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执政历史考察

    时间:2021-07-12 00:03: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时期执政历史,并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否为标准对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了重新分期,将这段执政史分为1949年到1956年的过渡期和1956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人为断裂的历史恢复到原状,使我们能够从总体上更清楚地把握党的这一段执政历史,并更好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关键词: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0-0054-02
      
      新中国建立已62年,在过去62年里,党领导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在前进的路上遭受过严重挫折,并发生过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今天的人们不断赞誉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这是应该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目前有一种错误的趋向,就是将1978年前和1978年后的历史割裂开来。历史是一个继承和扬弃的过程,人为的割裂只会导致思想混乱,并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再次回顾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执政历史,以便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笔者认为,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第一个时期,它的主要特征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可以称为过渡期;从1956~1978年的历史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但由于期间交织着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指导思想和实践,所以这一段时间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一、1949—1956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一)1949—1953年新生政权巩固阶段
      1.新中国建立后党所面临的形势
      国际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迅速承认了新中国并和中国建交,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施行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包围政策。在国内,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四分五裂的状况,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是,由于国家本身的落后和长期的战争,使得中国经济千疮百孔,社会矛盾极为复杂,且反革命势力依然大范围存在。
      2.党所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的局面,党为巩固新生政权,带领全国人民采取了以下对策:一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二是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建设国家经济;三是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以维护国家独立;四是进行“三反”“五反”运动,整顿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3.成就及评价
      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巩固新生政权的一系列行动,使敌对力量大为削弱,拥护新政权的力量大为增加,使新政权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空前提高,这就为正式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条件。
      (二)1953—1956年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
      国际上,美苏继续冷战,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势力在朝鲜战场受到挫折,暂时无力对中国进行战争,苏联则愿意帮助中国进行国家经济建设。在国内,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武装,和平解放了西藏,拥有了国营企业,并整肃了社会风气,这时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2.党所采取的对策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各项政治制度,组织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并制定宪法;经济上,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工农业;生产关系上,进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取得的成果及评价
      从1953—1956年,经过党和全国人民的巨大努力,苏联的热心帮助,我国工业化取得了重大进步,工农业大幅度增长,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任务。三大改造的完成则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对于两千年来都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社会革命。而工业化取得的进步则有力地把农业中国向工业中国推进。
      但这一时期的建设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不协调,重工业比重过大;三大改造过快,违背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些失误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发生挫折的动因和种子。
      二、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期
      (一)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1.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形势
      国际上,苏共召开了二十大,指出斯大林的错误,东欧相继发生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方忙于自身建设,无暇他顾。国内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出现许多失误,一些农村、工厂、学校出现了闹事的现象。
      2.党所采取的对策
      党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根据新的形势探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问题,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为重点政策。党的主要领导人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著作,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议,其中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最为著名。同时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党中央和毛泽东前后进行了整风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的“四清”和城市的“五反”运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调整和重建活动。
      3.取得的成果、出现的失误、发生的原因及对这一时期的评价
      (1)取得的成果
      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我国工农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农业机械化和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都大幅增加,教育、卫生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同时,党在如何领导国家建设上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使党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能力大为增强。
      (2)出现的失误
      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错误判断了形势,采取了不适当的政策,使得反右运动严重扩大化,大批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受到错误打击和迫害,这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使得社会人士不再敢对党及其政策发表批评意见。
      紧接着进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更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的破坏和损失,同时由于这一运动与罕见的天灾迎头相撞,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在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错误发动了对彭德怀的大批判。随后又进行了反右倾斗争,再次冤枉和打倒了大批党员干部。这样,在社会民主被破坏之后,党内民主也遭到破坏。这就使毛泽东个人专断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同时,也为党内的阴谋家和权力投机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3)经验教训
      严格限制将不同意见和争论上升到路线斗争上去。反右和庐山会议都因将不同意见上升到路线斗争上去,造成了反右严重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破坏了社会民主和党内民主,进而给我国經济建设造成重大负面后果。
      (4)评价
      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是在两种思想,即正确的、比较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两种思想相互交织、互相斗争。所以我们的建设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发生了许多失误。但错误思想最终占了统治地位,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
      (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阶段
      1.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形势
      在国际上,中苏决裂,且矛盾愈演愈烈,双方在各自边境陈兵百万,战争似乎有一触即发之势;美国继续与中国敌对,且侵越战争扩大。中国面对着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国际压力。在国内,经济得以恢复,政治权力运作的官僚化越来越重,形成了一部分特权官僚;在指导思想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在党内取得了压倒性的地位。

    推荐访问:会党 三中 执政 十一届 新中国成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