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刘建效:守望麦田 耕耘理想

    时间:2021-07-15 00:02: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刘建效,湖南省小学品德课程教研员。坚守省教研员的岗位20多年,对于小学德育课程这块“责任田”,他有着农夫对土地一般朴实而深沉的爱,更有着耕耘理想的激情和躬身细作的坚毅。
      ——题记
      
      走近刘建效老师,那份朴实,让你很难将他和3套义务教育小学德育课程教科书主编、全国知名德育课程专家的身份联系起来。和很多接触过他的人一样,笔者所认识的刘老师,处事低调平和,平日里话语不多,但往往一语中的,充满智慧。只有在唱卡拉OK时,才可见他率性而为的一面。《我的中国心》是他的必唱曲目,歌声称不上动听,但从那抑扬顿挫、荡气回肠的演绎中,你能依稀看到他在工作中能征善战的骁将模样。作为刘老师的“铁杆粉丝”,笔者从他忙碌的工作中选取了几个场景,希望透过这些场景的解读以及与刘老师的一组对话,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刘老师的魅力,感受到德育课程的魅力。
      
      教材建设:理想旅途的行者
      
      【场景】
      2004年4月20日,湖南省教科院刘建效品德教材工作室。
      上午,从北京传来好消息,由刘建效任执行主编的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最后一册教材已顺利通过审查。这是率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全套通过的品德教材。刘老师和其教材编写团队的战友们一阵欢呼之后,并没有太多陶醉,又很快投入到了后续工作之中。
      【解读】
      刘老师主编的品德教材能在全国率先全套通过并非偶然。早在2002年6月,在初次送审的14家教材中,该教材就是首批经教育部立项、并有起始年级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4家之一。两次“率先”,折射出评审专家对其教材思想、品质的认同与期许,也预示和验证了刘老师及其团队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扎实功力。
      早在主编教科版品德课教材之前,刘老师就曾多次参与国家基础教育小学德育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如1999年参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修订,2001年参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研制。1997年,刘老师主编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创造性地在每课中设计了“导语”和“活动”两个板块。教育部评审专家肯定了这套教材的特色,称其在内容选择、组织、呈现方式等方面“具有创造性”,一些做法“较好地解决了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中普遍存在的成人化、说教式问题”。
      2002年,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序幕,刘老师开始着手主编教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实验教材。这一次,他带领自己的编写团队迎难而上,仅用了两年时间便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全套教科书和教师用书(各12册)的编写任务。目前,该教材已被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选用,成为师生评价高、市场反映好的新课程教材之一。教材的成功凸显了刘老师务实的精神和独到的理念。刘老师提出了品德教材面向广大农村、和谐城乡文化的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教材适用范围应定位于“面向农村,兼顾城市”。他认为,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由于农村文化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儿童生活最容易被人忽视,过去的小学德育课程教材长期存在城市化倾向。教科版品德教材有责任改变这一非正常现象。他说,中国农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优良品质,现代社会新农民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是赐予城乡儿童共同的精神财富。教材应该优先考虑并体现农村儿童正在进行的生活,充分考虑农村儿童的现实需求,关注农村儿童的生活体验及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家乡的打工族》《农民、牧民、渔民》《喜迎院士到田头》……这些内容既富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特色,为和谐城乡文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近年来,生命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教育热点。在这一领域,刘老师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受命主编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小学3-6年级)后,面对这一全新课题,刘老师带领他的团队边调研边创作,经过约两年时间的艰苦工作,全新的教材于2006年面世。教材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生命的孕育与成长、健康与安全、责任与价值为基本内容,整合游离于现有课程之外的相关教育主题,注重健康、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材编写意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在生活中体认生命的意义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凸显了“生命为本、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有教育专家赞誉,这套《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材丰富和拓新了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的内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
      作为一名教研员,能在短短几年中连续编出多套颇具影响力的国家义务教育教材和地方课程教材,这非常难得。因此,我们有兴趣关注他,有理由走近他,也大概不会小视这些数字——
      1999年以来,由刘老师主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有《思想品德》(湘教版)12册、《品德与生活》(教科版)4册、《品德与社会》(教科版)8册、《生命与健康常识》8册,200多万字;主编与上述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和教学案例集44册,600多万字;参编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与学》1册,澳门《品德与公民》教材、教参各2册,40多万字;主编或参编其他读本和课程培训资料6册,80多万字。
      【对话】
      本刊记者:教材编写是一件苦差。多年的教材编写耗费了您大量的精力甚至影响到您的健康,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一次又一次地挑起主持教材编写的重担呢?
      刘建效:做高品质教材,做真正着眼于儿童终身发展和幸福的、社会和师生在心底认可的教材,必然是一件苦差。甘做苦差,一定是心中有理想。事业心决定编者能够把编好教材作为压倒一切的最高利益,这也是我常跟我们的作者说的。
      本刊记者:您理想中的小学品德教材是什么样子的?
      刘建效:我主张小学德育课程教材要尊重学生主体,淡化教育痕迹。这也是针对以往教材多生硬说教、脱离生活、缺乏儿童情趣等弊端提出的。我们追求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即:我们的教材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其次要能打动他,然后要给他们留下印象。如果哪一天,学生读过课文,并不认为别人是在教育他,却又从中受到了教育,我想,我们的品德教材也就成功了。
      【隽语】
      “我们的课程是从生活出发的,是为了生活的,让学生首先过好他们正在进行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快乐和喜悦的享受,既是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奥妙所在。”
      “要编出好教材,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无论怎样高要求都不为过。我们必须精益求精,不断地追求更好。”
      
      创新教研:课改前沿的舞者
      
      【场景】
      2008年9月29日,湖南衡阳市石鼓区会议中心。
      为期3天的湖南省第四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教书育人风采竞赛在这里落下帷幕。作为湖南省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建效老师对大赛作了总结,并为获奖老师颁奖。本次大赛共有60名来自一线的品德教师参加4个项目的总决赛,400多名教师和教研员参与现场观摩、研讨。
      【解读】
      “小学品德课程教师教书育人风采竞赛”是刘老师近些年来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的大胆尝试。“风采竞赛”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有力地促进了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活动每年举行一届,包括上课、说课、演讲(我的教学故事)、课件(教学资源开发)、课题(小学德育活动创新)等赛项,广泛吸引一线教师积极参与,鼓舞了品德教师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全省各地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教师、教研员达8000多人(次),近1000所学校的教师参赛。如今,由刘老师一手创办的这项赛事已成为湖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教研活动之一。

    推荐访问:麦田 耕耘 守望 理想 刘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