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捕捉生成资源构建灵动课堂

    时间:2021-07-14 20:02: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课堂的生成资源。合理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往往就是成就有效的品德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精彩的生成有赖于课前准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豁达的胸怀,开阔的视野,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才能捕捉生成资源。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有效利用生成资源。这样,品德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以完善,才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凸显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生成资源;捕捉;利用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在面临相同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新鲜”的状况。而合理地利用这些“新鲜”的状况往往就是成就有效品德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必须独具慧眼,引领对话,善于捕捉对话信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才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才是对充满灵性和发展的学生生命的尊重。本文将从品德学科老师的角度,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如何把握与恰当运用这种可贵的教学资源。
      一、精彩的生成有赖于充分的课前准备
      真实的课堂应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整体,预设与生成便是它的两翼——预设体现了对教材的尊重,生成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生成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充分认真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所要求的德育目标,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情感,围绕教材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制定好课堂提问,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那么课堂上的生成即使是在“意料之外”亦能在“把握之中”了。
      曾经听过四年级上册《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这一课,两位老师在“联系生活,认识网络的两面性”这一环节中不同的做法就体现了课前充分准备的重要。
      第一位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
      观看动画、谈感受
      师:网络这么方便,你们喜欢上网吗?是啊,我的朋友小杰也喜欢上网,我们一起来看下小杰的故事:《小杰的快乐暑假》。
      看完以后,你们有像小杰一样因为上网的事情而受批评吗?
      (生举例说明)
      师:你有什么感受?
      师追问:你玩了多长时间?你感觉眼睛怎么样?有没有同学也有这种感觉:当太长时间对着电脑,眼睛或身体感觉很难受?
      (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上课时老师想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上网上久了的感受,从而让学生认识沉迷网络对身体有害。老师问:“你们有试过像小杰那样因为上网而受批评吗?”学生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老师没想到学生会这样回答,一时间反应不过来,窘得脸都红了,尴尬地笑着连续问了几次:“真的没有同学因为上网而受批评吗?”学生还是说没有,老师只得自己把沉迷网络对身体的不利影响直接告诉了学生,然后匆匆转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整节课下来显得很生硬,学生也没有怎么受到触动,可以说是一节较低效的品德课。
      第二位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则是这样的:
      观看动画、谈感受
      师:就连我的朋友小杰也喜欢上网,我们一起来看下小杰的故事:《小杰的快乐暑假》。
      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觉得小杰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这样做不对。
      师:为什么呢?
      生:眼睛累、影响视力……
      師:你刚才讲的这些都是与健康有关的,原来过度沉迷网络会影响健康。那小组内还有补充吗?其他小组呢?(板书:影响健康)
      生:忘记做作业了,还影响了学习。
      师:你刚才讲的这方面是影响了学习!(板书:影响学习)
      师:看完以后,你们有像小杰一样因为上网的事情而忘记做其他事情的经历吗?
      (若生说有,生举例说明)
      师:你有什么感受?(追问)你玩了多长时间?你感觉眼睛怎么样?有没有同学也有这种感觉:当太长时间对着电脑,眼睛或身体感觉很难受?
      (若生说没有)
      师:那你是怎么做的呢?生:规定时间。师追问为什么妈妈要这么规定呢?不这么做的话又会怎么样呢?有什么感受?
      由于这位老师在课前已经预设了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回答,并针对不同的回答做好了不同的引导方案。因此当老师问:“你们有像小杰一样因为上网而忘记做其他事情的经历吗?”不管学生答是或者否,老师都能轻松自如地引导学生继续谈自己的亲身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分析自身的做法的过程中明白沉迷网络对身体有害,顺利达成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教师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处变不惊”,其实皆有赖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理解的正确和错误都是正常的,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豁达的胸怀,开阔的视野,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才能够在生成资源出现时把它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捕捉精彩的生成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教师怎么样才能具备发现这些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的能力呢?教师首先要实实在在地转变观念,从“师本位(走教案的教学流程)”转变为“生本位”,让课堂上每一个教学活动皆服务于学生品德的成长。其次就是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看其他老师的课堂实录,观看其他老师在课堂中所展示的实例,通过分析、研讨,然后得到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多多参与教学实践。

    推荐访问:灵动 捕捉 构建 生成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