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科技艺术节 [中国近代杰出的“通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

    时间:2018-12-24 03:31: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他在音乐、绘画、文艺、戏剧及篆刻方面都有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过开创性的成就。在教育活动中,他用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培养了一代人,可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通才”艺术教育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艺术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李叔同 艺术教育 贡献 启示
      
      一、李叔同的生平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文涛,成蹊、广平;号漱桐、瘦桐;字哀公、息霜、婴等;法名演音,号弘一。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中国近代杰出的“通才”艺术教育家。
      李叔同出生于19世纪末一个富足的大家族家庭。其父李筱楼为清代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经营盐业,虽然家业很大,但并非财大气粗,而是常做善事,办过叫“备济社”的慈善团体,赈灾济贫,被百姓称为“粮店后街李善人”。李叔同为其父小妾王氏所生,在他出生时,父亲已68岁,事过四年,父亲病故,当时他刚满5岁。李叔同虽然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大家庭,但因家庭成员复杂,幼年丧父,家境日衰,似乎并不太幸运。值得庆幸的是其母王氏对他的蒙学教育要求很严,从小就从母亲习诵名诗格言,读过《百孝图》、《格言联璧》、《名圣集》、《孝经》、《千家诗》、《孟子》、《古文观止》、《四书》、《尔雅》、《说文解字》、《左传》等四书五经,同时还从赵幼梅学词,从唐静研习篆刻……在诵读经史子集的同时,他还学习新学――算术和洋文,这一切为李叔同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通才”艺术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97年李叔同遵从母命与俞姓的姑娘结婚,婚后有李准、李端俩子先后出生。次年,迁居上海,开始了他艺术创业生涯。由于李叔同年少才盛,旧学新知一应俱全,来沪后不久就参加了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许幼园的“城南文社”,显露出了超人的才华。在“城南草堂”的生活是李叔同人生中最惬意的时期,他不仅常写诗文,与“天涯五友”(李叔同与上海当时新学界的领袖许幼园、袁希濂以及当时文坛名士蔡小香、张小楼等五人结拜金兰,号称“天涯五友”)共同切磋,而且参加一些美术活动,1900年组织“海上书画公会”,后来还发起组织“乐石社”,从事篆刻研究,并自编《李庐印谱》,接着出版了《李庐诗钟》,当时他的影响正如他自己在《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一文中所描述的“二十文章惊海内”①。1905年,正值李叔同“平生最幸福的时候”,慈母病故,这对李叔同是沉重的打击。加之目睹八国联军攻陷津京,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他曾在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门下,南洋公学于1903年爆发学潮,结果遭到当局镇压而解散,自己小家和祖国这个大家的前途一时在他眼前似乎都看不到光亮,于是毅然决定出走他乡,寻求新知,意欲探索救国途径。1905年秋,他踏上前往东洋的轮船,漂洋过海。
      在日本,李叔同与曾孝谷(延年)创办了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春柳社”的社务分美术、音乐、文学、戏剧四部。李叔同对话剧艺术格外倾心,1907年2月他亲自在东京骏河台中国青年会礼堂演出的《茶花女》中的两幕,受到日本戏剧界的高度评价,日本戏剧权威松居松翁说:“中国的俳优,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李君的优美婉丽,决非日本的俳优所能比拟……”。②李叔同不仅戏剧表演技能高超,而且在东京美术学校所学的西洋画,也是当时中国油画界的顶尖水平。
      1911年春,李叔同学成归国,在老家天津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担任图画教师,1912年,去上海担任上海城东女学的图画教师和《太平洋报》主笔,并负责画报副刊,在此期间,李叔同结识了许多文化界名人,开创了中国报纸广告画。同年秋季,《太平洋报》停刊,他去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任教,开创艺术教育新篇章,使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宛如一所“艺术专科学校”,可见李叔同的艺术教育的效果。
      1918年7月,博学多能的“艺术全才”的艺术教育家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他毅然告别任教六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正式出家为僧,成为众人知晓的“弘一法师”,开始了他的另一种新的人生。李叔同皈依佛门,身为“弘一大师”的他乐此不疲地投身于弘法的事业当中,正如他自己所言“余将尽其绵力,誓舍身命而启导之”。弘一大师云游四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宣扬佛学文化而忙碌。直到1942年9月,“弘一法师”还在为弘法做最后的努力,在温陵讲经。同年10月13日晚8时在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里圆寂。“弘一大师”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去了他要去的极乐世界。
      
      二、李叔同为艺术教育事业所作的主要贡献
      
      李叔同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通才”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由于他夯实的蒙学基础和聪慧过人的天赋及高尚的人格修养,使他在学习各种知识都非常专注,达到了同一领域的极高的水平。在绘画、音乐、戏剧、文艺、篆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05年李叔同在外患民族危机、内遭家庭惨变之际,他内心悲痛之极,带着满腔孤愤,满腹忧思,毅然决定:东渡日本,求取新知,为祖国独立富强学点实实在在的本领。到日本后,李叔同考入日本美术最高学府――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东京美术学校),从日本著名的画家黑田清辉学习绘画,专攻西洋绘画,同时兼修音乐。李叔同的选择在当时的日本还引起了广泛关注,东京一家新闻社特地派记者前往专访,并将采访记以《清国人志于洋画》为题刊于1906年10月4日的《国民新闻》。李叔同的油画,至少在当时已达到了中国油画的一流水平。他所画的《裸女》、《朝》、《自画像》、《富士山》等为其代表作。他的素描功底也很深厚,主要有《素描女像》、《贝多芬像》等,他的速写、平面设计等也都是一些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作品。在设计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李叔同曾担任《太平洋报》的画报副刊的编辑,1912年《太平洋报》初创于上海,李叔同被聘负责报刊的画报副刊的编辑,由于李叔同精通书法、绘画及图案等多门艺术,因而他设计的广告新颖别致,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使人大开眼界,由于当时中国广告多为文字,仅有《太平洋报》的广告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正如方汉奇先生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评述《太平洋报》时说:“这个报纸由著名的画家李叔同担任广告设计,……所刊广告有较高的艺术性,很可吸引读者,为其他报纸所不及”。③因此,李叔同在中国广告发展史上,是当之无愧的广告艺术的开创者。李叔同在美术教学中,大胆的采用人体模特,不为封建思想所禁锢,反应了他追求自由的精神。李叔同同样是20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集中保存在《李息翁临古法书》中,他还对篆刻深有研究,并组织“乐石社”,不仅自编《李庐印谱》,还大量收藏当时篆刻书画名流的印章,直到今天,仍然有专家把他列为中国第一流的印人。
      李叔同在日本期间,除了专修西洋绘画外,还兼修音乐,音乐成为他从事艺术教育的另一个乐园。1906年在日本东京创办了中国第一份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在日本印刷,运回国内发行,李叔同在刊物上发表很多文章和歌曲,后来他又自编《国学歌唱集》一册,也是在日本印刷,寄回国内发行。归国后,李叔同自己创作中文词句并配制成歌,组织学生演唱,或刊行发表,借以推动西洋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其中《送别》影响最大,直到今天,其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④还在中国无数中国人嘴边吟唱,并被视为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李叔同所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词调声情并茂,讲求淡雅脱俗,因而在社会上竞相流传,1927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音乐册子《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李叔同作曲或作词的歌曲竟达二十余首。丰子恺曾说:“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和乐才,据我所知,中国能作曲又作歌的只有先生一人。”当然,丰子恺在此对恩师赞扬一番,可以理解,但读过中国音乐史的人都应该知道的,李叔同作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启蒙者之一,他的歌曲确实感到了一代人。李叔同在从事音乐教学中注重灌输新音乐思想及基本的乐理知识,而且非常重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如歌咏、弹琴、作曲技巧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专门写了《西洋乐器种类概述》一文,对西洋乐器进行介绍。由于李叔同执教音乐之时,“西乐东传”处于最初的发端时期,因此,李叔同在音乐方面的教学和创作活动,在中国新音乐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李叔同生活中另一块乐土是戏剧。他对传统的中国戏剧有浓厚的兴趣,在留学日本以前,曾不时的粉墨登场,开始了他早期的戏剧活动,曾参演过《白水滩》、《趴蜡庙》等。到日本时正值日本新派剧(话剧)兴盛时期,李叔同对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格外倾心,并产生从事新剧实践的欲望,于是他与留日同学曾孝谷发起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专门来研究和演出戏剧。1907年初,为了救济国内灾区,“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玛德剧场举行了赈灾游艺会,首次公演《茶花女》,后来,又连演数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尤其是李叔同所演的茶花女深受观众好评,日本戏剧前辈松居松翁先生看完演出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专门跑到后台和李叔同握手致意。后来,“春柳社”又先后演出了《黑奴吁天录》、《热泪》、《金色起义》、《鸣不平》等,1907年,《黑奴吁天录》的演出再次引起了轰动,东京各大报刊刊载文章,就连当时很有影响的《早稻田文学》也发表了伊原青青园的长达二十页的剧评,认为李叔同等人扮演的外国人物,及对西洋生活的研究,就是日本的许多名演员也不及。正当“春柳社”的轰轰烈烈演出时,国内人心浮动,辛亥革命正在酝酿当中,“春柳社”的成功惊动了中国驻日本公使馆,清政府对留日学生公演革命戏剧惊惶不安,在驻日公使馆的强大压力下,“春柳社”被迫解散。但李叔同作为“春柳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并亲自参与演艺实践,因此,他“在中国放了新剧的最初烽火”,是中国话剧艺术的最早创造者之一,是中国新剧运动的先驱。
      李叔同在绘画、音乐、戏剧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先器识而后文艺”。这种教育思想在他艺术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他认为应学艺与做人之间“应使文艺以传人,不可人以文艺传”;作为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告诫后人“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李叔同才情加人品的高尚人格,给他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导出一代英才,例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潘天寿等都是他的嫡传弟子,正如丰子恺在回忆中讲到,他在校期间得到李师的悉心指教,并在绘画、音乐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李叔同的案头放有一本明代刘宗周所著的关于古来贤人嘉言懿行的《人谱》,在书封面上题写了“身体力行”四个字,并把其中“先器识而后文艺”专门讲给丰子恺听,为此,丰子恺描述自己的体会:“我那时正热衷于油画和钢琴技术,这天听了他这番话,心里好比开了一个明窗,真是胜读十年书。从此我对李先生更加崇敬了。”并在出家时把此书赠给了丰子恺。使他时时铭记先生的教诲。李叔同“父亲般”的教育方式,在刘质平身上得到充分的佐证,刘质平在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后,李叔同为其提供费用前往日本深造,后来由于形势转变,李叔同家的百万家产毁于一旦,依靠他每月仅有的一百零五元左右的薪水要寄六十五元养家,寄二十元供刘质平在日本的生活费用,自己仅剩二十元左右的生活费。即使在此时,他还常常写信告诫刘质平要注重为人处事的准则。李叔同“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人格教育思想在近代的新的解释,是将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同近代我国启蒙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应用,他的人格力量是崇高德性与非凡才情兼备,渗透着深广爱心,体现着博大的胸怀。
      
      三、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艺术教育的启示
      
      李叔同先生一生所做地巨大贡献和卓越成就,让我们在为其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惊叹之时,也使我们深受启发。在当今社会中,要提高公民素质,共建和谐社会,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注重那些方面,从一代大师李叔同身上让我们认识到:第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综合素质。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的研究家,还应是拥有一颗爱心的慈善家。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旁征博引。第二,在师生之间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李叔同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师承地位,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己,他在赠与刘质平的书画落款为“质平仁第”。⑤在学习新知识和开拓教育新领域的过程中,他都做到先自勉而后勉人,不单为栽培后学,也力求增进自己的造诣,因此,共同为了学术探索而努力。今天的教师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应在师生共同学习和探讨中获取新知,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注释:
      ①黄修明,张力.中国十大高僧.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P232.
      ②黄爱华.李叔同:20世纪中国戏剧改革的先锋.
      ③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
      ④⑤陈星.李叔同.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版,P65、P128.

    推荐访问:通才 教育家 杰出 中国近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