上甚至还超过了外籍教师2个百分点。
      3.1.2“语言掌握能力”
      在调查中,将“语言掌握能力”调查主要分为“语音标准程度”、“语言流利程度”、“语法准确程度”及“与学生语言水平的适应程度”四个方面。
      
      在英语语言掌握能力和语言应用方面,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他们的语言能力是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的语言能力不可比拟的。Felix和Medgyes在他们的著作里也提到了NESTs的语言能力。Medgyes(1992)指出语言掌握能力的很多方面对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来说还存在着挑战。
      从表2可以看出,在“语音标准程度”、“语言流利程度”、“语法准确程度”上,外籍教师有着明显的优势,分别比中方教师高出15,17,15个百分点。但是外籍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具体语言使用上,比如“与学生语言水平的适应程度”,反倒比中方教师低了16个百分点。这可以反映出中方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能力,而外籍教师更要把自身的语言天赋转化为教学优势。
      3.1.3“课堂教学能力”
      Phillipson(1996)用了“the native speaker fallacy”来指出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他认为Non-NESTs一样可以成为理想的英语教学教师。Non-NESTs在英语学习上和英语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典范;他们能更有效地教学学习策略;他们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现在,很多中国学校在招聘英语教师上,对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员要求放松,有时甚至不需要他们提供相应的教学资历及背景证明。一些学校强调外籍教师的英语母语身份从而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我们可以从很多网站上找到招聘外籍教师的信息:不需要学历、不需要经验就可以得到一份高薪的教学工作,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热衷招聘一些年轻的没有资质的外籍教师,招聘单位往往疏忽对外籍教师教学资格和教学经验的要求。
      在调查中,将“课堂教学能力”分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主要教材和辅助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师生交流与课堂活动”五个方面。
      
      课堂教学能力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表3可以看出,在前4个方面,学生对外籍教师的满意率明显低于中方教师,但在最后一个方面“师生交流与课堂活动”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高出了12个百分点。在教学上,外籍教师应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校的大纲来给学生选择上课的教材而不能脱离大纲,避免漫无目的进行教学。而中方教师应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1.4“反馈特点”
      教师作为评价者时,反馈非常重要(Mccarthy,2002)。积极公正的反馈能使学生正确地完成任务,给予他们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不作出积极的反馈,学生很有可能会以为其回答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或感觉自己的回答没有必要,就会导致失去参与课堂交互活动的兴趣,最终导致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表4表明,学生对外籍英语教师和中方英语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的表现都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对双方教师在不同形式的反馈形式的满意率基本上相同。在对双方教师的反馈特点调查中,笔者将教师的反馈分成“重复式”、“肯定式”和“表扬式”三个方面。在“肯定式”和“表扬式”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各高出5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而在“重复式”上,中方教师则比外籍教师高出9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看重老师的反馈评价,他们有强烈被认可、被赏识的意识。外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满足学生需要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中方教师的表扬反馈满意率相对比外教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严师出高徒的古语让中方教师更多选择了重复和肯定式的反馈。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而且比较脆弱,缺少称赞会使得学生减弱自我意识,最后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中教在保持肯定式反馈的满意率外,更加要提高表示式反馈的满意率,关注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综合以上发现,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都持有肯定的态度,双方教师获得的满意率都在60%以上。
      3.2谈访调查
      采访了对外籍教师满意度不高的学生,原因主要有不习惯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侧重点、采用了不适合学生教材以及不会讲汉语、有时难以和学生沟通等。还有一方面就是学生自身要承受的考试压力让他们对外籍教师偏重口语教学及互动活动无暇顾及。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太疯狂,没有为人师表的样子,在这些学生眼中,老师应该是高高在上的。
      首先,很多研究者(Insull,2001;Parry &Su,1998)称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权威以及学生的被动学习都起源于儒家文化。根据儒学,整个社会以级别排列,长幼有序。许多研究者称这种等级制度加剧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hang,1996;Martinsions,1996)。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正确的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应该接受他们而不能质疑他们。相反来说,学生应该顺从、谦卑、好学,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学生往往是沉默及被动的。还有尊敬长辈是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师生关系间是一种消极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尊重长辈,所以无论长者说什么,晚辈都要全盘接受,教师是不可能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质疑老师。这也许就造成了有些学生更喜欢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形象。
      其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种种等级考试中没有对口语的要求,所以学生更喜欢中方教师相对重视语言和考试技巧的讲解。
      再次,学生的行为会被社会因素所影响,比如文化,在许多课堂内,教师和学生会有学习背景上的差异,因此多文化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和学生意见可能会产生许多不易察觉的分歧。Cortazzi认为外籍教师用他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而并不一定适应当地的学生(Cortazzi,1996)。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了强调记忆、模仿和重复。Cortazzi在1993在中国作了一个调查研究,他提供了这样一组对话:
      学生:我很喜欢你的课,但是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你每个星期都讲口语。
      学生:但是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你学习了讲话。
      学生:但是我能把什么带回家?我的书上没有笔记也没有语法点。
      教师:但是现在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学生:那在考试中有用吗?
      Cortazzi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文化,但是外籍教师认为口语交际也很重要,外籍教师过于强调口语部分,而疏忽了语法及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帮助,这是一种学习文化的错误搭配。
      综合以上一些谈访及研究,像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对中外教师的满意度都有一些影响。
      
      5.结语
      
      本研究基本上支持Medgyes(1994)的假设,即外籍教师与中方教师在个性特点、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是双方教师都可能成为优秀的英语教师。Medgyes(1994)在研究中没有提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等因素对教师教学及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而本研究表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等因素对中外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这三个因素影响了中国学生对中外两方教师的看法。而V.Arva(1994)的研究结果:资格不符的外籍教师只要能够说话交流照样能够找到工作。本研究认为不够全面,虽然在国内存在着这种现状,但是外籍教师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说语言掌握能力,特别是纯正的语音语调(个别外籍教师会带有浓厚的地方音)。Felix(1987)指出非英语国家的成年人很难说一口与母语为英语人士同样的英语,就像鸭子无法变成天鹅一样。Medgyes(1992)指出,对母语为非英语人士来说,语言掌握能力对其是一个挑战。而在所有的语言能力之中,语音是最难克服的障碍(Scovel,1988)。
      本研究的结果对中外籍英语教师有着一定的启示。第一,外籍教师应对所任课国家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外籍教师不应该有他们的教学能够改变任教国家的生活的心态。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受其社会文化环境所影响而不是靠外籍教师的几次英语课就能改变的。第二,外籍教师应当接受所任教国家的文化及教育体系,而不应该认为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当地的教师先进或是认为自己是外籍教师而拥有更多的特权。Phillipson(1992)提出要小心语言和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指的是一种语言文化强加于另一种语言文化之上,比起前者,后者往往被认为是不合适或者是低等的。第三,外籍教师应该缩小并逐步消除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之间存在着典型的教学矛盾(Rao,2002),消除这些矛盾对外籍教师提高课堂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中国的英语教师来说,第一,因为在国内英语属于学业课程,学生重视语法知识,而中国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决定了他们通常不会积极地参与交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教师应该积极给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发言。第二,中国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励,多使用表扬式的反馈。中国文化的面子观念是造成学生缺乏冒险、不愿主动多说英语的重要原因(王宇,2005)。中教应发挥师生交互活动的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以积极、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以上是笔者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当然,这只是一个小规模的研究,不能概括反映所有的情况,还有待我们就此项目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ortazzi,M.Cultures of Learning:Language Classroom in China[M].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1996.
      [2]Chang,J.The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 Oxfor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Felix,S.Cognition and Language Growth[M].Dordercht,Netherlands,Foris.1987.
      [4]Insull,B.Encouraging student voices in a Chinese classroom[J].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1,39(4):34-37.
      [5]Jeremy,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Longman.1998.
      [6]Martinsons,Conguering cultural constraints to cultivate Chinese mangagemnt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1996,15(9):18-35.
      [7]Mccarthy,M.语言教师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Medyes,P.The 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EFL/ESL teacher’s self-image:An international survey[J].System,1994,22(3):355-367.
      [9]Medyes,P.Native or non-native:Who’s worth more?[J].ELT Journal,1992,46(4):340-349.
      [10]Medyes,P.The Non-native Teahcer[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1994.
      [11]Parry,K.and Su,X.Culture,literary and learning English:Voices from the Chinese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1998(33)159-161.
      [12]Pillipson,R.Linguistic Imperialis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3]Pillipson,R.The Native Speaker’s Burde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4]Rao,Z.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J].TESOL Journal,2002,11(2),5-11.
      [15]Scovel,T.A Psycholingusitic Inquriry into a Critical Period for Human Speech[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8.
      [16]Ara,V.Native and non-nativ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J].System,2002,28(2):355-372.
      [17]王宇,影响外语课堂言语互动的隐性因素――面子[J].外语学刊,2006,(6).

    推荐访问:有否 偏爱 英语专业 英语教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