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妙手擦亮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擦亮青春火花

    时间:2018-12-25 03:28: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三个途径和四种方法。三个途径是:在感知理解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对读物内容的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四种方法是:1.质疑法;2.瞬捕法;3.比较法;4.绘图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法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尽情施展才华和开发智力的大舞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擦亮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有三种途径和四种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三条途径
      
      1.在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指导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木兰诗》“南市买辔头”一句中的“辔”是生字,“辔头”是生词,学生可以从注解中了解“辔”字的读音和“辔头”的意义,也可以记住它们。但这种感知是肤浅的,记忆也属于死记,因此容易遗忘。如果引导学生运用构字法来识记“辔”字,情况就不同了。学生的思维启开后,由“辔头”联想到绳,由口的两边有绳子想到马口外的嚼子,口边配有缰绳,又由“车”想到了马拉车,不少人在电视里也见过辔头。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这一意义了。这个认字识词过程,是在感知具体语言材料后,运用以前学过的构字知识,借助从电视里得到的表象,又与注解联系起来,从而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新知。这个思维过程,已不是一般的思维,而是创新思维。
      同样,引导学生对过渡句作用的认识、对关键词句在文中特有的理解、对修辞方法巧妙运用的体味,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对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神态的研读、对重点内容的辨识等,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其思维火花。
      2.在对读物内容的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任何创新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培养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时,再造想象能使读物内容变得更具体、更鲜明。读物中的潜台词、“空白”与“未定位”,可运用再造想象来加深理解。例如《春江晚景》中的画,我们是无法看到的,但可借助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通过想象将这幅画复原,就是一种再造想象。读散文,同样需要再造想象。例如朱自清的《春》,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展开想象,绘出了四幅动人的春景图。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训练想象能力。创造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要求学生想象于勒真的衣锦还乡的情景,学生们就会想象出非常有趣的情节。把想象的情景与课文一对比,就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课文。
      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仅仅给学生串讲课文内容,那只是灌输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除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外,还可以在作文、写字等教学活动中进行。学生作文,从选材到构思、遣词、造句乃至写成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创新过程,虽然有水平高低之分,但这毕竟是一篇作文从无到有的创造。作文训练达到一定水平时,我便引导学生向“求新”方向去努力,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还可鼓励部分学生进行文艺创作的尝试。作文训练抓得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好处。例如,学了《大自然的语言》后,我启发学生向竺可桢学习,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物候现象。有的学生在观察记录了两个春季的物候现象后,写了一篇说明文,从月季花、杜鹃等几种植物的吐叶、开花情况,生动地说明了第二个春天比第一个春天要暖些。学生能独立观察并写出文章,自然就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练字,前期主要是模仿,但到后期,当学生对一种字帖练得畅自如时,我引导学生博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是一种创新,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四种方法
      
      1.质疑法。
      学生中的创新思维首先表现在“质疑”这一点上。“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开启新思维的钥匙,有了疑,求知欲便来了。因此,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想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创新。例如:我在执教《陈太丘与友期》时,便放手让学生探索,学生大胆质疑,求异创新,提出了许多令人咋舌的问题:1.古代没有精确的钟表,陈太丘约定与朋友“期日中”,概念不精确,怎能说朋友不讲信用呢?2.七岁的元方怎能对父亲的朋友无礼?3.友人表示惭愧并“下车引之”,小小的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霸道了呢?……经过学生深入探究,让人获益匪浅,使执教几十年的我也惊诧不已。
      2.瞬捕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一句私语、一个低声的异议,往往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加以引导,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老舍的《小麻雀》一文结尾的句子是“可是现在它的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我讲到这个结尾处,有个学生小声说:“小麻雀都死了,还明白什么?”这时又有人冒了一句:“胡说?”显然后者不是在制止前者上课插嘴,而是有异议,他可能认为小麻雀没死,也可能认为小麻雀真的明白了什么。总之,两种观点发生了碰撞,“死”派和“活”派争论起来。大多数人认为麻雀死了,而且理由充分成立。那么它死之前“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呢?这个“什么”是个“未定点”,我引导学生讨论、想象。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讲出了十多个可能“明白”了的内容。如:①明白了谁好谁坏;②明白了谁造成它的不幸等。这些想象都具有可能性,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像这样突然冒出来的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老师只按自己原先准备好的教案讲课,不及时捕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一个疏忽。
      3.比较法。
      比较,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有些知识用其他方法讲述,学生比较难理解,而用比较法,学生却能获得清晰的认知。在比较中,学生的思维一般较活跃,而且往往带有创造性,所以比较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让学生在第三段中寻找运用比喻的句子。有个学生找出了“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一句,理由是:用“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来比喻“山尖全白了”。这个意见得到了所有发言者的支持。这就暴露了一些学生对比喻这一修辞方法的认识还有模糊的地方,需要澄清。于是,我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用了比喻的句子与之比较。经过比较,学生认识到比喻一定要有喻体、本体两个事物,而“山尖全白了”与“一道银边”同是一个事物,这只是形容,不是比喻。讨论中,有的学生越出本段、本课,引用其他例句来作比较,这就带有创新思维了。
      4.绘图法。
      这一方法就是把读物的内容用绘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前文说过,想象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把课文中的内容用绘图的形式表现出来,靠的就是再造想象。如学习《第比利期的地下印刷所》,我让学生把该印刷所的截面图画出来,这一训练,既检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准确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相类似的,扮演角色表演,将文字信息变为形体动作与脸部表情,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等,都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推荐访问:妙手 擦亮 火花 创新思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